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5篇 |
免费 | 621篇 |
国内免费 | 56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01篇 |
农学 | 296篇 |
基础科学 | 294篇 |
736篇 | |
综合类 | 3023篇 |
农作物 | 417篇 |
水产渔业 | 332篇 |
畜牧兽医 | 1130篇 |
园艺 | 508篇 |
植物保护 | 3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304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327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293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289篇 |
2014年 | 325篇 |
2013年 | 411篇 |
2012年 | 583篇 |
2011年 | 553篇 |
2010年 | 532篇 |
2009年 | 469篇 |
2008年 | 452篇 |
2007年 | 432篇 |
2006年 | 342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7 毫秒
71.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外来植物的入侵,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分析外来物种入侵过程及入侵机制,提出对入侵物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防治恶性外来入侵物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研究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对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大黄鱼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大黄鱼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从(4.42±0.29)U·L-1增加到(58.93±2.26)U·L-1(P<0.05);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60.16±5.88)U·mL-1、(11.91±0.76)U·mL-1和(51±2.16)U·mL-1下降到(3.54±0.37)U·mL-1、(10.22±0.32)U·mL-1和(31.5±2.08)U·mL-1;LDH、SOD和CAT活性从冻前的(7 806.44±110.11)U·L-1、(42.65±1.56)U·mL-1和(119.91±8.10)U·mL-1下降到(2 654.13±70.06)U·L-1、(31.99±1.57)U·mL-1和(55.87±2.32)U·mL-1。超低温冷冻保存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和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3.
74.
影响土壤NO-3-N淋失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农业生产中的不合理栽培造成的NO3^--N淋失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对生态环境民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从施肥,地面接水量,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及土壤-植物系统的组合特征5个方面扼要概述了近阶段影响土壤NO3-N淋失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减少NO3-N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预防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5.
好气和淹水处理间苏南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量差异的变化特征#b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好气与淹水处理间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量差异的变化特征。【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全市范围的代表性水稻土样品并布置室内好气与淹水处理的恒温培育试验,观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态过程及矿化量变化,比较分析不同水分状况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差异及形成机制。【结果】培养过程中不同水分状况处理下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好气处理下培养前期迅速下降,而淹水处理下则迅速升高,并均在培养10 d后趋于稳定;好气与淹水处理间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差异主要表现在培养前期,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小,以致培养后期差异不明显。好气处理下土壤的基础呼吸强度、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累计矿化量分别是淹水处理的2.26—19.11、0.96—2.41、0.96—2.41倍。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越高则好气与淹水处理间呼吸强度差异越大,而若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越高则好气与淹水处理间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差异越大。【结论】淹水处理造成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是导致土壤呼吸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变化还与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6.
利用1980年-2004年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绿洲典型试验区土壤定位监测资料进行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绿洲化进程中土壤水盐运动溶质表聚过程减弱,而土壤植物地球化学循环加剧,土壤的全盐量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上层0cm~60cm的pH值趋小,而下层的60cm~110cm的pH值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7.
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饲料样本中T-2毒素残留的方法,在0~81μg/L范围内,T-2毒素的Logit(B/B0)与T-2毒素质量浓度的对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对该检测体系的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的IC50(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2.8μg/L,对饲料样本的检测限为10μg/kg,样本添加回收率为77.6%~98.2%,变异系数为5.1%~12.0%。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检测时间短(仅需15min),适用于饲料样本中T-2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8.
“一带一路”沿线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对支撑沿线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分区及用水研究,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分析了“一带一路”产业用水量和GDP的地理集中度,采取用水结构指数和产业结构指数分析了分区用水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差异,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一带一路”全区用水量与GDP的匹配度进行研究,计算了“一带一路”分区基于数列的用水量与GDP匹配度。结果表明:①
“一带一路”第一产业用水量和GDP产值的集中度在三大产业中均为最高,主要集中在东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② 不同分区分产业用水量和GDP产值占各分区总量的比值,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第三、第二产业;③ “一带一路”全区第三产业用水结构与GDP产值匹配度最差,南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匹配度最差的分区。分析成果有助于系统了解“一带一路”区域用水和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为深入分析分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9.
80.
为探讨我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和食用安全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湖北、湖南和安徽3省156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样品中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暴露评估和非致癌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评价和膳食评估。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样品的24种微量元素中,Li、Be、Tl和U这4种元素未检出,Ni、Cd和Pb这3种微量元素检出率低于50%。有16种元素含量在安徽与其他两个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5种元素在3个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克氏原螯虾样品中,有害重金属元素As、Cu、Pb、Cd和Cr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2,处于正常背景值水平。研究表明,21种微量元素的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3.672<10,有害元素的THQ均在可接受范围,长期食用对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营养元素Fe的摄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