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0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林业   776篇
农学   764篇
基础科学   398篇
  876篇
综合类   2037篇
农作物   374篇
水产渔业   340篇
畜牧兽医   860篇
园艺   388篇
植物保护   46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发现该病料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蓝耳病病原检测试剂盒从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PRRSV,命名为Gs/Lzh/07株。同时应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所扩增到的Nsp2基因有90个核苷酸的缺失。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Nsp2基因与经典毒株PRRSV-ch-1a核苷酸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同源性为72.7%;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核苷酸同源性为95.5%,氨基酸同源性为90.9%,可见该毒来源于2006-2007年流行毒株,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已经在甘肃省存在。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供数据,也为预防控制该病积累了资料。Nsp2的特性分析为揭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V在甘肃省的流行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将伊氏锥虫克隆JGmc5用环磷酰胺处理的免疫抑制小鼠频繁地连续传代,并予以亚治疗剂量的苏拉明治疗,连续传代14次,历时88日,即获得对苏拉明具有高水平抗药性的伊氏锥虫群体。在用免疫活性正常的健康小鼠测定抗药性时,此抗苏拉明锥虫群体仍保持高水平的抗药性,CD100>400mg/kg。在以体外药敏试验测定时,其IC50为123.2μg/ml。实验结果表明,宿主免疫系统的损害,在实验条件下,可导致伊氏锥虫迅速产生抗药性。在野外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对锥虫抗药性的产生可能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3.
温度、食料条件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若虫和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斯谛关系,成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在18—30℃下,卵孵化率比较稳定,水稻生育期对卵孵化亦无明显影响,孵化率平均为86.96%。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受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影响十分明显,取食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的若虫存活率最高,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最大。在水稻各生育期,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与温度的关系呈抛物线趋势。当温度达到35℃时,各生育期卵孵化率均下降到50%以下,且若虫陆续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34.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腺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酵母水解物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配制4种等氮等脂(42.5%粗蛋白和8.5%粗脂肪)的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1.86±0.02)g的凡纳滨对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酵母水解物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该组饲料系数(FCR)最低(P0.05)。对虾全虾粗蛋白含量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5%酵母水解物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P0.05)。各处理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对虾肠道皱襞高度和皱襞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添加组的微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3%~5%的酵母水解物能有效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消化吸收以及改善肠道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5.
养殖船主尺度(m)为L=31.30-40,50,B=5.50-7.00,H=1.30-1.70,T=1.05-1.44;船型系数为α=0.95-0.99,β=0.99-1.00,δ=0.85-0.90。船型与非动力驳船最为接近。养鱼舱面积为90m^2-180m^2,水体交换利用金属网或船壳凿孔。养殖船具有向大尺度,高造价和废旧船舶利用以及简易化,低成本演变的趋势。安装减流阻渣设施和改进网箱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6.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能有效的避免方法误差,具有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7.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降水稀少、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低的特点,对荒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准噶尔荒漠79个样点浅层(0~10cm)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土壤有机碳(C)、全氮(N)及全磷(P)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73±0.49),(0.207±0.009)和(0.347±0.004)g/kg,C∶N、C∶P、N∶P分别为(29.92±2.55),(15.97±1.23)和(0.498±0.024)。土壤P稳定性最高(CV=0.098),而C、C∶N和C∶P的变异性较强(CV=0.687~0.758)。C、P、C∶N及C∶P在不同生境(沙漠、戈壁和盐碱荒漠)、不同群落(白梭梭、梭梭及小灌木)间均存在差异。与全国及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含量、C∶P及N∶P均较低而C∶N较高,养分元素缺乏程度表现为NCP。土壤养分元素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多具有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且化学计量比主要受C和N的制约。在区域尺度上,各化学计量参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C、C∶N和C∶P分布格局相似,并受年降水量、纬度和经度的影响;N与N∶P分布格局相似,受经度、海拔和年均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为了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被看作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提升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通过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的课堂翻转实验证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对强化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快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9.
乙烯利对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Nuglade'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叶片喷施乙烯利对草地早熟禾在水分充足、干旱及复水恢复3种处理下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与对照组(CK)相比,乙烯利在干旱胁迫下保持更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23.5%(对照为11.5%)和更低的电解质渗透率68.1%(对照为90.7%)及MDA含量53.90μmol·g~(-1)(对照检查131.62μmol·g~(-1)),且复水后的电解质渗透率恢复程度更好;此外乙烯利处理提高了复水恢复过程草地早熟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说明,叶片喷施乙烯利能够缓解草地早熟禾的干旱胁迫损伤,并促进干旱后的复水恢复。  相似文献   
140.
浅述植物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植物萜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以期为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