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8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林业   961篇
农学   967篇
基础科学   533篇
  1145篇
综合类   3183篇
农作物   625篇
水产渔业   463篇
畜牧兽医   1297篇
园艺   409篇
植物保护   53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大豆进口量的日益增加,大豆携带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在不断增大,高效、快速地进行植物病毒检测,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目前各口岸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植物病毒检测的新方法—纳米上转换荧光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进行病毒分离、富集和定位;同时引入上转换荧光(up converting phosphor, UCP)材料作为标记物的免疫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抗干扰性、多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棉大卷叶野螟在南宁市分布较为广泛,朱槿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室温条件下棉大卷叶野螟1a可发生5~6代,每代历期25~48d不等,4~11月为发生为害期,其中7~9月是为害高峰期.雄虫寿命最长15d,最短2d,雌虫寿命最长16d,最短2d,其寿命的长短与是否补充营养等有关.  相似文献   
993.
通过GC-MS顶空进样的方法测定油松、落叶松、马尾松和黄山松树皮的挥发性物质,显示α-蒎烯和β-蒎烯是树皮的挥发性物质中的主要成份;单一树皮饲喂证实红脂大小蠹对4种树皮均能钻蛀取食;嗅觉行为实验和取食趋向实验比较红脂大小蠹对4种针叶树树皮的行为趋向,结果表明4种树皮间存在差异性:对油松的选择趋向性最为明显;其次是落叶松;对马尾松和黄山松的趋向性较弱。4种松树树皮的挥发性成份的分析结果与红脂大小蠹对其的选择趋向性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SSH-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1、A5为驱动方(driver),以其相应的保持系B1、B5为测验方(tester),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1个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表达基因的正向差减cDNA文库。从差减文库中筛选到189个阳性单克隆,经高密度点阵膜杂交筛选和测序分析,共获得了42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BLAST比对分析后,得到了35条有比对结果的序列,其中包括26条已知功能基因序列和9条未知功能基因序列,已知基因功能多与基础物质代谢、胁迫应答、信号转导等方面有关;有7条ESTs没有比对结果,可能代表一些新基因。  相似文献   
995.
大豆对灰斑病菌15号小种的抗病基因定位及标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大豆对灰斑病菌15号小种的抗性位点,以大豆抗病品种垦丰16、感病品种绥农10及其杂交F2、F3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在接种鉴定的基础上,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垦丰16抗病基因进行了定位,并应用108份大豆新品系对标记进行了符合性检测。结果表明,垦丰16对15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病基因位于大豆染色体组的J连锁群上,将该基因定名为Rcs15。用Mapmaker/Exp 3.0 b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5个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 529、Satt 431、Sat_151、Satt 547和Sat_224,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为Sat_151-10.7 cM-Satt 529-18.5 cM- Rcs15-6.7 cM-Satt 547-7.8 cM-Sat_224-10.7 cM-Satt 431。标记符合性检测结果显示,Satt 547和Sat_224的检测准确率达到85%以上,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相似文献   
996.
Xie W  Wang S  Wu Q  Feng Y  Pan H  Jiao X  Zhou L  Yang X  Fu W  Teng H  Xu B  Zhang 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1,67(1):87-93
BACKGROUND: The polyphagous B‐biotype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as developed a high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insecticides in China. To illustrate the induced changes by host plant, bioassay and biochemical research on five different host popu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Except for bifenthrin, all tested insecticides showed lower toxicity to the B. tabaci poinsettia popul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host populations. Moreover, four insecticides, the exceptions being abamectin and fipronil, showed highest toxicity towards the tomato population. The LC50 values of the poinsettia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towards acetamiprid, were 14.8‐, 10.3‐ and 7.29‐fold higher than those of tomato, cucumber and cabbage respectively. The CarE activities of B. tabaci cabbage and cucumber population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oinsettia, cotton and tomato populations. The ratio of the cabbage population was 1.97‐, 1.79‐ and 1.30‐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poinsettia, cotton and tomato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profiles for this activity also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The GST and P450 activities of the cucumber population were the lowest in the five host populations. CONCLUSION: Long‐term induction of host plants for B‐biotype B. tabaci could influence their susceptibilities to several insecticides. Rational selection and usage of insecticides for particular hosts will be helpful for resistan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is species.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97.
金平坚螺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金平坚螺(Camaena jinpingensis)的营养成分,并与猪肉、牛肉、鸡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表明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糖的含量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碘等无机元素,可作为一种优质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槲皮素单硫酸酯和5’-氨-5’-脱氧腺苷合用对凝血酶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结果:槲皮素单硫酸酯和5’-氨-5’-脱氧腺苷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都有抑制作用,两者合用作用增加。结论:槲皮素单硫酸酯与5’-氨-5’-脱氧腺苷具有协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的空间格局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亚荣  张增祥等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3):132-134,F003
运用遥感与 GIS为技术支撑 ,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从而定量计算出中国的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在此基础上 ,阐述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风水蚀交错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 -阴山 ,秦岭 -祁连山一线分布的区域 ,农牧交错区主要分布于辽宁与内蒙古接壤处 ,山西北部 ,陕西北部 ,到甘肃东部 ,秦岭以北 ,六盘山以东的地区 ,二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重合 ,使得我国 ,特别是北方地区存在两个生态脆弱区 ,这样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从生态重建的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保护地栽培(设施园艺)做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在古代都是为宫廷和贵族服务。西欧是从古罗马帝国的第五代皇帝尼禄(Nero)时期(公元54—68年)掘坑后覆盖云母或滑石板片进行保护地栽培。中国确切的记载是在公元前33年汉朝时期,采取燃柴草加温的方法在室内进行蔬菜生产。由于封建迷信思想(认为食之有害)的影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发展。到唐朝(公元7世纪)又有利用温泉为宫廷种植瓜类的记载。至于北京温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公元16世纪)。许多栽培技术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至今无法肯定,但一定比文字记载要早,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