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204篇
农学   220篇
基础科学   95篇
  231篇
综合类   570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332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控害潜力,在(25±1)℃、L∥D=16 h//8 h、RH (60±5)%的条件下研究了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4.6、110.9粒和124.7粒,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25、1.658和1.429,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9、0.009 0 d和0.008 0 d;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2.4、265.5头和109.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233、1.038和1.411,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1、0.003 8 d和0.009 1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2、40.3头和27.6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86、1.226和1.685,处理时间分别为0.024 3、0.024 8 d和0.036 2 d。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高于2龄幼虫。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为利用龟纹瓢虫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褪黑素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干旱敏感型品种绥农26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0、100、300、500、800μmol·L~(-1))浸种对6%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抑制了大豆种子萌发,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种子)相比,处理D(6%PEG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体积和鲜重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8.14%、23.72%、21.4%、25.6%;根系电导率、MDA和H_2O_2含量大幅上升,增幅分别为51.18%、83.33%和60.60%。而褪黑素浸种处理(100、300、500、800μmol·L~(-1))显著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促进了根系生长,其中以根直径和干重提升最为显著,分别增加了16.38%、29.73%、34.97%、31.72%和10.70%、14.28%、10.70%、25.00%;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提高,其中处理M500+D(500μmol·L~(-1)褪黑素+6%PEG)效果最为显著,增幅分别为37.61%、40.10%、12.96%和28.31%。在6%PEG-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下,500μmol·L~(-1)褪黑素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干旱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3.
甜菜碱是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细胞相容性物质,它不仅能使细胞在干旱等胁迫条件下与环境保持渗透平衡,而且还具有稳定复杂蛋白质高级结构的能力。胆碱单氧化酶(CMO)在植物体中是催化胆碱转变为甜菜碱的关键酶,单独转化CMO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可以完成甜菜碱的合成,起到抗盐、耐旱的作用。小叶杨是我国特有乡土树种,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生长优良、寿命长等特性,在荒沙及黄土高原区均能生长。本研究以小叶杨为材料构建了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的cDNA文库,以特异性引物从中扩增出一条1269bp大小的DNA片段,经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编码胆碱单氧化物酶(CMO);将该片段构建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在落叶松杂交育种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带有该CMO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转入杂种落叶松,收获球果取出种子,提取转化种子发芽长出幼芽的DNA,特异性PCR扩增和Southern、WesternBlotting检测证实落叶松中CMO基因的插入。因此,我们不仅克隆得到了小叶杨编码胆碱单氧化物酶(CMO)的基因,还将其导入杂种落叶松,得到CMO超重表达的转基因杂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64.
分别采用田间自然危害,人工接虫和模拟危害的方法,就棉田二、三、四代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luralis Jak.)的危害损失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①二代中黑盲蝽的危害,不至于造成棉花产量损失。②三代中黑盲蝽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随虫口密度呈不对称S形增长,其损失率概率单位(P)与虫口密度(x)的数学模型为:P=5.72301gx-4.3561。最大损失量为10.43kg/亩。③四代中黑盲蝽的危害损失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④三、四代中黑盲蝽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分别为百株虫量27头和37头。  相似文献   
65.
用三种授粉方式(普通去雄授粉,去雄授粉后不套袋,不去雄授粉)比较研究了对小麦×黑麦 F_0的结实率、饱满度、粒型、发芽势、发芽率的差异以及对 F_1的自然结实率与饱满度的影响,以便寻求一种既简便而又有效的杂交方式。结果发现,对与黑麦杂交结实率高的品种,采用不去雄授粉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实践上使用。此法不仅保证杂种 F_0结实率不降低,而且对 F_0的发芽势、率上也有显著的改进,但对 F_1的结实率与饱满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本文通过系统、客观地阐述和分析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史背景、发展阶段、主要模式和特征等,总结出台湾休闲农渔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大陆休闲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7.
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只生出一根原菌丝,而内壁发生多处消解。原菌丝含有多个细胞核,并有脂肪粒、核糖体、糖原和线粒体等。原菌丝顶端可形成8个担孢子,并桥接形成“H”形菌丝。  相似文献   
68.
闹羊花素—Ⅲ对菜青虫海藻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闹羊花素 Ⅲ (Rhodojaponin Ⅲ ,简称R Ⅲ )能显著降低 5龄菜青虫血淋巴和肌肉海藻糖含量。R Ⅲ以每虫 1~ 10 μg处理试虫后 6 0h ,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明显受抑制。R Ⅲ对肌肉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依剂量不同而异。处理后 6 0h内 ,10 μg处理时无明显影响 ,3~ 5 μg处理则有可逆性激活作用 ,1μg处理则在 6 0h内保持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及其豆腐中蛋白质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3个春大豆和夏大豆栽培品种。调查单株粒重,测定豆腐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研究表明:大豆籽粒中球蛋白,清蛋白,,谷蛋白,醇溶谷蛋白,2S,7S,11S球蛋白含量分别平均为27.543%,6.952%,5.292%,1.901%,4.862%,5.374%和17.314%。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变异系数大。豆腐湿重,豆腐干重,豆腐湿体积与籽粒中7S,11S球蛋白,清蛋白含量呈  相似文献   
70.
光周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穗分化期均受到光照长度的控制,在全期短日照条件下,二棱期、护颖期、雌雄蕊分化期的出现受到强烈的抑制.在前期长日照的基础上,不同时间转入短日照后.随时间后延,短日抑制效应减弱.雌雄蕊期由长日转入短日时,依品种、温度及前期长日照的日照长度不同,穗分化进程所受抑制程度有差别,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基本不受影响.小麦幼穗分化对光周期变化的反应具有'滞后"现象.本文认为,随品种、温度及日照长度的不同,小麦对光周期反应的要求可能在二棱-抽穗的任一时期内完成.不宜用某一特定的穗分化期来标志光照阶段的开始与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