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0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林业   1579篇
农学   2009篇
基础科学   1308篇
  2639篇
综合类   4106篇
农作物   866篇
水产渔业   599篇
畜牧兽医   1982篇
园艺   396篇
植物保护   99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836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710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0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热水处理对扶桑棉粉蚧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扶桑绵粉蚧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在49℃、50℃、51℃、52℃和53℃时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死亡率达到100%的处理时间分别为240min、150min、60min、40min和6min。分析显示,热水温度和处理时间长度的复合作用导致了扶桑绵粉蚧的死亡。建立了热水温度(X1)、处理时间(X2)和扶桑棉粉蚧死亡率(Y)之间的模型方程为Y=-9.466+0.192X1-0.0000240X22+0.000218X1X2。给出了不同温度热水处理时扶桑绵粉蚧100%死亡的时间长度。  相似文献   
92.
采用9MeV X-射线辐照处理云杉小墨天牛45、龄幼虫和雌虫,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发育和繁殖能力,导致幼虫期延长,幼虫不能化蛹或羽化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45~60Gy、35~40Gy;阻止田间雌虫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雌雄两性成虫同时辐照的不育剂量小于60Gy。为此,可分别采用60Gy和140Gy处理原木及木质包装中云杉小墨天牛幼虫和成虫,以防止其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93.
不同条件下日本方头甲对矢尖蚧捕食功能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方头甲是矢尖蚧等多种盾蚧科昆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捕食效能,在室内条件下,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密度矢尖蚧1龄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并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方程分别拟合出不同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90%、光照强度12000 lx、L:D=14:10时,最有利于日本方头甲成虫捕食.在此条件下,瞬间攻击率、最大捕食量、瞬间攻击率与平均处理时间的比值和最佳寻找密度均达最大,平均处理时间最短,功能反应圆盘模型为N_a=1.002N/(1+O.0001N).寻找效应在不同条件下均随着矢尖蚧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数学模型为E=1.002/(1+1.002 x0.0001N),Holling-Ⅲ型新模型为N_a=308.86e~(-95.18/n).在上述条件下,理论最大捕食量为308.86头,最佳寻找密度为95.18头.生产上控制矢尖蚧危害的释放比例应为益害比1∶95.  相似文献   
94.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利用菜豆萎蔫毒素基因序列扩增引物和菜豆萎蔫毒素基因缺失菌株独有的ORF6序列的扩增引物,采用双重PCR技术实现了菜豆晕疫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5.
斑马蛔虫ITS及5.8SrDNA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辉 《动物检疫》2013,(12):62-65
研究从斑马体内分离的蛔虫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rDNA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ITS序列重构斑马蛔虫与其它蛔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斑马蛔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斑马蛔虫ITS及5.8SrDNA序列总长为892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5.8S及ITS.2序列。证实从斑马体内分离的蛔虫为马副蛔虫,从而为斑马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选择浙江省12个样点36群中华蜜蜂样本,每群随机抽取15只工蜂,每只工蜂测定27项形态特征指标。利用SPSS16.0对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境内的中华蜜蜂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及种群分化。因素分析结果提取3个特征值高(>3)的因素,包括了63.798%的变异。利用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分为4个类群:永康、义乌、金华、杭州和丽水的样本为第1类;长兴、黄岩、慈溪的样本为第2类;江山、嵊州和舟山的样本为第3类;苍南的样本与其他地区样本的遗传距离最远,单独为一类。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12个样点中华蜜蜂除后翅钩数样点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26项形态指标样点间差异较大。其中,舟山中华蜜蜂的翅长、翅宽、第3、4背板总长、第4、7腹板总长及腿相关4项指标平均值最大,与其余地区中华蜜蜂形态差异性较大;苍南中华蜜蜂的蜡镜长、蜡镜间距离和蜡镜斜长指标均值最大,与其它地区中华蜜蜂形态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7.
对70头山羊、50头绵羊和5头奶山羊进行了人工培植羊黄研究。在植黄后一年,对42头山羊,10头绵羊和1头奶山羊取黄,在羊的胆囊内形成了羊黄。对11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胆色素、总胆固醇和总胆酸等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主要成分相同,但含量有所不同。对5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天然牛黄一致。 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胆汁进行了测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以下简称β-G酶活性)和粘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因接种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不同,β-G酶活性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进行了组织学检查,胆囊壁粘膜上皮柱细胞间的杯状细胞及固有膜中的粘液腺大量增生,是胆汁中多糖粘蛋白增高的组织学基础。 对培植羊黄进行了药理学试验,其结果与天然牛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商品化猪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疫苗和二联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前期妊娠母猪跟胎免疫,随机选择胎次相近、无病史新生仔猪80头,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不免疫;试验组仔猪于28日龄首免和65日龄二免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应用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抗体阳性率第3组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腹泻疫苗在母猪妊娠期接种对仔猪表现出一定的保护力,交替免疫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99.
导读:虾料配制时首先考虑的因子。 前言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美洲中南部的太平洋沿岸,我国于1988年引进,由于该虾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广、价格高、抗病力强等优点,迅速成为主要养殖品种。当前,饲料成本占总养殖成本的50~60%,而蛋白水平又是影响生长性能和饲料成本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降低饲料成本呢?通过优化蛋白能量和非蛋白能量在饲料中的比例,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蛋白相对于能量过量,那么,  相似文献   
100.
从采取的新鲜麋鹿血液中提取麋鹿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法从麋鹿基因组中扩增麋鹿PrP蛋白核心片段的DNA,并分别在引物的5′和3′端引入EcoRⅠ和HindⅢ两个酶切位点,下游引物将原序列TATTAC突变为TAAT从变成两个终止密码子。通过两个酶切位点将麋鹿PrP蛋白核心片段DNA连接到pET-32a(+),转化DH5α,通过酶切鉴定和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送菌液测序,从测序结果分析阳性克隆是否符合要求。测序正确后将核心片段基因连接到pET-32a(+),阳性质粒命名为MPrP-pET-32a(+),阳性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蛋白质纯化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