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19篇 |
免费 | 3041篇 |
国内免费 | 519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196篇 |
农学 | 4374篇 |
基础科学 | 3024篇 |
5935篇 | |
综合类 | 24696篇 |
农作物 | 3666篇 |
水产渔业 | 2766篇 |
畜牧兽医 | 8744篇 |
园艺 | 3908篇 |
植物保护 | 25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5篇 |
2023年 | 981篇 |
2022年 | 2267篇 |
2021年 | 2500篇 |
2020年 | 2358篇 |
2019年 | 2356篇 |
2018年 | 1674篇 |
2017年 | 2480篇 |
2016年 | 1858篇 |
2015年 | 2759篇 |
2014年 | 2856篇 |
2013年 | 3464篇 |
2012年 | 4713篇 |
2011年 | 4758篇 |
2010年 | 4571篇 |
2009年 | 4186篇 |
2008年 | 3889篇 |
2007年 | 3579篇 |
2006年 | 3064篇 |
2005年 | 2327篇 |
2004年 | 1400篇 |
2003年 | 1064篇 |
2002年 | 1128篇 |
2001年 | 976篇 |
2000年 | 897篇 |
1999年 | 571篇 |
1998年 | 296篇 |
1997年 | 263篇 |
1996年 | 209篇 |
1995年 | 181篇 |
1994年 | 158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3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21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速了土壤盐渍化进程,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低浓度的盐分对藜麦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盐含量较高的土壤则不利于藜麦的生长。前人研究表明,硅能帮助植物在盐胁迫条件下更好的生长。本实验以4种藜麦为研究材料,在300mmol.L-1盐胁迫条件下设置硅浓度梯度(CK、0、0.5、1、1.5、2 mmol.L-1),研究硅对盐胁迫条件下藜麦幼苗的生长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提高藜麦耐盐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条件下藜麦幼苗的芽长均明显降低,根长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溶性糖(SS)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2)随硅浓度的增加,藜麦幼苗的芽长、根长、SOD、POD、CAT、SS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外源硅的添加提高了盐胁迫条件下藜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SS含量,降低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促进了藜麦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0.5~1mmol.L-1硅浓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践行大食物观的必然选择。但受限于开发利用模式单一、耗水压力较大,亟待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并依据其水资源效应开展优化调控。[方法]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采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盐碱地资源在自然发展、粮食安全、粮饲综合开发和生态安全4种情景下的开发利用格局,并对不同情景下的产水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1)2000—2020年研究区开发利用盐碱地1 540.18 km2,主要被恢复为草地或开垦为耕地,但其中旱地次生退化风险较高。(2)不同情景下盐碱地开发均以耕地利用为主。粮食安全情景下水田和旱地开垦面积占比分别为67.48%,4.23%。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粮饲综合开发情景下盐碱地恢复为草地的面积增加139.18 km2,生态安全情景下生态用地规模显著提高。(3)至2030年,4种发展情景下研究区产水量较基期均有所下降,生态安全情景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71×108 m3。相比之下,粮饲综合开发情景充分保障粮食和饲草生产,同时缓和盐碱地治理所导致的水资源压力。[结论] 松嫩平原盐碱地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粮饲综合开发模式,统筹粮食和饲草供应,协调粮食和生态安全,以大食物观引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退化土地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3.
为合理预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种群动态,分别用1%(对照)、4%和7%氮含量的食物饲喂意大利蝗5龄蝗蝻,测定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5龄蝗蝻的生长速率,羽化后7 d的体长、股节长、胫节长、翅长、翅宽、体重及羽化后1、7、13和19 d的卵巢面积。结果显示,4%氮含量食物处理试虫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较1%和7%氮含量处理的增加了88.02%和109.33%;4%和7%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成虫的后翅宽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羽化后7 d,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的意大利蝗卵巢面积出现显著差异,羽化后19 d,4%氮含量食物处理的卵巢面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表明中等氮含量(4%氮含量)适宜意大利蝗生长。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除草剂防除困难的问题,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PX、PM和Mn2+三种代谢酶抑制剂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防除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增效作用,测定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这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其与莠去津混用后稗草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3种代谢酶抑制剂中,代谢酶抑制剂PX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最显著。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不同,其中75 g (a.i.)/hm2代谢酶抑制剂PX对莠去津的增效最佳,株防除效果和鲜重防除效果分别增加了35.33个百分点和37.33个百分点。莠去津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后,稗草体内GST和CYP450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表明除草剂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能增加除草剂对稗草的防除效果,可以达到减施除草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模式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发生规律的影响,2023年在山东省大豆单作田中进行诱捕效果试验,筛选诱捕效果最好的诱捕器对黄淮海地区山东、河南和安徽3个省6个市不同种植模式下点蜂缘蝽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风叶型诱捕器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最佳。在大豆单作田内点蜂缘蝽的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旬—8月中旬,此时大豆正值盛花-始荚期。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田内点蜂缘蝽的发生动态与大豆单作田的无明显差异,但点蜂缘蝽发生数量及高峰期发生时间可能与杀虫剂的施用时间和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27.
近十年文体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十年来文体学在运用语言学方法和实证研究方面的进展,以及其在研究方法方面的成果。同时,我们对专注于给文体学下定义和分类的研究系统整理和评价。进一步,我们认为语言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作用一度被忽略了,而研究方法的进步正是推动语言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嘧菌酯与硒代蛋氨酸复合暴露后对水体生物早期发育的影响,采用半静态试验法,测定了等毒性配比的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二元混合体系复合暴露对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毒性及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质量浓度的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0.1 + 0.2、0.25 + 0.5、0.5 + 1.0和1.0 + 2.0 mg/L) (其中硒代蛋氨酸按硒元素的质量计,下同)复合暴露后,胚胎出现自主运动次数减少、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及心率下降现象,同时仔鱼体长受到显著抑制,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在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不同质量浓度(0.0005 + 0.001、0.005 + 0.01和0.05 + 0.1 mg/L)复合暴露下,斑马鱼仔鱼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且高浓度复合暴露组(0.05 + 0.1 mg/L)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 < 0.01),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复合暴露组显著抑制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的活性(P < 0.05),而其余浓度复合暴露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经嘧菌酯与硒代蛋氨酸不同质量浓度复合暴露(0.1 + 0.2、0.25 + 0.5、0.5 + 1.0和1.0 + 2.0 mg/L)后,会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发育产生毒性效应,但在目前自然水体环境实际浓度水平下,除了抑制CAT活性外,尚不会产生其他毒性效应。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水体环境中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浓度监测及复合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9.
Ji Hyeon Ahn Joon Ha Park In Hye Kim Jae-Chul Lee Bing Chun Yan Min Sik Yong Choong Hyun Lee Jung Hoon Choi Ki-Yeon Yoo In Koo Hwang Seung Myung Moon Hyung-Cheul Shin Moo-Ho Won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 (Suw?n-si, Korea)》2014,15(3):335-342
Melatonin affects divers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hrough its recepto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mpared immunoreactivity patterns of arylalk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 (AANAT), an enzyme essential for melatonin synthesis, and melatonin receptor type 1B (MT2) in the spinal cord of young adult (2~3 years) and aged (10~12 years) beagle dog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AANAT-specific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nuclei of spinal neurons,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ged dog spinal neurons compared to young adult spinal neurons. MT2-specific immunoreactivity was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spinal neurons, and was predominantly increased in the margin of the neuron cytoplasm in aged spinal cord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young adult dogs. These increased levels of AANAT and MT2 immunoreactivity in aged spinal cord might be a feature of normal aging and associated with a feedback mechanism that compensates for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melatonin during aging.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