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8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986篇
林业   602篇
农学   932篇
基础科学   517篇
  1176篇
综合类   3339篇
农作物   610篇
水产渔业   396篇
畜牧兽医   1266篇
园艺   503篇
植物保护   506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31.
姬松茸儿种胞外酶的最适反应pH的最适反应温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姬松茸的胞外CMC酶,FP酶,βGase,HC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的最适反应pH和最适反应温度分别是4.6和55℃,5.2和50℃,4.6和50℃,5.8和40℃,4.0和50℃,菌丝最适生长pH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远远小于酶最适反应pH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远远小于酶最适反应温度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掌握安徽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状况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抗体阻断ELISA、荧光RT-PCR方法检测了24个猪场的588份血清样本和28个场点的790份组织样品。[结果]高致病性蓝耳病个体抗体免疫合格率为78.1%,群体免疫合格率为75.0%;中型猪场的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7.1%、小型猪场为63.9%。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为28.7%,群体阳性率为75.0%;中型猪场、小型猪场和生猪屠宰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1.7%、19.5%和6%。[结论]2015年安徽省规模猪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抗体免疫合格率较高,但存在带毒现象,建议加强疫病的免疫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3.
测定了家蚕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及家蚕秋白、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天冬酰胺酶性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活性变化随发育呈现较强的规律性,血液中,4龄第3d、5龄第3d这两种酶均出现峰值,4龄眠前活性较低,消化液中,5龄第3d这两种酶活性均较高,不同品种这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有差异;各品种血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性均明显高于相应品种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各品种之间血液、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4.
为挖掘感染ALV-J汶上芦花鸡的肝差异表达致病相关基因。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素材,分别在42和300日龄进行ALV血液病毒分离检测筛选ALV阴性和阳性个体,对ALV阳性个体有病理变化的肝组织和阴性个体肝组织进行PCR检测,分别选取3只ALV阳性(G1组)和阴性(G2组)个体的肝组织,并对G1组PCR产物测序、聚类分析确定ALV亚型,利用RNA-Seq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利用荧光定量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1组样品经PCR检测、PCR扩增产物测序和聚类分析确定ALV为J亚型,转录组分析发现,共有42个差异基因在GO和KEGG中富集,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24个。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相一致。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刺激的反应、免疫系统等;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信号传导、疾病、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了影响ALV-J致病性的多个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ALV-J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5.
百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国内外百合的育种工作进行了概述,主要对百合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为百合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不同寄主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迟眼蕈蚊为害植物地下部分,造成韭菜、大葱、百合、蒜等作物的严重减产。研究异迟眼蕈蚊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规律,可为其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佐证。本研究在(25±1)℃、弱光照射(251.2lx)、相对湿度80%±5%的人工气候箱内,分别选用寄主植物韭菜、大葱、百合、蒜(蒜瓣和蒜茎),组建了异迟眼蕈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生命表,统计出了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卵的发育历期在韭菜上最短(3.49d),在蒜瓣上最长(4.91d)。取食韭菜和大葱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而取食百合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蛹的发育历期在韭菜上最短(2.95d),在百合上最长(4.05d)。寄主植物对异迟眼蕈蚊卵的孵化率和蛹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幼虫的存活率。幼虫的存活率在韭菜上最高(76.7%),蒜瓣上最低(30%)。在韭菜、百合、大葱、蒜瓣和蒜茎上的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91.98、52.14、85.48、73.91、72.96粒。异迟眼蕈蚊在韭菜上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最高,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t)最短。异迟眼蕈蚊在韭菜上的适应度和嗜食性最好,繁殖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37.
菊苣是南方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牧草资源,其产量与植物营养生长阶段长短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转基因的方法将拟南芥AtmiR156a在菊苣中过量表达,获得了140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阳性率达94.3%。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转基因菊苣中AtmiR156a表达量上调7.9倍。AtmiR156a过量表达菊苣与野生型菊苣的发芽率基本相当,但其叶片发生速率显著比野生型快,抽薹时间比野生型推迟20.2 d,开花推迟27.3 d,但是株高比野生型要矮,年均产草量与野生型基本相当。分析第一茬草的品质性状发现AtmiR156a过量表达菊苣叶片中粗蛋白含量比野生型高3.7%,纤维素降低2%,其他品质性状在两个材料中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不仅建立了高效的菊苣遗传转化体系,培育出晚花、速生的菊苣新种质资源,为培育高产耐刈菊苣新品种奠定基础,同时为开展借助其他农作物重要功能基因进行菊苣遗传改良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8.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在中国适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白章红  周国梁 《植物检疫》1997,11(6):331-334
本文依据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世界各主要小麦产区的地理气候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该病菌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适生气候条件为:大于零度以上的有效积温≥1300日度;1年中最冷月的平均温度≤20℃;小麦抽穗扬花期间的平均温度为7℃~29℃,平均大气相对湿度≥48%。  相似文献   
139.
为了研究饲养空间对昆明小鼠产仔数、子代成活数和体重的影响,随机选择32只合笼后的雌鼠平均分配在两种自主设计的鼠箱中,实验组鼠箱底面积为(10×20)cm2,对照组鼠箱底面积为(20×30)cm2.记录雌鼠产仔数,每周记录成活仔鼠数和仔鼠体重至28日龄.在试验两水平下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仔鼠成活数在21日龄...  相似文献   
140.
金美是以MY0216为母本,以MY0310为父本育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果实高圆形,幼果无绿果肩,成熟果黄色,平均单果质量17.6 g左右,果实硬度高,耐贮运,口味甜酸,品质优。每667 m~2产量达3 000 kg左右。可在北京、辽宁、河南、陕西、湖南、江苏、浙江和海南等适宜地区春季保护地或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