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6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1282篇
林业   4721篇
农学   2893篇
基础科学   1088篇
  4617篇
综合类   3825篇
农作物   2702篇
水产渔业   2153篇
畜牧兽医   2374篇
园艺   1406篇
植物保护   24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972篇
  2017年   2995篇
  2016年   1528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1351篇
  2011年   2782篇
  2010年   2712篇
  2009年   1847篇
  2008年   1837篇
  2007年   2138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8年   4篇
  1967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为了研究北京鸭的胰腺外分泌的昼夜变化规律,通过肠-胰(第一胰管)瘘管,全天分8个时间段收集胰液,分别测定胰液的分泌量、胰液pH值、总蛋白含量、HCO3-浓度、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活性。结果显示北京鸭的胰液是一种具有较大缓冲容量的缓冲溶液,为各种消化酶提供了适合的酸碱环境。胰液中的各种消化酶的变化规律各异,和饲喂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2.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83.
金属离子对霍山石斛类原球茎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单因素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Mg2+ 、Ca2+ 、Fe2+ 、Mn2+和Zn2+离子对液体培养霍山石斛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5种金属离子对类原球茎增殖影响的主次顺序为Fe2+ >Mn2+ >Mg2+ >Ca2+ > Zn2 + , 促进类原球茎增殖的优化组合为Mg2+ 1.5 mmol·L -1、Ca2+ 4.5 mmol·L -1、Fe2+ 0.1 mmol·L -1、Mn2+ 0.5 mmol·L -1、Zn2+ 0.06 mmol·L -1。经优化的液体培养基增殖的类原球茎能保持植株再生能力, 平均每克类原球茎增殖后可再生植株1 985.2株, 是相同时间内对照类原球茎再生植株数的4.2倍。  相似文献   
984.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8对引物对变叶海棠30个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了AFLP分析, 共扩增出65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568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1条多态性带, 多态性带百分率为86.59% , 各变异类型多态性比例介于0.3582~0.6296之间; 依据简单匹配系数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 30个变异类型在0.68水平上分为12个类群; 该试验从DNA水平上探明了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5.
盘叶忍冬与台尔曼忍冬夏季主要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亦平  姜闯道  张金政  刘燕  石雷 《园艺学报》2006,33(5):1125-1128
 研究了盘叶忍冬及台尔曼忍冬夏季的主要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台尔曼忍冬单叶叶面积较大,但比叶重小, 单位面积的色素含量较低。盘叶忍冬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低于台尔曼忍冬,两者的光饱和点分别为400μmol·m- 2 ·s- 1和1 200μmol·m - 2 ·s- 1左右。此外, 二者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8: 00和10: 00。在本研究中两种忍冬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差异较小, 但中等和强光条件下盘叶忍冬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显著低于台尔曼忍冬, 而非光化学猝灭显著高于台尔曼忍冬。根据以上试验结果, 在我国北方露地栽培过程中台尔曼忍冬较盘叶忍冬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幅度宽, 所以前者可应用于开阔地、林缘及疏林下的绿化, 而后者适于栽种在林下等较荫蔽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986.
木瓜芳香物质固相微萃取GC - 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新鲜果实所特有的芳香物质组成研究较少。固相微萃取方法(SPME)对园艺产品挥发性成分分析〔1,2〕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阐明木瓜芳香物质化学组成及合理开发利用木瓜资源,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并结合GC-MS法对木瓜挥发性芳香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光皮木瓜(C.sinensis)2005年10月分别取自陕西杨凌及陕西白河,新鲜成熟果实,冷藏保存。手动固相微萃取(SPME)进样器,100μm 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使用前先将萃取头在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250℃老化30min,取2~3个木瓜置于密封的纸…  相似文献   
987.
外源氯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水平外源氯处理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 ) 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Cl- 、NO3- 、氮、磷、钾、钙和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一定范围( 6.25~100 nmol·L - 1 ) 的外源氯处理, 不降低番茄生物量甚至促进生物量, 并可明显提高番茄幼苗对钾、镁、磷的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 而200、300 mmol·L - 1 Cl- 处理的幼苗干物质积累极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88.
套袋对苹果生产投资结构的影响及密植园遮光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套袋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果树生产, 特别是富士苹果套袋率在山东和陕西主产区超过75% , 每亩套袋量8 000~18 000个, 纸袋投资270~1 100元, 占生产总投入比重的1 /3, 占生产资料平均投入的45%; 而套袋和摘袋雇工成本在人工成本中占主要部分, 套袋对苹果生产投资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乔砧密植园大量套袋苹果树进行光合测定发现, 套袋造成了投影部位5片以上叶子遮光, 无论树冠外围还是内膛, 被遮光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为负值, 大量套袋极显著降低了树冠中部和内膛照光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关果实套袋技术的应用应该根据市场和生产条件细分确定。  相似文献   
989.
基质栽培仙客来矿质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设施栽培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由于引进的国外品种在我国栽培条件下缺乏相应的技术研究,导致仙客来生产优质品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仙客来的营养吸收规律,对制定优质仙客来生产的施肥技术具有指导意义。本试验以日本的NP系列F1代NP3品种为试材。2002年12月下旬播种于288穴育苗盘,2003年3月底移苗到50孔穴盘,2003年5月上旬换盆定植于泥炭:珍珠岩:蛭石=5∶1∶1(pH6·0,EC0·8mS/cm,速效N161·88mg/kg,速效P29·73mg/kg,速效K110mg/kg),试验规模为6000盆,田间管理按浙江森禾种业…  相似文献   
990.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of Lycoris. Twenty-four samp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representing a total of 20 among species and varieties. Thirteen primers produced 228 discernible DNA fragments, 205, or 89.91%,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interspecific genetic variation in Lycoris. Our UPGMA cluster analysis recognized four major groups of specie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morphological and karyotype observations. The first group included species with telocentric and metacentric chromosomes, while the second consisted of species with a haploid genome of 11 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s. The third group contained species with a mixture of subtelocentric, telocentric and metacentric chromosomes. The last group included the Japanese and Korean species. Lycoris anhuiensis was clustered within accessions of Lycoris longituba, suggesting that it could be recognized as a variety of L. longituba. Our ISSR data also suggested that L. straminea may be a hybrid between Lycoris chinensis and Lycoris radiata var. pumila, and that L. caldwellii, an allotriploid, may be of a hybrid origin of L. chinensis and L. spreng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