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10篇
  免费   2466篇
  国内免费   4591篇
林业   3395篇
农学   3221篇
基础科学   2336篇
  4788篇
综合类   19223篇
农作物   3049篇
水产渔业   1914篇
畜牧兽医   7758篇
园艺   2638篇
植物保护   2445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1057篇
  2022年   2220篇
  2021年   2096篇
  2020年   1917篇
  2019年   1905篇
  2018年   1352篇
  2017年   1917篇
  2016年   1503篇
  2015年   2100篇
  2014年   2275篇
  2013年   2610篇
  2012年   3352篇
  2011年   3517篇
  2010年   3312篇
  2009年   3021篇
  2008年   2863篇
  2007年   2549篇
  2006年   2123篇
  2005年   1867篇
  2004年   1087篇
  2003年   933篇
  2002年   1195篇
  2001年   1011篇
  2000年   824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14篇
  1961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研究以马铃薯Y病毒(PVY)全基因组为基础,分析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3省(区)PVY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并评估突变、重组、选择等遗传力所起的作用。根据已报道的PVY全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4对引物,采用片段重叠法对来自内蒙古和吉林的24个PVY分离物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联合NCBI中已登录的9个黑龙江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评估、群体分化检验和分子变异等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遗传多样性高,其中内蒙古和黑龙江PVY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吉林群体,并且3个群体之间呈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分析发现在PVY基因组中存在1 786个变异位点,表明我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变异程度较高,并且这种高变异度有85.54%来自各个马铃薯种植区内PVY个体的遗传变异。重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我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中重组株系占比高达90.3%,并具有明显的株系多样性,表明PVY重组株系已成为我国北方3省(区)马铃薯种植区的流行株系。选择压力分析显示,使用FEL和IFEL法分别检测出501个和315个净化压力选择位点,这表明3省(区)PVY群体受净化选择压力为主。以上结果表明,中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遗传多样性高,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都对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2.
花椒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韩城市大红袍产量、品质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优对比试验,选育出了狮子头、无刺椒及南强1号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能强、品质优、易采摘(无刺或错开集中成熟期)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83.
针对我国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生产管理粗放及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探究合理的牧草种植与水氮供应模式,以充分挖掘区域牧草的生产潜力。采用3 a生(2018年播种)紫花苜蓿(简称‘苜蓿’)和无芒雀麦,分析种植模式(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量(低氮量N1:60 kg·hm-2;高氮量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分枝期均充分灌水(75%~85%θf),现蕾和初花期轻度亏水W1:65%~75%θf、中度亏水W2:55%~65%θf、重度亏水W3:45%~55%θf,灌水上限均为85%θf)对牧草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累积截获光合有效辐射量(CIPAR)、辐射利用效率(RUE)、产量(Y)、耗水量(ET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LAI和...  相似文献   
84.
正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Compositae)苍术属(Atractylodes)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具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在我国广泛栽培,并以于术(浙江临安于潜)品质最佳[1]。近年来白术生产由于品种单一,长期连作等因素导致病毒病害日趋严重。据报道,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2])、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  相似文献   
85.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参考作物蒸散发模型的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作物蒸散发(ET0)是计算植被耗水量、分析区域水分平衡、管理水资源的基本参数。由于区域间气象条件的差异,ET0模型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适用性。文中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的阿克苏地区为例,以PM模型计算值为标准,评价了H-S、P-T与Mc Cloud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与ET0日值之间呈现极强的相关性与偏相关性,说明太阳辐射能量是驱动SPAC系统中水分从植被向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由于模型输入参数的不同,在ET0日值计算中,H-S模型、P-T模型与Mc Cloud模型计算值显著小于PM模型,其中以H-S模型计算精度最高,均方根误差为1.058mm,平均偏差为0.212mm;通过对H-S模型、P-T模型与Mc Cloud模型进行修正,不同模型的计算精度均有所提高,修正后Mc Cloud模型的计算精度最高,且3种模型修正后ET0日值与PM模型计算值无显著差异。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发的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6.
红枫湖夏季浮游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红枫湖位于贵州高原中部,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为特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集供水、发电、灌溉、养殖、防洪、旅游及调节自然生态等7大功能于一库,在贵州中部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被誉为贵州腹地的一颗明珠。自世纪90年代以来。红枫湖水质不断趋于恶化,后来经过治理,水质一度有所好转。但是,2004年5月,红枫湖西郊水厂附近湖面出现大面积绿藻(见贵州都市报2004-05-25),引起附近市民的关注;2004年6月,红枫湖又发生网箱养鱼污染水质,出现“黑水”现象。这说明,红枫湖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藻类污染。本文拟从这一现象出发,探究红枫湖夏季藻类种群的变化,为红枫湖的水质评价及污染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掌握苹小吉丁成虫在林间的自然扩散行为规律,以制定合理的害虫监控策略。 方法 于伊犁巩留县五乡栽培苹果园内采用标记-重捕法监测苹小吉丁雌雄试虫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扩散数量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对扩散速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林间种群数量进行了预估。 结果 结果表明:苹小吉丁在林间的扩散对方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向北面、南面及东北面进行扩散,分别回捕到标记释放总虫数的3.2%、3.2%和2.7%;东南面和西南面均未回捕到标记试虫。随着回捕点距离的增加,标记试虫回捕数量逐渐降低,扩散至5 m处的数量最多,占标记释放总虫数的6.6%,最远扩散至北面35 m,说明标记试虫由果园北面迁出的潜在性较大,扩散距离整体呈指数分布趋势(R2 = 0.9262)。苹小吉丁雄虫扩散速度高峰出现在第3 d,为1.7 m·d−1;而雌虫扩散速度高峰出现在第12 d,达到2.5 m·d−1。随着释放时间的推移苹小吉丁雌雄虫的扩散率逐渐上升。由种群数量预估方程计算得知,试验田间苹小吉丁估计种群数量为2253头,雌成虫估计值为1262头,雄成虫估计值为989头。 结论 苹小吉丁在林间具有一定的自然扩散能力,最远可达35 m,且雌虫的扩散能力要强于雄虫。林间种群数量预估结果能为苹小吉丁发生动态预测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褐稻虱苗期抗性测定,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表现抗性,抗性级别为1.0级,对褐稻虱存活率、取食量、种群建立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系统调查,抗优80上的虫量仅为感性品种汕优63上的1/7~1/20。因此,在褐稻虱中等或偏重发生年,抗优80上的虫量达不到防治指标,不需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9.
正已知有3种病毒可在自然条件下侵染竹类植物,即竹花叶病毒(bamboo mosaic virus,BaMV)~[1]、樱桃坏死锈斑驳病毒(cherry necrotic rusty mottle virus,CNRM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2,3]。其中,BaMV是最早在巴西的金竹(Bambusa vulgaris Cv.)和孝顺竹  相似文献   
90.
新疆南部转基因棉区棉铃虫种群长期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在新疆南部推广已超过10 a,为探索Bt棉大面积种植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动态的影响,于1999-2010年使用诱虫灯监测了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麦盖提)和非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阿瓦提)棉铃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棉铃虫害较重,2000-2004年种群数量保持较高水平;自2005年Bt棉大面积推广以后,Bt棉区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棉铃虫种群数量随Bt棉种植比例的上升而下降(P<0.05);]随着Bt棉大面积推广年数的增加,Bt棉区棉铃虫各代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第二代种群数量和高峰期蛾量下降速率均较越冬代和第一代快,且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相对丰富度也逐渐下降。因此,新疆地区Bt棉的大面积种植能较好地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数量,而且对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