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2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512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234篇
基础科学   227篇
  413篇
综合类   2284篇
农作物   332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666篇
园艺   375篇
植物保护   35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河套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盐碱化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河套平原盐碱地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盐碱化特征分布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农用地、牧草地、改良地、盐荒地)不同深度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可溶盐含量、盐分离子组成、总碱度、pH、碱化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土体结构、颜色、根系分布、石灰性反应及碱化层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土壤剖面的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分布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牧草地和林地土壤剖面可溶性盐呈橄榄型、盐荒地和改良地呈表聚型、农用地呈底聚型;土壤pH、碱化度和总碱度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S型;经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均有所下降,与盐荒地相比,农用地盐碱化指标下降的最为显著(P0.05),其中0—20 cm土壤全盐量降至0.88 g/kg,pH降至7.83,总碱度、ESP降至0.17 cmol/kg和12.54%,表明苏打盐碱地经农用后更有利于土壤脱盐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土壤全盐量、Ca~(2+)、Mg~(2+)、SO_4~(2-)、总碱度、pH可作为控制区域盐碱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为阐明河套平原盐碱地的盐碱化过程及盐碱化土壤利用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2.
《观赏巨型南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DB 1301/T 241—2017)针对观赏巨型南瓜设施栽培的产地环境、设施设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进行了规范。旨为石家庄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巨型南瓜设施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3.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藜麦专用播种机械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藜麦覆膜精量播种机。根据藜麦覆膜精量种植农艺要求,采用滴灌管浅埋开沟技术,使用滑刀式开沟器在两侧种行间开出宽45mm、深20mm的浅沟,用于埋设滴灌管;采用随动仿形覆膜装置将地膜铺设于整平装置整平后的地表上;设计了翼勺式取种器,确定了种勺结构和侧孔、容种腔的长度,以实现藜麦精量取种;采用滚筒式穴播器在地膜上打穴播种,采用覆土装置将土壤输送至种行进行覆盖,完成播种过程。以白藜品种“陇藜1号”为试验对象,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分析播种机的作业速度、侧孔长度、充种高度对播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播种机作业速度为1.0m/s、侧孔长度为10mm、充种高度140mm时,播种机性能指标最佳,此时合格指数为85.4%,空穴指数为1.7%,漏播指数为5.2%,重播指数为9.4%,播深合格指数为88.1%,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满足藜麦种植的覆膜精量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94.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95.
大豆新品种“吉农 8号”是以吉林 2 0号×长农 4号为母本 ,以公交 84- 5 181为父本 ,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 ,多年系选而成。 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 7 6 % ,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 10 7%。 2 0 0 0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单产水平高 ,抗倒伏 ,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96.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兰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闻理论的创新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新闻传媒传播先进文化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新闻事业渐进发展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新闻传媒业木身的繁荣创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必要保证,其关键是发展,是创新。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葛根粉初始质量浓度和混合物中牛奶体积分数对葛根粉-牛奶混合物相行为、稳定性及相关性质的影响,为该功能性复合饮料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天然葛根粉与传统饮料牛奶通过共混法配制复合饮料,并通过浊度仪、Zeta电位仪、粒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正置荧光显微镜等多种仪器对混合体系予以表征,分析不同初始质量浓度葛根粉和不同体积分数牛奶混配的葛根粉 牛奶混合物的稳定性及相行为的变化。【结果】观察发现,当葛根粉初始质量浓度为1 g/L时,葛根粉-牛奶混合物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而当葛根粉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到25 g/L时,混合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葛根粉-牛奶共混体系表现出稳定、亚稳定、不稳定3种状态。初始质量浓度为1 g/L的葛根粉与任意体积分数的牛奶配制的葛根粉-牛奶混合物均表现稳定,无聚集体产生。当葛根粉初始质量浓度高于5 g/L且牛奶体积分数低于40%时,二者混合物会出现聚集现象,此时要得到稳定体系,则需将其中的牛奶体积分数增加到40%以上。混合物的浊度主要与牛奶体积分数有关。混合物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牛奶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葛根粉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混合物的粒径分布变宽且大粒径粒子的比例增加。向牛奶中添加葛根粉,可以使混合物的热学性能发生改变。正置荧光显微镜观测表明,随着牛奶体积分数增大,混合体系微观结构由不均匀逐渐向均匀转变。【结论】葛根粉-牛奶混合物的稳定性与葛根粉初始质量浓度及牛奶体积分数有关,随着葛根粉初始质量浓度的降低(即从25 g/L降至1 g/L)或混合物中牛奶体积分数的增加(即从0%增至100%),共混体系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8.
根据2011-2015年南海海域灯光罩网渔船捕获的鸢乌贼样品,利用Fisat II软件对南海鸢乌贼群体的生长死亡系数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南海没有大型群鸢乌贼个体,且雌性个体(12.05cm)比雄性个体(10.91cm)大;南海北部和南部的鸢乌贼均呈正异速生长,胴长和体质量关系b值分别为3.470~3.605和3.379~3.773;生长参数K反映了南海北部更适合于雄性鸢乌贼生长;南海南部海域鸢乌贼雌性(1.84)和雄性(1.76)总死亡系数相差不大,开发较为均衡;南海北部海域鸢乌贼雌性(0.60)总死亡系数远小于雄性(4.83),显示该海域鸢乌贼未能充分开发。从渔业资源开发的角度,渔业政策偏向于开发南海南部鸢乌贼资源,使得北部鸢乌贼资源未能充分开发,不利于南海鸢乌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虾中38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采用50%乙腈水溶液作溶剂、QuEChERS提取盐包和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载体作吸附剂,实现了虾肉样品中38种目标物的同时提取和有效净化.目标药物经ACQUITY UPLC HSS T3(1.8μm,21 mm×50 mm)色谱柱分离,以10 mmol/L乙酸铵-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全扫描,可在10 min内实现38种农药的良好分离.[结果]虾中38种农药的定量限(LOQ)为0.5~1.5μg/kg;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1.4%~9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7.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可用于虾中38种农药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以甜荞品种'西农9976'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5%、10%和12%)的PEG-6000溶液对荞麦幼苗进行为期5d的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甜荞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甜荞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显著降低,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干旱胁迫使丙二醛(MDA)含量持续积累并于胁迫第5天达到高峰.研究结果还表明,干旱胁迫下活性氧(ROS)在甜荞幼苗叶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轻度胁迫下抗氧化酶类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清除,且能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但中度和重度胁迫下超出了抗氧化酶类的清除能力,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植株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