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31篇
  210篇
综合类   906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裴毅  杨晓珍  龙志军  罗瑶 《农机化研究》2007,(9):140-142,146
为了节约能源,提高水泵及泵站的运行效率,以喷灌泵BX50-31( =192.36)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恒定扬程和变装置扬程(假设H=KQ2)不同工况下的变速调节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节能效果分析,得到了在相对流量为50%的调节流量下,较节流调节高达87.52%的相对节能效果.所得结论对研究离心泵的节能、离心泵设计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大坝安全对于保证社会稳定和有序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MSC1210的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为一个分布式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件.该系统主要由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及监控主机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完成对所连接的各类监测传感输出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并实现与监控主机的通信,可检测电压,电流,频率,阻抗等形式的信号,其与监控主机的通信采用RS-485和GPRS无线传输互为备用的方式.重点研究了数据采集模块的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及抗干扰措施。本系统应用了测量及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准确度、可靠性、扩展性、简易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渐变体作为衔接不同断面形式的过渡段,被广泛地用于输水建筑物工程中,但其土方计算目前没有统一科学的计算方法.为此,本文列出了工程中常见的几种渐变段形式,并通过对断面函数数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妹到了常见渐变体任一断面面积函教为二次抛物线.因此,可通过起始断面面积,终止断面面积和中断面面积唯一确定任一断面面积函数,并将该函数沿渐变体长度方向积分,推导出渐变段土方计算的精确、通用计算公式.计算实例表明计算过程简单、误差小,概念清晰,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4.
为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2018 年在安徽皖南进行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对照)处理,在氮肥减少13%,磷肥和钾肥各减少30% 条件下水溶性肥料追肥比例分别为50%、60%、70%、80%,共6 个处理,3 次重复,分析其对烤烟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追肥比例为50% ~ 60% 时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随追肥比例的提高,叶部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呈降低趋势。(2)随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的吸收量呈降低趋势。(3)追肥比例为50% 时烟株的氮、磷、钾利用率比常规对照分别提高6.3、3.4、25.3 个百分点;随着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利用率呈降低趋势。(4)水溶性肥料追肥各处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感官质量与常规对照相比总体无明显差异。氮肥、磷肥和钾肥适当减量的情况下,采用水溶性肥料追肥,追肥比例为50% 左右时,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根系生长和烟株干物质积累,且烟叶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与涵养水源功能,选择了保护区6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和草坡)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和土壤渗透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密度为0.97 1.55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35.73%~69.25%,最大持水量为357.32~692.45 g/kg。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能力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Pi2=0.468)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最好,其次是竹林(∑Pi2=0.784)、针阔混交林(∑Pi2=0.914)、针叶林(∑Pi2=0.984)、灌木林(∑Pi2=1.005),没有植被覆盖的草坡(∑Pi2=1.431)上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6.
侵蚀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流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丰富且活跃,而作为碳流失主要驱动力的土壤侵蚀对陆地碳循环影响巨大,揭示其影响将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刻理解碳收支过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蚀和风蚀影响土壤有机碳流失过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侵蚀条件下土壤碳的源汇争议,简述了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原位和异位环境效应,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在侵蚀进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与流失并存,流失部分主要包括在地表径流泥沙和土壤呼吸过程中,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侵蚀有机碳的去向问题。在一定的景观范围内,定量刻画侵蚀过程中土壤碳输入输出关系是今后区域碳循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准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状况,本研究选取华北平原地区典型农村(保定市徐水县荆塘铺村)不同收入水平的15户典型农户,对其生活污水的产污情况进行12个月(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调查和监测,得到农户的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pH、COD、TAN、TN和TP的产污系数。农户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为21.03L·d-1·人-1,pH值为6.14,COD、TAN、TN和TP的产污系数分别为7.87、0.581、1.31g·d-1·人-1和0.0662g·d-1·人-1。各项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收入水平农户,高收入水平农户和低收入水平农户,且高中收入水平农户与低收入水平农户各项指标差异性较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和污染物产污系数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8.
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系统2000—2009年的能值变化及可持续性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系统总能值用量呈不断波动趋势,农业生态系统维持对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依赖性较大,环境负载率居国内较高,可持续性发展压力较大。未来农业生态系统管理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的智力资源能值投入,调整工业辅助能投入,提高能值受益率;并探索建立多层次、高功能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29.
颜明  郑明国  舒畅  孙莉英  裴亮  贺莉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6):184-188,194
[目的]分析泾河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尺度效应,并通过突变检测确定突变时间点,对比突变前后水沙尺度效应的变化,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尺度效应研究提供支持。[方法]收集整理了泾河流域1958—2013年的水沙资料,基于流域水沙异源的特性,将流域分成南北两个分支,分别探讨2条分支水沙的尺度效应,并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计算出突变时间点,对比突变前后尺度效应的异同。[结果](1)南北两分支的径流—泥沙之间的尺度效应具有反向关系。北支(洪德—张家山)的产流模数随面积增加表现为线性增加,南支(三关口—张家山)的产流模数随面积增加表现出对数函数关系,随集水面积增大产流模数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减小。北支的产沙模数随面积增加表现为线性减少,南支的产沙模数随面积增加表现出幂函数关系,即随面积增大产沙模数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2)突变后水沙都比突变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突变前后水沙的尺度效应大部分具有相同的拟合函数关系式,仅南支的产沙模数由突变前的最优二项式函数拟合转变为突变后的线性函数。[结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不同程度的改变了泾河流域径流—泥沙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30.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贮藏与全球碳平衡。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场所。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揭示新输入碳在土壤及团聚体中赋存状态、周转过程以及微生物的调节机制。本文主要归纳与阐述了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土壤团聚体固碳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未来土壤碳循环和固碳机制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