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5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1030篇
林业   647篇
农学   560篇
基础科学   594篇
  996篇
综合类   5235篇
农作物   743篇
水产渔业   398篇
畜牧兽医   2096篇
园艺   786篇
植物保护   46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953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909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835篇
  2007年   719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21.
转移因子与重组转移因子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是来自于免疫淋巴细胞的一类可透析小分子多肽,它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能力,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增强其免疫活性,并可诱导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重组转移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转移因子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制备而成,试验表明其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转移因子和重组转移因子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药品,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2.
柑橘全爪螨是一种世界性害螨, 目前对许多药剂已经产生抗性。药剂复配是治理抗性问题, 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为筛选出增效明显的复配新产品, 本文选取联苯肼酯作为标准药剂, 与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分别进行复配, 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其联合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单剂LC50分别为16.43、0.29 mg/L和12.63 mg/L。联苯肼酯与阿维菌素复配比例为19∶1和15∶5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35.02和158.40, 具有增效作用。联苯肼酯与氟啶胺在6∶4、7∶3、5∶5、9∶1、8∶2复配比例的共毒系数分别为466.28、410.61、370.22、311.15和275.85, 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3.
为明确引起我国山西晋中地区苘麻叶片表现皱缩和花叶症状的病原物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 本研究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经测序、比对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序列, 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苘麻叶片皱缩、花叶的病原物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将该分离物命名为TYLCV-Abu, GenBank登录号为OP293347, 但未扩增到β卫星。该病毒DNA-A基因组全长为2 782 bp, 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TYLCV-Abu分离物与TYLCV茄子分离物KSQ1-3(GenBank登录号KC428753)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为98.99%, 其中C4和V2编码的蛋白变异较大。重组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物TYLCV-Abu是由TYLCV-F(GenBank登录号KY971326)和TYLCV-KSQ1-3重组得到, 重组区域为其基因组2 617-2 782 nt区域。这是首次从苘麻样品中扩增到TYLCV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4.
2022年首次在广州市发现园林植物雪花木小叶病病株,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植原体的种类鉴定。以雪花木叶片总DNA为模板, 利用植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P1/P7进行PCR扩增, 获得广东雪花木小叶病植原体(BLL-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 811 bp, GenBank登录号为OQ625536)。16S rRNA序列相似性显示, BLL-GD2022与16SrVI组植原体株系的相似性最高, 为97.05%~99.83%, 其中与隶属于16SrVI-D亚组的10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99.21%~99.8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BLL-GD2022与16SrVI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 其中与16SrVI-D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 亲缘关系最近。基于16S rRNA序列的iPhyClassifier限制性内切酶虚拟RFLP分析表明, BLL-GD2022与16SrVI-D亚组的参考株系Brinjal little leaf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为X83431)的酶切图谱一致, 相似系数为1.0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明确广州市雪花木小叶病植原体隶属16SrVI-D亚组成员。本研究首次在园林植物雪花木上检测到植原体, 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明确为16SrVI-D亚组成员, 为开展16SrVI-D亚组植原体在蔬菜、花卉和园林植物的发生监测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配施等量化肥时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系烘干鸡粪,所有供试肥料均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50,100 kg/m3)严重抑制了黄瓜定植初期的生长,黄瓜前期产量也明显低于不施或低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增加。黄瓜定植后74 d,所有处理基质的速效氮养分均已处于极低的水平,黄瓜普遍出现缺肥症状。试验初步证明了长季节栽培条件下一次施用高量有机肥难以及时提供足量的速效氮源,无法满足蔬菜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分户热计量系统的供热特点,提出了分户热计量系统中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最佳值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适用设计值;并给出了在调节过程中流量变化系数与室温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7.
冬小麦根系干重对水分的反应类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塑料管栽培方法,对15个黄淮海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根系对水分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根系对水分反应不同。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品种分为正敏感型、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负敏感型4种类型。品种的抗旱指数与根系反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8.
风沙土是我国重要耕地之一,具有土质瘠薄、漏水漏肥等特点,易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低等问题,急需对其改良,以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以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BM)、水稻秸秆生物炭(BR)及花生壳生物炭(BP),设置生物炭两个不同施用量:0.5%土重和1%土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来源和数量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生物炭均可以提高风沙土土壤pH、有机碳、速效钾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增加效果越明显;与未施生物炭处理(CK)相比,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提高了101.70%、20.30%、14.92%、88.36%;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对土壤pH提升效果最显著,提高了0.46个单位。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氮素残留率和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氮残留率提高,其中以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和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提升幅度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5.47%、36.10%。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却出现降低趋势,低量玉米秸秆生物炭的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1.32%。土壤氮残留率与花生籽粒产量、土壤pH、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氮肥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加生物炭能显著改变风沙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氮残留率,而在氮肥利用率提升方面不如玉米秸秆生物炭,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9.
为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南方城郊菜田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叶菜类蔬菜产量及土壤残留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等氮量条件下,设置了传统化肥(NPK)、传统化肥+鸡粪(NPK+M)、餐厨好氧堆肥+化肥(NPK+FWA)、餐厨厌氧沼渣+化肥(NPK+FWD)4个处理,测定叶菜类蔬菜整个生育周期的土壤无机氮动态、产量、收获后剖面土壤氮素残留及表观氮素损失的变化。多茬试验结果表明:底肥施用后一周左右,NPK处理整体土壤无机氮供应水平高于NPK+M、NPK+FWA和NPK+FWD处理;追施氮肥后NPK+FWA处理土壤无机氮供应水平处于NPK和NPK+M两个处理之间,而NPK+FWD处理土壤无机氮略低于NPK和NPK+M处理;从总产量来看,NPK、NPK+M、NPK+FWA和NPK+FWD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随着试验进行,与NPK+FWA和NPK+FWD处理相比,NPK和NPK+M处理产量明显增产20.1%~36.7%和17.8%~26.4%。从剖面土壤无机氮含量来看,餐厨垃圾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相比传统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鸡粪处理能够明显降低收获后表层土壤无机氮残留;从前四茬蔬菜总表观氮素损失来看,较高的氮肥投入带来了895.8~1041.2 kg/hm2的表观氮素损失量,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较高的氮肥投入及表观氮素损失导致小白菜季和空心菜季各处理当季氮肥利用效率分别仅有9.9%~16.7%和27.6%~37.6%。综上分析,在等氮量条件下,相比传统单施化肥和传统化肥配施鸡粪,餐厨垃圾堆肥氮替代30%化肥氮具有更好地协调土壤氮素供应和蔬菜作物吸收的作用,随着试验进行,餐厨垃圾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表现出增产趋势。但南方多雨地区餐厨垃圾堆肥还田具有较大的氮素损失风险,当季氮肥利用率偏低,今后需加强餐厨垃圾堆肥还田对土壤氮素综合损失的影响机制研究,并探索针对性的减排措施,为餐厨垃圾堆肥安全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0.
为探究施氮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及抗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的影响,选取甘农3号和甘农9号紫花苜蓿品种,设4个施氮处理(N1,N2,N3,N4)和对照处理(N0),评价不同施氮水平下紫花苜蓿的受害程度,测定蓟马为害后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施氮后紫花苜蓿受蓟马为害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