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79篇 |
免费 | 1365篇 |
国内免费 | 26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40篇 |
农学 | 2154篇 |
基础科学 | 1334篇 |
3177篇 | |
综合类 | 11872篇 |
农作物 | 1656篇 |
水产渔业 | 823篇 |
畜牧兽医 | 3898篇 |
园艺 | 1814篇 |
植物保护 | 12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6篇 |
2023年 | 514篇 |
2022年 | 1252篇 |
2021年 | 1305篇 |
2020年 | 1222篇 |
2019年 | 1204篇 |
2018年 | 856篇 |
2017年 | 1320篇 |
2016年 | 1044篇 |
2015年 | 1339篇 |
2014年 | 1454篇 |
2013年 | 1693篇 |
2012年 | 2272篇 |
2011年 | 2183篇 |
2010年 | 2062篇 |
2009年 | 1830篇 |
2008年 | 1665篇 |
2007年 | 1448篇 |
2006年 | 1189篇 |
2005年 | 923篇 |
2004年 | 493篇 |
2003年 | 418篇 |
2002年 | 450篇 |
2001年 | 373篇 |
2000年 | 334篇 |
1999年 | 201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松针褐斑病毒素诱发紫茎泽兰电解质渗漏对几种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能够伤害紫茎泽兰叶片,引起细胞电解质渗漏。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毒素粗提液对紫茎泽兰的伤害活性最强,LA-I次之,LA-II最弱。孢子萌发试验和菌丝生长试验显示,紫茎泽兰电解质对青霉菌、木霉菌、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对泽兰尾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毒素粗提液对供试真菌的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分析认为将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与泽兰尾孢菌混和将可能提高对紫茎泽兰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盱眙县发掘资源优势,把龙虾作为特色产业,举办中国龙虾节,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增加了就业和收入,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并通过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带动了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外来投资,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通过总结盱眙县的经济发展实践,为落后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3.
44.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病。能引起禽类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烈性传染病。禽类感染后病死率很高,但对野生禽类多为不显性感染。自从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首次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类并引起死亡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报道各种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人禽流感的关注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几年全球共有三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一些地区的疫情呈现蔓延的趋势,并且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禽流感不仅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更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全面地介绍了禽流感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45.
4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实测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WGR、SGR达到最大(分别为362.98%和3.06%/d),显著高于除6.68%和9.1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PER达到最大(3.70%),而FCR达到最小(1.34),显著高于/低于除11.35%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白甲鱼幼鱼的肝体比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6.68%、9.14%、11.35%和14.07%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白甲鱼幼鱼的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白甲鱼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0.12%、9.56%、9.42%和10.18%。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而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血清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汁酸(TBA)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逐渐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血清CHO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血清TG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白甲鱼幼鱼的生长,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免疫能力;饲料脂肪水平过高则可引起其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白甲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42%~10.18%。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旨在评估添加茶多酚对高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 with solubles DDGS)日粮肉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将400只2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正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为玉米-豆粕-DDGS型日粮(15%DDGS),处理组分别在负对照日粮中添加100、300、500 mg/kg茶多酚。结果表明,与正对照组相比,后期日粮中添加15%DDGS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血液的GSH-Px降低8.31%(P<0.01),胸腿肉T-AOC含量降低,腿肉MDA值显著升高(P<0.05)。添加茶多酚提高了血液的T-AOC和GSH-Px活性(P<0.05)。随着茶多酚添加剂量的升高,T-AOC和GSH-Px有升高的趋势,但各水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茶多酚添加300 mg/kg以上能显著降低胸腿肌MDA值(P<0.05),提高T-AOC含量,改善肉质的抗氧化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肉鸡高DDGS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可以改善肉鸡机体及肉质的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应用旋毛虫1.6 kb重复序列为扩增靶序列对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和南方旋毛虫(T7)肌幼虫DNA进行PCR扩增,并检测小鼠感染20、100、300条T1肌幼虫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结果表明,T1、T4和T7肌幼虫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510 bp),而T2和T3无扩增产物;1、0.04和0.02条T1、T4和T7肌幼虫均能扩增到清晰的目的条带(510 bp).2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6 d,PCR阳性率均为7.69%;1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12 d可检出旋毛虫DNA,其中感染后5 d~7 d的阳性率分别为30.77%、38.46%及30.77%;3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15 d可检出旋毛虫DNA,感染后7 d的阳性率为61.54%,感染后6 d与8 d~10 d的阳性率均为53.85%. 3组旋毛虫感染小鼠PCR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阳性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1),100条与300条感染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的PCR阳性率与检测时间有相关性(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与感染程度和检测时间有关,对感染早期旋毛虫抗体阴性宿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9.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7:00~19:00。结果表明第一组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都明显少于第二组蓝鹇和白鹇,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的发生次数随日期出现波动,两物种繁殖行为的高峰多在早晚时段。蓝鹇和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3~4 d和1~3 d;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有较多繁殖行为发生;两物种的繁殖对配对个体日间发情的同时性要求均不高,白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的绝对频次多少也无关,蓝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绝对频次多少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0.
饲粮添加短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08头平均体重为(24.49±1.61)kg的(70±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3组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05%短乳杆菌(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0.10%短乳杆菌(试验Ⅱ组),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粪便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试验Ⅱ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球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白球比极显著降低(P<0.01);结合珠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干扰素γ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短乳杆菌能够显著改善生长猪肠道菌群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