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61篇
  157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冀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冀北土石山区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山杨、白桦均以中径木为主,林下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幼树,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山杨、白桦的全部个体在本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随机分布;山杨、白桦种群随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以幼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不同生长阶段同种个体间的关联性随尺度的变化,出现正关联、负关联和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以负关联为主;不同生长阶段的山杨和白桦种群间未出现正关联,大多数种对在本研究尺度上为负关联或者在大部分尺度上为负关联;山杨、白桦的种内/种间竞争激烈,群落整体结构不稳定,处于演替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42.
风化煤提取的胡敏酸对镉的吸附性能及其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溶酸析"法从新疆风化煤中提取的胡敏酸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并通过吸附试验探究反应时间、溶液pH、镉离子(Cd~(2+))质量浓度对胡敏酸吸附Cd~(2+)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化煤提取的胡敏酸碳元素质量分数高达58.68%,羧基的质量摩尔浓度为5.81mol/kg,等电点为2.7;该胡敏酸含Cd量为0.15mg/kg,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胡敏酸对Cd~(2+)的吸附在8h内达到平衡,吸附量随Cd~(2+)质量浓度(0~100mg/L)和溶液pH升高而增加,到pH=6.0时最大,之后胡敏酸开始溶解导致吸附量降低.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拟合胡敏酸对Cd~(2+)的吸附等温线,显示出单分子层吸附的特点.在pH=5.0时,胡敏酸对Cd~(2+)的饱和吸附量达137.37mg/g,相当于用去了酸度系数(pKa)为3的羧基含量的71%.在pH=4.3、Cd~(2+)初始质量浓度为80mg/L的同等条件下,新疆风化煤提取的胡敏酸对Cd~(2+)的吸附量为86.97mg/g,高于国际腐殖质协会胡敏酸标样1R106H对Cd~(2+)的吸附量(73.49mg/g).风化煤来源广、储量大、价格低,以它为原料制备获得的胡敏酸产量高、吸附能力强、环境友好、施用安全,有望作为吸附剂用于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以及作为钝化剂和土壤调理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3.
小型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可以为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使作物生长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设计了一种小型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实现可调可控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该系统由环境控制器、作物生长影像仪和上位机软件组成。控制器采用PLC实现,通过控制器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信息,控制加热器、加湿器、卷帘、湿帘、水泵、风机、微喷、通风和补光灯等执行设备,达到现场调控温室环境的目的;作物生长影像仪通过定点摄像头扑捉作物生长图像,观察作物生长态势;上位机软件主要用于实现远程控制、历史数据查询与数据导出等功能。该系统经过试验验证,可以实现温室环境的温湿度调控。  相似文献   
44.
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在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在宁夏盐池县进行随机小区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地膜覆盖、砾石覆盖、牲畜粪便覆盖、秸秆覆盖)和对照(无覆盖)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玉米的出苗率以及生长状况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和砾石覆盖具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促进玉米拔节,并有利于延长作物的生长期;2)4种不同覆盖措施均有一定的保持土壤水分效应,其中牲畜粪便覆盖效果显著;3)4种不同覆盖措施都显著增加了不同生育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值;4)与对照相比,4种覆盖措施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其中以牲畜粪便覆盖最高,砾石覆盖和地膜覆盖产量次之,秸秆覆盖玉米产量最低。因此,本研究认为当地最适宜的地表覆盖措施为牲畜粪便覆盖,其次为砾石覆盖。  相似文献   
45.
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CN)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应用化学药剂,但化学药剂对人、畜不安全,对环境污染重[1]。目前,我国对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已有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的主要研究种类和数量、捕食性真菌和机会真菌的作用机制及生防制剂的田间应用、防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大麦重要功能基因并给大麦遗传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通过甲基磺酰乙酯(EMS)诱变处理优质、高抗黄花叶病大麦品种苏啤6号,从2400个M_2代株系中筛选出152个突变株系,突变频率为6.33%。其中,幼苗习性突变株系36个,突变率为1.50%;叶部突变株系34个,突变率为1.42%;茎部突变株系33个,突变体率为1.38%;穗部突变株系22个,突变率为0.92%;成熟期和育性突变株系27个,突变率为1.13%。经过M_3代验证,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各类突变株系43个。  相似文献   
47.
Yang  Shilei  Hao  Qian  Wang  Hailong  Van Zwieten  Lukas  Yu  Changxun  Liu  Taoze  Yang  Xiaomin  Zhang  Xiaodong  Song  Zhaoliang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4):1811-1823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PhytOC)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roducts of photosynthesis, which can be preserved in soils and sediments for hundreds-to-thousands of...  相似文献   
48.
49.
两种经验方法估算中国明对虾自然死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不同自然死亡估算方法对资源变动规律和群体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放流中国明对虾渔业为例,采用2种基于生长参数的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并与已报道的基于渔获量数据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自然死亡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对资源的性比结构影响。结果显示:估算方法理论及依据的数据资料不同对自然死亡系数的估算结果影响显著,利用叶昌臣等基于渔获量数据得到的自然死亡系数进行放流后至捕捞结束全时段的模拟,存在低估放流初期个体自然死亡的现象;利用Chen等提出的经验公式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存在高估放流初期幼体自然死亡的可能,至放流个体生长一周年时性比达4.44:1;利用Gislason等提出的方法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存在低估放流初期和高估稳定生长期自然死亡的可能,至放流个体生长一周年时性比达2.22:1。在开捕时的BPR和捕捞结束时的累计YPR,基于叶昌臣等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得到的值分别为23.81和22.02,分别是利用Gislason等经验公式得到的值的2.42倍和2.87倍,是利用Chen等提出方法得到的资源量的76.25倍和102.50倍。研究表明,选择渔业资源自然死亡估算方法应以最谨慎的方法进行审查和对比,利用经验方法进行自然死亡系数估算时,为提高估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得到结果具有生物学意义,应引入性别因子(或系数)。  相似文献   
50.
以种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的植物卷材试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卷材中紫穗槐氮磷钾的利用流失规律;采用5个多效唑浓度梯度(0.004、0.020、0.040、0.060、0.080g·L~(-1)),研究了多效唑对植物卷材中紫穗槐的氮磷钾利用和生物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在成分单一的植物卷材基质中随冲刷的流失速度较快。在7次破坏试验中,基质中氮的损失量为22.4%,磷的损失量为15.9%,钾的损失量为25.4%。多效唑对植物利用固定氮磷钾的效应和对其生物量的影响有明显不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在多效唑浓度为0.080g·L~(-1)时固定利用的氮磷钾最多,但此浓度并非紫穗槐营养生长最旺盛的浓度,反而多效唑浓度为0.040g·L~(-1)时,紫穗槐的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