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5篇 |
免费 | 621篇 |
国内免费 | 56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01篇 |
农学 | 296篇 |
基础科学 | 294篇 |
736篇 | |
综合类 | 3023篇 |
农作物 | 417篇 |
水产渔业 | 332篇 |
畜牧兽医 | 1130篇 |
园艺 | 508篇 |
植物保护 | 3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304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327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293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289篇 |
2014年 | 325篇 |
2013年 | 411篇 |
2012年 | 583篇 |
2011年 | 553篇 |
2010年 | 532篇 |
2009年 | 469篇 |
2008年 | 452篇 |
2007年 | 432篇 |
2006年 | 342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疯草是一种有毒植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牲畜采食后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茎直黄芪属于疯草的一种,它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是一种严重危害到当地畜牧产业的有毒植物。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纤维素酶法提取茎直黄芪中苦马豆素并进行气相色谱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优化确定了苦马豆素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提取物中苦马豆素的含量。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目数为40目,料液比1∶40,纤维素酶添加量3.5%、酶解时间3.0 h。在优化提取条件下,苦马豆素的提取率可达到0.003 941%。研究表明,纤维素酶法快速、高效、方便、节能,有利于茎直黄芪中苦马豆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92.
93.
以大豆品种东农42为试验材料,对其R4~R6期的叶片和豆荚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电镜观察表明,叶片的叶肉细胞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而豆荚作为叶片的同源器官其同化组织则无此明显区分。豆荚同化细胞的细胞壁厚,细胞排列呈梭形交错,细胞间隙小,有较多的胞间连丝,豆荚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较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少。R4的初期,淀粉粒较少,类囊体片层数量较多,但主要以基质片层纵向贯穿于叶绿体中;R5~R6期,豆荚的类囊体垛叠成基粒较明显,且淀粉粒逐渐增多;R6期,豆荚和叶片的叶绿体内都有数量不等的嗜锇小球积累。豆荚的叶绿体繁殖是独立于细胞分裂的现有叶绿体二分裂产生(哑铃状分裂)。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豆荚叶绿素含量较叶片叶绿素含量低,这主要是与豆荚的叶绿体数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4.
山西不同品种大豆贮藏蛋白提取及亚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盐缓冲溶液分别提取大豆贮藏蛋白,对提取效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ris-HCl(pH 7.8)缓冲溶液的提取方法最为合适;在确定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对山西不同品种大豆的贮藏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电泳图谱显示,不同品种间贮藏蛋白亚基在数量和含量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5.
96.
喷施赤霉素对骏枣叶片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确骏枣花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内源GA3含量、光合效率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目的,以骏枣为材料,于骏枣盛花期叶面喷施外源赤霉素,处理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CK)、10 mg/L、20 mg/L、40 mg/L、60 mg/L、80 mg/L,测定骏枣叶片相关指标及光合作用,检测果实缓慢生长期、迅速生长期、白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果实内源GA3含量;在红熟期调查骏枣品质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后骏枣叶片光合作用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其中处理40 mg/L对叶片光合作用的促进最显著;随着枣果发育,幼果期内源GA3含量显著上升,果实缓慢生长期内源GA3含量快速下降,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内源GA3含量,全红期果实中处理较对照的内源GA3含量提高了0.011~0.031 mg/kg。品质方面,低质量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单果质量和产量有所增加,果形指数和果柄耐拉力差异不明显;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全红期枣果可溶性糖、总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后上升。喷施赤霉素能明显提高骏枣果实质量和叶片光合效率,因此在新疆地区骏枣以高产优质为目标建议喷施40 mg/L赤霉素。 相似文献
97.
为了分析蚕豆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从日本大白皮(S18P23.1、 S18P23.2)和启豆2号(S18P24.1、S18P24.2)的种子获得16S RNA V3~V4区有效序列133 855条。将高于97%相似度的序列划分为一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优化后得到1 598个OTUs。内生细菌种群分析结果表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为30%~3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23%~25%)、厚壁菌门(Firmicutes, 23%~25%)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5%~7%)为两个蚕豆品种共有的优势菌门,但属水平的优势菌群在供试蚕豆种子中均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蚕豆种子具有丰富的内生细菌资源,含有多种具有益功能性状的细菌类群,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这些益生菌在蚕豆种植到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启豆2号种子中益生菌的种类和丰度高于日本大白皮,值得进一步分离和研究这些益生菌的益生或促生特性,筛选获得在食品和生物肥料等领域有应用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98.
99.
研究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产生的系统信号对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的影响,探讨玉米叶片对光斑高效利用可能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幼苗为试验材料,光照其顶部叶片,其余叶片处于遮蔽状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玉米幼苗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通过预先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从最低值到达最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明确拟南芥抗灰霉病基因T1N6_22在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方法】对t1n6_22突变体和转基因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接种Pst DC3000,检测其症状;采用间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接种突变体中胼胝质的积累情况;测定接种叶片中Pst DC3000的生长量,明确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检测SA、JA和ET对T1N6_22表达的影响及T1N6_22对抗病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st DC3000对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结果】t1n6_22突变体接种Pst DC3000后表现明显的抗病症状,而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和拟南芥野生型表现明显的感病症状。SA处理拟南芥野生型,T1N6_2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经JA和ACC处理,该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t1n6_22突变体中,PAL、PR4、PPO、SOD和CA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野生型Col-0和转基因回复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拟南芥野生型中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PR1、PR3、PR5和PDF1.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结论】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T1N6_22的表达受SA诱导,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泌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