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9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548篇
林业   605篇
农学   338篇
基础科学   227篇
  557篇
综合类   3427篇
农作物   540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1271篇
园艺   619篇
植物保护   23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developmental genetics of plant height was analyzed from two groups of three-line indica hybrid rice at tw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NCII design, using the additive-dominant developmental genetics models and the statistic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uld both affect plant height,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 on plant height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plant development. 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 both governed the performance of plant height at all developmental stages. However, the degrees of effect varied among the rice genotypes. Moreo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s and genotypes also affected plant height. The genetic effects differed at most developmental stages.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of additive effect was more active than that of dominant effect. Conditional interaction effects with environment also influenced plant height during genet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t the early stage. Mid-parent heterosis (HMP)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of plant height, and maximized at the latest stage, whereas the heterosis over the better parent (HBP) showed small differences among the genotypes, and kept stable at the later stage, with positive numeric value. At most developmental stages, conditional HMP was positively significant, while conditional HBP was negatively significant. All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HMP and HBP have some new expressions in all developmental periods and the levels and direc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3.
The phenotypes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were measured in an F9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Zhenshan 97B and Delong 208. A total of 48 and 64 QTLs were identified in 2004 and 2005, respectively.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QTL to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ranged from 4.0% to 43.7%. Most QTLs co-localized, forming 29 QTL clusters on the chromosomes with three major ones detected in both years, which were mapped on chromosomes 1, 7 and 9, respectively. The two QTL clus...  相似文献   
144.
在云南省内采集89份酸角样品,测定单果重、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种子质量百分比、果肉质量百分比、果实长度等9项品质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直线长间相关性极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厚宽比间相关性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质量百分比间负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51%,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9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中的欧氏距离平方、类间平均链锁法,9项品质指标聚为4类,最终将9项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和厚宽比4项具有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5.
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10%,或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20%+1次孕穗肥,均可以实现不减产(平产或略增),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6.
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材料,在控制磷素供应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O2^-含量递增的幅度明显小于磷低效基因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的幅度显著小于磷低效基因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大而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渗透调节能力要明显大于磷低效基因型。表明大豆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磷高效基因型膜脂过氧化程度小于磷低效基因型,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7.
森林火灾检测是国内外林业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及时准确地检测到森林火灾,对于森林健康及环境安全意义重大。现有的利用视频技术检测森林火灾的方法大多针对单一波段,如可见光波段或红外波段的视频信息进行分析,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森林环境复杂,基于单一波段视频信息检测火灾的结果欠佳。现阶段,基于多个波段的森林火灾检测方法非常少。本文综合利用红外及可见光视频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微分视频融合的森林烟火检测算法,将分数阶微分理论引入红外视频和可见光视频融合中,利用分数阶微分算子对两个波段视频进行融合,然后利用背景去除法检测融合视频中的异常帧,且对异常帧图像及其与背景帧的差分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分割,最终得到检测出的森林烟火区域。采用空间频率、平均梯度、森林火灾检测准确率和森林火灾检测时间误差度4个测度对本文算法和基于区域能量融合算法、基于窗口方差融合算法、基于HSI变换融合算法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融合视频的融合效果最佳,并且森林火灾检测准确率和森林火灾检测时间误差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算法,说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森林火灾检测提供了有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类型间的相互流动较为微弱,但从长期来看,存在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49.
在水稻品种南粳41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命名为ygl11(t),ygl11(t)整个生育期叶片都表现为黄绿色。对苗期、分蘖盛期、齐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ygl11(t)的叶绿素含量是野生型的45.7%~74.7%,叶绿素a含量是野生型的55.2%~87.5%,叶绿素b含量是野生型的12.5%~25.3%,ygl11(t)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是野生型的62.3%~97.0%。ygl11(t)在分蘖盛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花后10d,ygl11(t)的净光合速率比野生型略低。对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突变体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且严重扭曲变形。遗传分析表明,ygl11(t)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YGL11(t)初步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的长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开发的InDel和CAPS标记将YGL11(t)定位在58.1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ygl11(t)中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 1)基因(OsCAO 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2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初步分析OsCAO1即为YGL11(t)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0.
为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以野生黄肉猕猴桃实生苗为试材,采用大田病圃法对198份黄肉野生猕猴桃实生株系连续4年进行田间溃疡病抗性监测,以明确不同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差异,并对野生猕猴桃实生株系中60株雌株果实风味进行初步品评。结果表明:猕猴桃实生苗后代对溃疡病的抗性不同。其中,高抗、中抗、耐病、感病和高感株系所占总体比例分别为11.16%、24.75%、29.80%、28.28%和5.56%,初步筛选出12株抗病性较强的雌株株系和10株抗病性较强的雄株株系。结合猕猴桃单果重、果实品质及对溃疡病抗性等方面,筛选出4株优良抗性雌株实生苗为株系13-3-2、13-6-11、13-11-1和13-11-21,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4.5%以上,风味好,Vc含量均显著高于母本,分别较母本高18.14%、105.3%、65.21%和1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