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9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39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8篇 |
农学 | 505篇 |
基础科学 | 280篇 |
514篇 | |
综合类 | 1587篇 |
农作物 | 276篇 |
水产渔业 | 151篇 |
畜牧兽医 | 629篇 |
园艺 | 228篇 |
植物保护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215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206篇 |
2013年 | 254篇 |
2012年 | 300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268篇 |
2008年 | 261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81.
微生态复合菌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体菌,并辅以放线菌组成的微生态复合菌制剂用于对虾养殖中,探讨了它们对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和对虾生长的影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投加微生态复合菌制剂后,试验池6dCODCr去除率高达84.7%;迅速矿化有机氮,有效加强硝化-反硝化作用,控制NH4-N在一定水平,NO2-N去除率高达81.5%;pH稳定在8.0~8.3之间,DO保持在5mg·L-1的较高水平。虾池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池;无任何大规模虾病发生;未出现“耍食”现象。试验池比对照池增产近1倍,成本降低近80%。 相似文献
182.
183.
184.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粤选1号、新品系粤选2号、粤选3号、粤选5号、2321、2333、2606、2608、2628、2629为实验材料,营养体繁殖建植草坪,研究了其成坪速度及其草坪质量,结果表明:成坪速度的快慢顺序为2629〉2321、2333、2606、2628〉粤选1号、粤选2号、2608〉粤选5号〉粤选3号。4-7月份,所有供试草坪草均表现较好的草坪景观,其评定分值大小顺序为粤选1号、粤选2号〉2608〉2333〉粤选5号〉2321、2606〉粤选3号〉2629〉2628。特别是在7月份,所有供试品种(系)不休眠、不死亡。新品系适宜于高质量的常绿草坪的建植。 相似文献
185.
濒危植物扇脉杓兰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萌发试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扇脉杓兰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柱头表面和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4-6月份开花,群体花期23天,单花花期12 ~ 16天.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14天左右.花粉活力在花朵刚开放时最高(95%),至花朵凋谢之前仍保持较高的活力(70%).雌雄生殖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较长的相遇期.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扇脉杓兰杂交指数OCI =4.自然条件下,扇脉杓兰的结实率仅为5%.人工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0%和95%,表明扇脉杓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的.而套袋后不采取措施和去雄的花均小结实,表明扇脉杓兰不存在自动的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因而扇脉杓兰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传粉才能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86.
187.
以2月龄袋装麻楝实生苗为材料,用0、100、500和1 000 mg.L-1稀土喷液施麻楝幼苗,后置于3℃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1~7 d,考察其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和100 mg.L-1稀土低温各天数后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大于0 d,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显著小于0 d。各稀土浓度处理的幼苗脯氨酸含量都显著大于0 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小于0 d,叶绿素含量多大于0 d。0和1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大于0 d或与0 d无显著差异。500和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各低温天数的丙二醛含量与0 d相近或小于0 d。0 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各天数的SOD活性显著小于0 d,100 mg.L-1处理的波动,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各天数的SOD活性与0 d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低温胁迫下,500和1 000 mg.L-1的稀土处理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稳定麻楝幼苗细胞膜稳定性,从而增强麻楝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88.
以狂犬病病毒糖、核蛋白“二价“DNA疫苗pVGN免疫3月龄至8岁龄家犬302条,分为2组:Ⅰ组201条,两侧股内侧肌注;Ⅱ组101条,单侧股内侧肌加单侧耳廓皮内联合注射.免疫3次,剂量为每条犬每次300μg,于试验的0d和35d分别进行.三免后21d用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Western-blot分析抗体组成,间接免疫荧光和小鼠中和试验测定抗体中和效价.结果显示,三免后抗体阳转率为58%,组间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机体产生了抗糖蛋白、核蛋白2种特异性抗体,抗体稀释8~512倍后,每50μL可以中和100TCID50狂犬病病毒SRV9,个别稀释到2048倍仍具有中和作用,抗体稀释8~16倍后每15μL可中和120MICLD50狂犬病病毒CVS,少部分犬三免后抗体稀释16~32倍后能中和300MICLD50狂犬病病毒CVS.说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诱生的抗体能发挥病毒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