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85篇
  免费   1834篇
  国内免费   3269篇
林业   2117篇
农学   1656篇
基础科学   1637篇
  3251篇
综合类   15085篇
农作物   2123篇
水产渔业   1291篇
畜牧兽医   5975篇
园艺   2219篇
植物保护   1734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871篇
  2022年   1836篇
  2021年   1623篇
  2020年   1417篇
  2019年   1431篇
  2018年   1057篇
  2017年   1481篇
  2016年   1087篇
  2015年   1583篇
  2014年   1679篇
  2013年   1986篇
  2012年   2613篇
  2011年   2709篇
  2010年   2555篇
  2009年   2389篇
  2008年   2295篇
  2007年   2073篇
  2006年   1649篇
  2005年   1396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1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了解多西环素(DOX)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3种土壤中DOX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通过采用乙腈和Na2EDTA-Mcllvaine(1:1,V/V,pH 4.88)的混合溶液作为提取试剂,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富集净化,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0.01 mol/L草酸(A)、乙腈(B)和甲醇(C)为流动相系统,在355 nm波长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时提取效果最佳。以3倍信噪比确定方法检测限,以10倍信噪比确定方法定量限。结果表明,DOX在10 min出峰,在0.1~10 μg/mL范围内,DOX的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2 747x+3.3256,相关系数是0.9999。本方法DOX的检测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1 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8.96%、75.84%和83.06%,变异系数为1.00%~9.54%;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2 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3.89%、70.48%和81.07%,变异系数为2.40%~8.83%;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4 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9.02%、76.16%和81.29%,变异系数为1.52%~5.89%。本检测方法高效、稳定、特异性好,可以用于不同类型土壤中DOX的检测与定量,有助于环境中DOX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2.
猪流行性腹泻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疫病,主要危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仔猪感染死亡率高达100%,是目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制备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并鉴定其结合活性。作者原核表达并纯化PEDV S1蛋白,将纯化后的PEDV S1重组蛋白免疫双峰驼,第4次免疫后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RNA,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巢式PCR扩增VHH片段,并构建至pCANTAB-5E载体中,电转化至TG1感受态细胞,得到VHH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随后,对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进行救援和3轮富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中筛选针对PEDV S蛋白纳米抗体,通过ELISA验证筛选的纳米抗体的特异性和结合力。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验证纳米抗体与PEDV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PEDV S1蛋白,经4次免疫后,双峰驼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了1∶256 000。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的库容量为2.1×107,阳性率85%;对噬菌体展示文库3轮的淘选富集后,最终筛选出6株氨基酸序列不同的纳米抗体,ELISA结果显示,6株纳米抗体均对PEDV S1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与特异性。随后验证了Nb3能够与PEDV结合,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性。成功筛选到针对PEDV S1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所筛选纳米抗体有望用于PED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为PEDV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抗体材料。  相似文献   
993.
用全产业链思维优化“粮改饲”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甘肃省为例,总结甘肃省“粮改饲”工作已取得的工作成效和不足,论述了“粮改饲”构建全产业链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甘肃省“粮改饲”全产业链模式和布局优化,并提出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和创新科技带动引领4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产业链|粮改饲|生产力布局|甘肃省  相似文献   
994.
随着粮食增产的迫切需求和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种植业与养殖业养分物质循环断裂,推进种养结合成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从农户层面以及区域层面都存在着种植与养殖之间的纽带断裂,造成了农业资源利用的错位,也产生了资源环境双重压力。推进种养结合的堵点主要表现在养殖场责任尚未压实、有机肥施用不便利、堆肥质量标准缺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本文结合对国内和国际上推进种养结合的典型做法的分析,在强化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大背景下,从优化种养布局规划、压实养殖主体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当前构建全新的种养循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996.
用RPMI1640培养基对抗牛布鲁氏菌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株(F9)进行培养,并对其生长代谢进行测定。该细胞不论接种1.1×10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强筋小麦豫麦34和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 设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并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在小麦开花后定期取样,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籽粒中IAA、GA3、ABA和ZR含量。【结果】酰胺态氮处理下,豫麦34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ABA,GA3含量较高,灌浆速率较早达到高峰,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相比,粒重分别增加9.16%和5.74%。铵态氮处理下,豫麦50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GA3含量高;籽粒灌浆后期,IAA含量仍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且下降较为平缓,与酰胺态氮和硝态氮相比,粒重分别增加3.88%和11.52%。【结论】氮素形态对两个品种的影响不同,酰胺态氮有利于调节豫麦34内源激素水平,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而铵态氮对豫麦50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98.
寒地水稻鞘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鞘腐病主要危害水稻植株的剑叶鞘部位,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黑龙江省该病病原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刀菌。本文报道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沙门氏菌常见H抗原特异相的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常见的H抗原特异相,甲型副伤寒、猪霍乱、鼠伤寒等常见危害人和动物的沙门氏菌因H抗原差异而分别获得特异性扩增。此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值得在对常见危害人和动物的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W-OH砒砂岩固结体干湿循环特性及其细观机理进行研究,为实现W-OH固结改良砒砂岩及其耐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OH(亲水性聚氨酯材料)对砒砂岩进行固结处理,基于无侧限抗压试验、三轴抗压试验,研究其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并结合SEM,EDS和称重法对其干湿循环后样品微观结构、元素和质量损失进行分析,以获得其破坏机理。[结果]W-OH砒砂岩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黏聚力在1~3次干湿循环后升高;在3~9次干湿循环后,固结体的力学强度降低;9次之后,剩下高黏结力的W-OH胶结体包裹于砒砂岩颗粒表面,力学强度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在1~9次干湿循环后上下波动,9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采用碳元素分析和质量损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样中W-OH流失特性进行评价,发现土样在1~9次干湿循环中W-OH胶结体逐渐降低,并在9次干湿循环后达到稳定,这与上述宏观力学变化的规律相似,验证了破坏机理,为判断其长期特性提供理论依据。[结论]研究表明可将9次干湿循环后达到稳定的W-OH砒砂岩固结体的力学性质作为土体的长期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