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9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548篇
林业   605篇
农学   338篇
基础科学   227篇
  557篇
综合类   3427篇
农作物   540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1271篇
园艺   619篇
植物保护   23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考察扇贝新品系"紫海墨"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选育效果提供依据,在同一海域养殖、相同管理模式和相同养殖周期下,对新品系"紫海墨"F4与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养殖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闭壳肌质量和壳质量等7个性状及各阶段成活率进行生长特征和生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紫海墨"F4从10月13日养殖至翌年4月28日,壳长从1~1.5 mm长至50~60 mm的成品时,累积成活率为51.32%,显著大于墨西哥湾扇贝的29.18%(P<0.01);养殖周期内,两个养殖群体同一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新品系"紫海墨"F4的生长速度高于墨西哥湾扇贝;经过6.5个月的养殖,新品系"紫海墨"F4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分别比墨西哥湾扇贝提高了19.50%、19.84%、16.23%、56.30%和20.20%。  相似文献   
112.
黑莓鲈胚胎发育观察及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莓鲈(Pomoxis nigromaculatus)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并探讨了水温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4±1)℃时,孵化时间为40.23 h;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值为2.01,适宜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2℃ ~24℃;孵化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关系;温度与孵化率的回归方程式为:y=25.899x-0.5 407x2-216.92 (R2 =0.9217);温度与畸形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式为:y=0.5496x2-22.857x +236.44 (R2=0.9422);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为10.22℃,有效积温为(545.14±22.60)~(554.42±22.74)℃·h.  相似文献   
113.
真蛸为福建省近年来新兴的海水养殖优良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商品价值和产业化养殖前景。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8年-2011年真蛸人工繁殖及受精卵孵化结果:127头雌亲蛸经强化培育,共有77头产卵,获卵194×10^4粒,孵出143.4×10^4头浮游幼体。雌亲蛸获产率46.2%~86.7%,卵子受精率75.6%-91.8%,受精卵孵化率77.9%~95.0%。在20.0~22.5℃水温条件下,真蛸受精卵经21~36d开始孵出,孵出后4~6d为孵出高峰,每窝卵开始孵出至孵化结束维持10—16d。  相似文献   
114.
深水张网是吕四渔场传统的作业方式,渔获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04年4月~2005年11月吕四渔场深水张网渔业监测资料,结合渔业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渔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主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幼鱼比例。结果表明,各季节深水张网优势渔获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主要以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葛氏长臂虾为主,夏季为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银鲳,秋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灰鲳和银鲳,冬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和斑鰶;小黄鱼和焦氏舌鳎是深水张网渔业常年优势渔获物。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以6月份平均网产最高,但主要以幼鱼为主,2004年和2005年的平均体重分别仅0.81 g/ind和1.04 g/ind,幼鱼渔获尾数分别占到99.1%和99.8%,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达1.84×107ind和2.37×107ind;银鲳平均体重3.22 g/ind和3.8 g/ind,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为4.84×105ind和4.41×105ind。建议对深水张网渔业加强管理,可对该渔业提前一个月休渔,提高网囊网目尺寸,并强化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5.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16.
草鱼幼鱼的饲料苏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35±0.06)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苏氨酸水平为0.72%、1.02%、1.32%、1.62%、1.92%和2.22%(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6组等氮半精制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35%),经60 d生长实验确定草鱼幼鱼的苏氨酸需要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增加,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肌肉RNA/DNA比值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均在1.62%组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和肝脏谷氨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均在1.62%组达到最小值;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进一步提高,上述指标不再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增加,草鱼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1.32%、1.62%和1.92%3组显著高于0.72%和1.02% (P<0.05),2.22%组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在饲料苏氨酸水平为1.32%~2.22%的4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72%组和1.02%组(P<0.05).饲料中苏氨酸水平为1.62%时,草鱼肌肉苏氨酸含量和肌肉氨基酸总量均为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苏氨酸适宜水平能使草鱼全鱼水分显著降低,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同时降低草鱼肌肉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P<0.05),但不影响脂肪含量(P>0.05).饲料中苏氨酸水平对草鱼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向质沉积率、肌肉RNA/DNA和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分别对饲料苏氨酸水平进行折线同归分析,并以这些指标达95%最佳值时为判断依据,得出草鱼幼鱼饲料中苏氨酸适宜需要量以占饲料的质量分数计为1.42%~1.61%(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35%)或以占饲料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7%~4.60%.  相似文献   
117.
钙调蛋白( calmodulin,CaM)是一种钙离子( Ca2+)结合蛋白,在钙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扩增到花刺参(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钙调蛋白(命名为StmCaM)cDNA全长序列。StmCaM cDNA全长1394 bp,其中5'UTR长138 bp,3'UTR长806 bp,ORF为450 bp。ORF推导出的StmCaM含149个氨基酸(包含起始蛋白酸),其预测分子量约为16.7 kDa,理论等电点为4.1。StmCaM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钙调蛋白高度相似,相似度百分比为95.9%~98.0%。采用realtime PCR分析StmCaM基因在花刺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其在呼吸树中表达量最高,体腔细胞、肠次之,而体壁中表达量最低,几乎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118.
猪用发酵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新型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公害养猪技术,它可有效地解决猪生产中的粪便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猪的福利状况,利于猪只的生长和发育,其环保性和经济性明显优于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方式.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床的概念、分类和工艺流程,讨论了其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9.
鱼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偏好,对这种规律的全面认知是进行资源保护、海洋牧场增殖目标种选择以及增殖技术研发的前提。实验基于2016年夏季(8月)、秋季(12月)和2017年冬季(3月)、春季(5月)在马鞍列岛东部海域19个站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3 496种小黄鱼样品年龄、性别、性成熟度和饵料组成等生物学参数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回归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生物学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小黄鱼种群存在较强的季节变动和空间差异:平均资源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资源密度岛礁内水域远高于岛礁外围。年龄结构上除了夏季以幼鱼为主(75.7%)外,其他季节皆以1龄鱼为主。岛礁内部水域夏季小黄鱼饵料生物丰富度显著高于岛礁外,春秋季相反。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岛礁外最显著的影响因子为浮游植物丰度,该值越高则小黄鱼资源密度越高,但岛礁内部分布上并未显示出与任一环境因子的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岛礁繁多且规模化人工生境的存在使马鞍列岛东部海域成为小黄鱼优良的索饵避敌与栖息繁殖场所。除了饵料因素外,岛礁内的小...  相似文献   
120.
对室内越冬幼鲍进行5种不同方式的剥离实验,以电剥离与温差刺激相结合的方式为最佳,单一使用温差刺激的剥离效果最差,酒精麻醉等其余3种幼鲍剥离方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