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17篇 |
免费 | 1207篇 |
国内免费 | 21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89篇 |
农学 | 1040篇 |
基础科学 | 1165篇 |
2385篇 | |
综合类 | 9837篇 |
农作物 | 1436篇 |
水产渔业 | 1048篇 |
畜牧兽医 | 3842篇 |
园艺 | 1402篇 |
植物保护 | 10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8篇 |
2023年 | 481篇 |
2022年 | 1014篇 |
2021年 | 1035篇 |
2020年 | 924篇 |
2019年 | 919篇 |
2018年 | 659篇 |
2017年 | 1032篇 |
2016年 | 718篇 |
2015年 | 1089篇 |
2014年 | 1028篇 |
2013年 | 1389篇 |
2012年 | 1757篇 |
2011年 | 1864篇 |
2010年 | 1792篇 |
2009年 | 1574篇 |
2008年 | 1542篇 |
2007年 | 1415篇 |
2006年 | 1119篇 |
2005年 | 932篇 |
2004年 | 590篇 |
2003年 | 329篇 |
2002年 | 382篇 |
2001年 | 331篇 |
2000年 | 312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轮作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2.
为了研究赛拉嗪麻醉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将15只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处死,分离脑组织、制备脑神经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KCl组、赛拉嗪低剂量组和赛拉嗪高剂量组。用Fluo-3/AM负载,除对照组外其他组使用50mmol/L的KCl刺激,药物组加入药物,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荧光强度最低,赛拉嗪低剂量组较KCl组显著增加(P<0.05),赛拉嗪高剂量组较KCl组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Ca2+是赛拉嗪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之一,而且其中枢抑制效应与增加神经细胞内[Ca2+]i有关。 相似文献
203.
204.
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骨骼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2种剂型(粉状和颗粒状)植酸酶对产蛋高峰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骨骼质量的影响.选取1 440只30周龄产蛋高峰期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处理Ⅰ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为负对照组,在试验期的第1~5周在正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降低钙和有效磷水平至3.23%和0.24%,而在试验期的第6~10周则降至3.23%和0.19%.处理Ⅲ在处理Ⅱ的基础上添加粉状植酸酶(300 U/kg),处理Ⅳ在处理Ⅱ的基础上添加颗粒状植酸酶(300 U/kg).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低磷饲粮显著降低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和胫骨灰分含量(P<0.05),提高后期破蛋率(P<0.05),对日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品质等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种植酸酶均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胫骨灰分含量(P<0.01),但2种植酸酶之间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品质等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粉状植酸酶能显著提高灰分中磷的含量(P<0.05),添加颗粒状植酸酶显著降低了后期破蛋率(P<0.05).由此可知,在低磷蛋鸡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蛋鸡平均日采食量和胫骨灰分含量,对蛋品质的影响不显著.2种剂型的植酸酶对产蛋性能、蛋品质和骨骼质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5.
206.
选用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秋季去叶(去上层叶、去下层叶、相间去叶、全去叶)对其后续生长及种茎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去叶处理后绝对株高均有增长,植株直立性均好于对照,倒伏率由大到小表现为:对照>去下层叶>全去叶>相间去叶>去上层叶;去叶处理后同化物质生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去叶使光合产物分配至再生分蘖中的比值分别高出对照5.1%、6.8%、6.5%和12.6%;不同处理的茎、叶可溶性糖含量除去下层叶外均低于对照,但只有去上层叶、全去叶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种茎经过3个月坑埋贮藏,全去叶处理种茎褐变率高达83%,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2%,翌年种植后种茎成活率最高的为相间去叶处理,高出对照7%,去下层叶、去上层叶种茎成活率分别较对照低2%、11%。 相似文献
207.
研究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对保护西北草原生态环境、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哈萨克族是由古代许多部落和部族不断分化并逐步融合而成的,最主要的族源应是6世纪出现在汉文史籍中的"可萨",塞种、乌孙、匈奴、康居、可萨和突厥等是哈萨克族较早的民族源流。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保留了丰富的古代突厥语词汇。哈萨克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至今没有任何方言。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疆地区,且甘肃、青海都有分布。哈萨克先民曾使用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现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历史上哈萨克族信仰过拜物教、萨满教、佛教、景教,最后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接受了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208.
为研究Kisspeptin-10(Kp-10)对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将75羽22日龄雌鹌鹑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3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0.1 nmol Kp-10(低剂量组)和1 nmol Kp-10(高剂量组),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记录鹌鹑开产情况,并于60日龄时采集血液和卵泡组织,测定生殖激素与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Kp-10组鹌鹑产蛋率显著提高,且大卵泡数显著增加,血液中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低剂量组输卵管重显著增加,但体重、肝脏重和小卵泡重无显著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Kp-10处理显著下调小卵泡及F1级卵泡上促黄体激素受体(LHR)、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GnRH-Ⅰ)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09.
鸡毒霉形体HS株pMGA多基因族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鸡毒霉形体(MG)HS株基因文库中经初步估测可能含有的4个鸡毒霉形体粘附蛋白(protei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dhesin,pMGA)基因的MgW17重组质粒进行了不同组合的酶消化,根据消化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绘制了7.5kb外源片段的物理图谱;然后根据所得的物理图谱,选用Pst I和EcoR I将MgW17外源片段酶解成1.3、2.0、4.2 kb 3个部分,将它们分别亚克隆到SK(十)质粒上,得到了3个亚克隆子SGp100、SGp200、SGp300.使用核酸外切酶Ⅲ缺失法构建缺失子系列,经序列分析后得到MgW17外源片段的全部序列.序列全长7 434 bp,中间含有2个完整的pMGA基因和另2个不完整的pMGA基因的首部和尾部,分别将它们顺次命名为H-pMGA1.1、H-pMGA1.2、H-pMGA1.3和H pMGA1.4.2个完整的pMGA基因的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967 bp(1.2)和2039 bp(1.3);H-pMGA1.1首部不完整的阅读框的长度为720 bp,尾部不完整的H-pMGA1.4的长度为1 752 bp.将H-pMGA基因与已报道的MG.S6株、F株的pMGA基因进行了比较,探讨了pMGA基因在不同MG菌株中的相似性、基因启动子结构的差异、间隔区内GAA重复序列对转录调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10.
试验采集新疆细毛羊皮肤组织,提取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KAP6.1基因,并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EGFP-C2-KAP6.1重组质粒,并进行PCR、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新疆细毛羊的pEGFP-C2-KAP6.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毛品质的关系,以及培育超细羊毛等经济性生物学性状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