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3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144篇
  355篇
综合类   1451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522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异种动物细胞核移植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体细胞核移植相继在多种动物中取得成功 ,异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在拯救濒危野生动物、人类干细胞克隆和细胞核质互作研究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异种细胞核移植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灯盏花快速繁殖研究简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灯盏花种子,采用培养基培养和溶液培养相结合的技术,在25 ℃的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幼苗经0.1%HgCl溶液灭菌3 min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培养20 d,再转植于1/8倍霍格兰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生根,还有利于成苗,提高植株成活率,加快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993.
994.
橘小实蝇化蛹深度和浸水对蛹期及羽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有效防治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对该虫化蛹深度和浸水对其蛹期和羽化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蛹龄24h浸水时间为12、24、36、48、60、72h和对照(CK)的蛹期分别为11.2、11.9、12.3、12.8、13.5、14.2、10.5d,羽化率分别为84.4%、73、6%、71.0%、74、2%、70.0%、44.8%和97.0%;蛹龄48h浸水后的蛹期分别为11.2、11.5、12.0、12.2、13.0、13.4和10.2d,羽化率分别为96.2%、90.3%、86.6%、81.5%、78.8%、70.9%和100.0%。浸水和土壤高含水量可以使其蛹期延长,每浸水一天,蛹期则延长一天。蛹浸在水中72h造成死亡率增加。橘小实蝇化蛹多集中在土表下2~5cm处,各深度的化蛹率与羽化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桔小实蝇实验室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实验室饲养桔小实蝇及种群建立是研究该虫的第一步。主要介绍了桔小实蝇的饲养设施、果实收集、种群的建立,成虫、卵、幼虫和蛹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以年降雨量 6 32 m m的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小麦田及休耕地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耕作措施及氮肥施用对小麦生长期土壤 N2 O排放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植小麦对农田 N2 O排放及 10~ 2 0 cm和 0~2 0 cm土层中的脲酶有激发效应 ;地膜覆盖能使土壤 N2 O排放量和耕层不同层次中的脲酶活性升高 ;N2 O排放与耕层土壤脲酶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y=4 .5 6 0 x+6 .6 86 ,r=0 .6 94 * *) ,因此耕作层土壤脲酶活性可以作为旱作农田土壤 N2 O排放量的生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明确贵州茶园主要害虫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发生动态及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为害情况,探讨不同品种茶树对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为抗性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翻叶法调查12个贵州茶树主栽品种上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采用虫量比值法对12个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相关分析,基于春秋两季1芽2叶期、芽叶色泽、茸毛密度、茸毛长度、1芽3叶长、1芽3叶百芽重、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调查数据,明确茶树主要农艺性状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贵州茶园中茶棍蓟马年发生动态呈大小峰趋势,大峰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小峰出现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小贯小绿叶蝉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2峰出现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12个茶树品种中,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黔湄601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感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芽2叶期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小贯小绿叶蝉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1芽3叶长和茸毛密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茸毛长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芽叶色泽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苔选0310、黔辐4号和黔湄601对茶棍蓟马及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在一定的抗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998.
毒鼠磷灭杀森林害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林区广泛使用的杀鼠剂毒性大、不安全,并有二次中毒现象,特别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杀鼠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拒食性,影响灭鼠效果。为此、研制了以毒鼠磷为主剂的杀鼠毒饵,用以取代氟乙酰胺。主要做了毒力测定、室内和野外药效试验、残效及二次中毒试验等项工作,并搞了大面积飞机防治。结果表明:以毒鼠磷为主剂的杀鼠毒饵灾鼠效果好,经济安全,在我国林区有广泛地推广使用前途。  相似文献   
999.
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监测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双价(Bt+CpTI)基因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线虫密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还田量:不还田(对照)、半量还田1.0 g·kg~(-1)(2250 kg·hm~(-2))、全量还田2.0 g·kg~(-1)(4500 kg·hm~(-2))、1.5倍还田量3.0 g·kg~(-1)(6750 kg·hm~(-2))、2倍还田量4.0 g·kg~(-1)(9000 kg·hm~(-2)),取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土壤进行线虫分离鉴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时,两个棉花品种土壤线虫密度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后,SGK321土壤线虫密度仅在蕾期3.0 g·kg~(-1)还田处理时高于石远321,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4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Bacterivores)13属,食真菌性线虫(Fungivores)3属,植食性线虫(Plant-parasites)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Omnivores-predators)7属。常规棉石远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7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13属,食真菌性线虫3属,植食性线虫12属,杂食/捕食性线虫9属。秸秆还田增加了食细菌性线虫的丰度,秸秆还田量超过3.0 g·kg~(-1)就会抑制植食性线虫的生长,使其丰度减小;从生态指标来看,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的种植没有改变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并且土壤线虫密度也无显著差异,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也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量在一定范围内会使土壤线虫增多,增加丰富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于品种的影响,棉花生育期和秸秆还田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