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8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106篇
林业   1338篇
农学   1685篇
基础科学   667篇
  1503篇
综合类   3844篇
农作物   695篇
水产渔业   506篇
畜牧兽医   1522篇
园艺   555篇
植物保护   71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813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663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为保证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的质量,测定了3种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EID50,选取滴度最高的病毒株作为毒种,建立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WH株种子批,并对冻干毒种进行了毒价测定。结果表明,含毒尿囊液在冻干前后毒价无显著性差异,毒种的EID50在10代内无变化。冻干毒种在-40℃和-15℃保存1年,其毒价基本不变。经检验种子批未受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72.
基于TM影像的黄陵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7年和2002年两期TM影像为信息源,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分类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黄陵县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覆盖率高,林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耕地面积较小,占地比例不到7%。1987年至2002年,耕地和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园地增加突出,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略有增长,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减少111.13 km2;变化率最大的是园地,达到329.44%。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芝麻对大鼠血管钙化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VitD3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芝麻组4组,每组均为10只。用大剂量VitD3灌胃的方式造成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同时分别用辛伐他汀和芝麻进行治疗,比较VitD3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程度及其血脂水平。结果芝麻组的主动脉弓血管钙化面积为(1.29±0.20)%,腹主动脉血管血钙含量(14.7±6.7)μmol/g,明显低于VitD3模型组(60.7±16.7)%和(22.8±8.8)μmol/g(均P<0.01)。VitD3模型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的TC含量无明显差异,芝麻组的TC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组的HDL-C明显升高(P<0.05),芝麻组的HDL-C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芝麻对VitD3造成的大鼠血管钙化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4.
采用浸泡幼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及其两元复配组合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 并将筛选出的增效组合在田间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691、4.883、5.350、10.326、13.966和27.942 mg/L。两元复配组合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复配组合(8∶1、2∶1、1∶1、1∶2和1∶4)、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1∶4、1∶2、1∶1、2∶1和4∶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4∶1、1∶1和1∶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呋虫胺复配组合(1∶4)具有增效作用。在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年份、于梨果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田间防效验证,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12.5 mg/kg+50 mg/kg)、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2∶1(25 mg/kg+12.5 mg/kg)和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12.5 mg/kg+12.5 mg/kg)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75.02%~94.81%、50.04%~89.15%和42.90%~90.57%, 其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5.
条华蜗牛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多种植物上普遍发生。为了给有效防治该蜗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其对多种植物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条华蜗牛对25种植物取食差异明显,在测试的25种植物中,仅取食其中的12种植物,取食量随蜗牛体重增加有增加趋势,并与蜗牛体重正相关。在取食的12种植物中,取食率低于27.00%的植物有7种。除体重组Ⅴ的蜗牛对旱柳取食量显著高于菠菜、龙葵和虎耳草的外,蜗牛取食量在这7种植物及各体重组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取食率高于60%的植物有5种,其取食率和取食量都极显著高于其他7种植物(P0.01)。体重组Ⅴ与Ⅳ的蜗牛对国槐、桃、一串红的取食量差异极显著,且都极显著高于体重组Ⅰ和Ⅱ。体重组Ⅲ的蜗牛对国槐、一串红和生菜的取食量极显著高于体重组Ⅰ和Ⅱ。蜗牛对生菜、国槐、牵牛的取食量在体重组Ⅰ和Ⅱ之间差异极显著;对牵牛的取食量在各体重组之间差异显著。各体重组的蜗牛对牵牛和生菜的取食量差异不显著,但都极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体重组Ⅲ~Ⅴ的蜗牛对桃的取食量极显著高于国槐和一串红。  相似文献   
76.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效果评价研究了3种功能助剂NF-100、GY-T1602和迈道对呋虫胺防治苹果黄蚜的减施增效作用。结果表明,NF-100、GY-T1602和迈道3种助剂均未能提高呋虫胺对苹果黄蚜的毒力;20%呋虫胺SG 1 110~5 000倍液中分别添加0.1%NF-100、0.5%GY-T1602和0.3%迈道,表面张力降低6.97~37.44 mN/m、静态接触角降低10.58°~48.67°、黏附张力增加2.32~21.71 mN/m; 20%呋虫胺SG(有效成分用量32 mg/kg)减量处理添加3种助剂药后3~15 d对苹果黄蚜田间防效达90.83%~99.33%,其中添加NF-100和GY-T1602药后15 d防效均显著高于添加迈道处理及20%呋虫胺SG(40 mg/kg)未减量处理。因此,喷雾助剂NF-100和GY-T1602可显著改善呋虫胺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呋虫胺有效成分用量20%,对苹果黄蚜仍有较高防效、且持效期延长。  相似文献   
77.
高校根本的目标追求: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和谐人格的培育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作为高校根本的目标追求。高校领导、教师要确立和谐人格培育的新理念,加强大学生的人格践行教育,构建健康的校园核心价值观,注重大学生的个性教育,加强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8.
利用DAS-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昭通烟草脉斑病样品,结果表明存在马铃薯Y病毒O株系和马铃薯Y病毒N株系两个不同株系病毒。利用Sprimer和M4引物扩增、克隆、测序,得到长度为1 771 bp目的片段,该片段包含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3′ UTR序列以及部分Nib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与湖南HN 2分离物(GenBank No. GQ200836)和美国NE 11分离物(GenBank No. DQ157180)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9.
侵染观赏南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温度为95~100℃.经DAC-ELISA测定,P-3(NN)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初步鉴定P-3(NN)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80.
侵染昆明玫瑰的李坏死环斑病毒的鉴定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昆明地区种植的花叶症状明显的玫瑰样品,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初步鉴定引起玫瑰花叶病的主要病毒病原为李坏死环斑病毒.该病毒引起玫瑰植株的系统花叶、畸形和皱缩等症状;电镜下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为22~23nm;ELISA检测发现该病毒在植株芽、花粉和顶部叶片的浓度最高;同时,根据外壳蛋白的保守区利用Primer 5.0设计该病毒的特异引物,对该病毒进行分子检测,得到450bp的预期DNA片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巢式RT-PCR的分子检测,表明巢式RT-PCR的检测能力最强.并通过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得知该病毒的外壳蛋白与已知PNRSV的同源性为98.0%,进一步证明了该病毒为李坏死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