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04篇 |
免费 | 3178篇 |
国内免费 | 26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31篇 |
农学 | 3113篇 |
基础科学 | 2221篇 |
4990篇 | |
综合类 | 12356篇 |
农作物 | 2129篇 |
水产渔业 | 1319篇 |
畜牧兽医 | 5162篇 |
园艺 | 1611篇 |
植物保护 | 18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698篇 |
2023年 | 741篇 |
2022年 | 1354篇 |
2021年 | 1594篇 |
2020年 | 1505篇 |
2019年 | 1467篇 |
2018年 | 1012篇 |
2017年 | 1523篇 |
2016年 | 1219篇 |
2015年 | 1507篇 |
2014年 | 1546篇 |
2013年 | 1913篇 |
2012年 | 2316篇 |
2011年 | 2368篇 |
2010年 | 2224篇 |
2009年 | 2081篇 |
2008年 | 1856篇 |
2007年 | 1835篇 |
2006年 | 1523篇 |
2005年 | 1233篇 |
2004年 | 684篇 |
2003年 | 609篇 |
2002年 | 760篇 |
2001年 | 726篇 |
2000年 | 629篇 |
1999年 | 525篇 |
1998年 | 370篇 |
1997年 | 366篇 |
1996年 | 300篇 |
1995年 | 270篇 |
1994年 | 272篇 |
1993年 | 185篇 |
1992年 | 196篇 |
1991年 | 184篇 |
1990年 | 126篇 |
1989年 | 123篇 |
1988年 | 100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3篇 |
1964年 | 5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吉农3号”茄子为新育成的中晚熟、抗病、高产茄子杂交种,母本是83-02,父本是SP6。其特点是生长势强,外观品质好,抗褐纹病,产量比对照品种“沈茄1号”增产10%以上,在吉林省内能够制种。 相似文献
192.
采用SPF鸡胚与vero细胞传代接种法,从江苏某蛋鸡场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卵泡萎缩、全身多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发病鸡肝脏、卵巢病料组织中分离一株病毒。该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鹅红细胞, 并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核酸为RNA;PCR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用坦布苏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 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与GenBank上登录和实验室保存的坦布苏病毒E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分离毒(SN01)可能是一种新的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坦布苏病毒属,暂称为鸡源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193.
1 前言 我国甜菜糖厂绝大多数都使用平盘式切丝机,转鼓式切丝机在近几年才引进使用,在国外,欧洲的多数糖厂基本都使用平盘式或离心式切丝机,但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甜菜糖厂较多的使用转鼓式切丝机. 相似文献
194.
以2个芥菜变种(大叶芥和宽柄芥)为材料,研究小菜蛾对芥菜为害的选择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小菜蛾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叶片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小菜蛾对大叶芥的为害程度明显大于宽柄芥.在正常生长的宽柄芥和大叶芥叶片中分别检测到6种和8种芥子油苷,其中2-丙烯基芥子油苷是2个变种叶片中最主要的组分,占总含量的92%以上.宽柄芥叶片总芥子油苷含量极显著低于大叶芥,两者分别为7.21μmol/g和13.31μmol/g.当叶片被小菜蛾取食24h后,2个变种总芥子油苷含量均明显升高,且宽柄芥叶片升高的幅度远大于大叶芥,分别达21.35μmol/g和20.49μmol/g;而2个变种各组分中2-丙烯基芥子油苷含量升高更明显,且宽柄芥叶片升高的幅度同样远大于大叶芥.同时,小菜蛾取食诱导2个变种叶片合成了新的芥子油苷组分,其中大叶芥叶产生了一种含量很低的吲哚族芥子油苷(4-羟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而宽柄芥中产生了一种低含量的脂肪族芥子油苷(10-甲基亚磺酰癸基芥子油苷)和一种低含量的吲哚族芥子油苷(1-甲氧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研究表明,2个芥菜变种中叶片芥子油苷含量高者受小菜蛾为害重,小菜蛾取食会诱导芥菜产生新的芥子油苷,并且诱导芥子油苷大量合成,但对不同变种的诱导作用存在差异.2-丙烯基芥子油苷在芥菜响应昆虫取食胁迫中发挥主要作用,且受害程度轻的芥菜中2-丙烯基芥子油苷对昆虫取食胁迫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5.
2008年开始,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希望通过警犬技术工作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考核制度的研究,以进一步促进警犬技术工作的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6.
为了解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寄主专化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东北地区取食4种寄主植物的亚洲玉米螟种群为研究对象,选取其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研究了亚洲玉米螟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及分子变异。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线粒体基因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COⅠ和COⅡ基因总寄主植物种群Fu’s Fs检验结果分别为-1.82和-2.04,种群历史呈扩张趋势,基因流Nm分别为6.38和3.24,说明各种群间基因交流水平较高;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亚洲玉米螟的单倍型在BI树和NJ树上的分布拓扑结构与寄主植物间无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亚洲玉米螟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较高,基因交流频繁,且尚未发生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采用人工控制接种和发病条件,对硬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硬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病菌株以及软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软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菌株2个组合进行了病程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12h,分生孢子发芽并从气孔侵入气孔空腔,病害潜育期为8-10d;接种后14d,聚集在气孔空腔内的菌丝体开始以气孔空腔为模板形成分生孢子器并伴有个别分生孢子器完全形成和分生孢子成熟,病组织上病原大量释 相似文献
200.
莜麦与野红燕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将野红燕麦9Avena sterelis 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 vena unda 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秀,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孚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