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16篇 |
免费 | 852篇 |
国内免费 | 16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30篇 |
农学 | 1592篇 |
基础科学 | 982篇 |
1929篇 | |
综合类 | 6288篇 |
农作物 | 1075篇 |
水产渔业 | 757篇 |
畜牧兽医 | 2429篇 |
园艺 | 910篇 |
植物保护 | 7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477篇 |
2021年 | 576篇 |
2020年 | 536篇 |
2019年 | 502篇 |
2018年 | 372篇 |
2017年 | 600篇 |
2016年 | 483篇 |
2015年 | 636篇 |
2014年 | 772篇 |
2013年 | 948篇 |
2012年 | 1208篇 |
2011年 | 1244篇 |
2010年 | 1208篇 |
2009年 | 1071篇 |
2008年 | 1143篇 |
2007年 | 1101篇 |
2006年 | 915篇 |
2005年 | 795篇 |
2004年 | 513篇 |
2003年 | 442篇 |
2002年 | 603篇 |
2001年 | 522篇 |
2000年 | 357篇 |
1999年 | 232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70年 | 2篇 |
1969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北部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疆北部1961-2007年4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和增强的趋势,大雨日数和强度变化显著,尤其在2000年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湿时期(1987-2007年)相对干时期(1961-1986年),新疆北部汛期的总降水量均是增多的,北疆西北部降水量的增多主要是由于小雨和中雨的增加所致,而天山山区及其北麓,伊犁河谷地区降水量的增多是由大雨增加主导。极端干旱事件呈减少趋势,尤其在近10 a处在低发期,极端湿润事件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992.
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1-2007年3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春、夏季干旱发生较为频繁,尤其在北疆西北部地区,春旱平均3 a一遇,夏旱为4~5 a一遇。季节间的连旱概率较低,不足10%,主要以月际间的连旱为主,其中2个月的持续干旱次数占干旱总次数的2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春夏之交的5~6月,是2个月连续干旱发生次数相对频繁的时期,北疆西北部地区此类连续干旱事件最多。伊犁河谷、北天山地区和北疆北部春旱较夏旱频繁,春旱以北疆北部发生最多;夏旱3个区域发生频次相似,但北天山地区大旱发生频数较高。3个区域的春、夏季干旱程度均呈减弱趋势,春旱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夏旱在80年代中后期处在一个较低的发生期。 相似文献
993.
Chein-Yao Liao Mei-Ya Chen Yuh-Kun Chen Tien-Cheng Wang Zong-Ming Sheu Ker-Chung Kuo Pi-Fang Linda Chang Kuang-Ren Chung Miin-Huey Lee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Plant Pathology》2012,133(3):599-608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causes anthracnose on peppers (Capsicum spp.), resulting in severe yield losses in Taiwan. Fungal isolates Coll-153, Coll-365 and Coll-524 collected from diseased peppers were found to differ in pathogenicity. Pathogenicity assays on various index plants revealed that Coll-524 was highly virulent and Coll-153 was moderately virulent to thre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epper cultivars. Both isolates induced anthracnose lesions and produced abundant conidia. Coll-365 was only weakly virulent on pepper fruit, where it caused small lesions and hardly produced conidia on pepper fruit. However, Coll-365 was highly pathogenic to tomato fruit and mango leaves, where it caused anthracnose lesions and formed acervuli and conidia. All three isolates showed similar abilities in the attachment and germination of conidia, formation of highly branched hyphae and appressoria, penetration of cuticles, and infection of epidermal cells on chili peppers. Coll-365 accumulated less turgor pressure in appressoria but produced higher levels of cutinase and protease activity than Coll-153 and Coll-524 did. All three isolates invaded the neighbouring cells through plasmodesmata in chili peppers and showed similar pectinase or cellulase activities in culture. However, the most virulent strain Coll-524 expressed stronger laccase activity and was more resistant to capsaicin compared to Coll-153 and Coll-365. The three isolates are different in numbers and sizes of double-stranded RNAs. Depending on the cultivar genotypes, cellular resistance of chili pepper to C. acutatum might rely on the ability to restrict penetration, colonization, or conidiation of the pathogen. We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pathogenicity among the three C. acutatum isolates of pepper are attributed to their ability to colonize the host plant. 相似文献
994.
近50年东北地区极端温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东北地区129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东北地区极端最高(低)气温及极端高(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且后者比前者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9℃/10a和0.1℃/10a;除中部部分地区外,东北地区年极端高温日数随时间变化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加0.8天;年极端低温日数则主要以减少趋势为主,速率为4.7天/10a。近50年中,东北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年极端高温日数均无显著突变点,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年极端低温日数都在1982年发生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995.
山东泰安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幼虫孵化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量获得研究所需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预处理条件、孵化温度、低温预处理时间以及田间采样时期对山东泰安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幼虫孵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低温预处理条件下,孢囊浸水处理有利于幼虫孵出;低温预处理后,孵化温度为15℃处理的2龄幼虫孵出率高于20℃处理的孵出率;低温预处理时间为8周的2龄幼虫孵出率最高;6月和8月田间采集的孢囊幼虫孵出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其中8月采集的孢囊幼虫孵出率最高,为最佳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996.
北京口岸奥运前后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10年间,恰值北京奥运会前后,在这一期间北京口岸植物检疫共检出有害生物4 298种次,其中以2005年最多,达到1 261种次、其次为2007年880种次和2009年724种次,而2008年奥运年出现最低点为441种次。有害生物来源涉及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最多,达到776种次,其次为荷兰为373种次。涉及不合格植物及产品259种次,其中苗木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竹芋达到100批次,占到总不合格数的3.27%,此外凤梨和百合不合格批次也较多,分别达到87批和67批。而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频次最多的是芒果果核象,达到73次,其次为辣椒果实蝇、苹果蠹蛾分别达到33、32次。本文通过对2005~2010年间北京口岸检疫截获疫情的汇总、分析,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土传黄瓜立枯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400余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出16株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带直径在0.81~1.93 cm之间。并从中选出3株抑菌带直径在1.6cm以上的菌株N33、N35和N43,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N33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N35和N43菌株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通过在黄瓜育苗基质中添加选育的高效拮抗菌株,观测其对黄瓜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立枯病的防治作用,3株菌株均具有促进黄瓜苗期生长和防治苗期立枯病的作用,其中N43菌株促生及防病效果均最显著,地上部鲜重比对照处理增加62.16%,防治效果达62%。 相似文献
998.
毛竹林与马尾松林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毛竹林与马尾松林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TOC)、全氮(T-N)和水解氮(H-N)含量明显高于毛竹林(P〈0.05);而土壤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则两者没有差异。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明显高于毛竹林(P〈0.05)。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吸光值(AWCD)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马尾松林土壤同样显著高于毛竹林土壤。以上结果说明,天然马尾松林相比毛竹林具有土壤养分丰富,微生物含量高、活性大,且多样性丰富等特点,是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99.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为害特点,利用田间调查数据对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分布范围、受害作物种类、幼虫种群动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除阿坝州外的20个市州都有发生,重发区域集中在川东和攀西地区;受害作物以玉米为主,甘蔗、高粱、小麦和油菜零星受害;在攀西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观察到2个幼虫为害高峰,其余地区只有1个幼虫为害高峰;草地贪夜蛾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局部地区为周年繁殖区,其在四川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福建、湖南烟区烟草花叶病主要病毒种类检测及黄瓜花叶病毒亚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抗原直接包被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采自云南、福建、湖南烟区烟草花叶病样品进行了病毒种类检测,利用三抗体夹心ELISA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亚组类型进行了鉴定。在云南采集的520个花叶病样品中,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CM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总检出率分别为71.74%、55.01%和6.35%;在福建采集的150个花叶病样品中,TMV、CMV和PVY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4%、24.66%和8.00%;在湖南采集的74个花叶病样品中,TMV、CMV和PVY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8.11%、51.35%和2.70%。部分样品为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云南、福建和湖南采集的64个CMV阳性样品中,属亚组Ⅰ的样品为57个,占89.1%;属亚组Ⅱ的样品为10个,占15.6%;其中3个样品为亚组Ⅰ和亚组Ⅱ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