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7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3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9篇 |
农学 | 246篇 |
基础科学 | 145篇 |
323篇 | |
综合类 | 1299篇 |
农作物 | 173篇 |
水产渔业 | 100篇 |
畜牧兽医 | 630篇 |
园艺 | 228篇 |
植物保护 | 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65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22篇 |
2008年 | 245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的天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生产价值。近年来由于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和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草原有害生物逐年加重,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历史数据总结了我国草原有害生物具有种类多、为害强、损失重的特点,分析了防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客观指出了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监测能力、资金、设备不足,科研支撑不够,政策法规滞后等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创新防治机制和技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等方面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为下一步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2.
复合酶发酵玉米秸秆配置菌液饮水育肥羔羊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饲料资源,提高羔羊育肥效果,我们将玉米秸秆粉碎后,利用复合酶发酵饲喂羔羊,同时在饮用水中加入AM菌液对羔羊进行了育肥试验,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羔羊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胴体重、净肉重和经济效益上都有明显提高(P〈0.05),经过复合酶发酵处理的玉米秸秆饲喂羔羊对提高羔羊饲料报酬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在羔羊育肥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测定776头青海门源地区杂种荷斯坦牛和本地黄牛体尺、体重及生长发育规律.[方法]Mitscherlich、Bertalantty、Logistic和Gompertz 4种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杂种荷斯坦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及体重4个性状生长曲线用Compertz模型描述拟合效果最好;本地黄牛的体高和胸围生长曲线采用Mitscherlich模型较理想,体长采用Bertalantty模型较理想.在目前农家放牧饲养条件下,杂种荷斯坦牛生长拐点在5月龄140.22 kg体重,成熟体重为381.2 kg.本地母黄牛生长拐点分别为10月龄,106.8 kg体重成熟体重为290.2 kg.[结论]利用荷斯坦牛冻精改良门源本地黄牛,荷黄杂一代的体尺体重都有较大提高,并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4.
以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为试验对象,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环境胁迫因子,通过RP-HPLC分析、抑菌活性和蛋白浓度比较,观察其皮肤分泌物的特异性分泌,以期揭示两栖类动物抵御环境微生物时皮肤分泌抗菌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用E.coli胁迫1~18d后皮肤分泌物粗提物洗脱峰数量明显减少了61.54%~84.62%,对4个持续出现的8、9、11和14号洗脱峰的抑菌活性试验显示,8、9号峰对G-和G+菌均表现较强的活性抑制,而11、14号峰仅对G+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此外,E.coli胁迫后第7天组皮肤分泌物的洗脱峰数量、持续出现峰的峰面积值及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均明显增加,第23天组均恢复至较高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栖类皮肤抗菌肽可能在参与机体先天免疫系统防御和启动后天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5.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全生育期0~100cm 土层内土壤含水率和耗水量时空动态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全膜覆盖冬小麦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优化地膜覆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 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kg/hm2 的播种量)、重复3 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 全生育期显著影响到30~40cm 和40~50cm 土层水分;M 在抽穗和灌浆前期能够显著影响30~50cm 土层含水率,使供水峰值提前出现。M 灌浆中、后期能够充分调动50~60cm 水分到0~30cm 土层,对60~70cm 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以补充上层水分的亏缺。M 也有效拉升70~90cm 区域水分的向地表运动,作为重要的水源在生长关键期发挥有效补给作用。本试验结果同时表明,M 的水分利用高效区域主要发生在0~90cm;对90~100cm 含水率和耗水量动态变化的分析表明,M 效应可以达到100cm 以下。露地栽培(CK)在相同时期、相同土层,水分补给现象不显著;在灌浆中、后期,对50~70cm 水分的利用率较高,造成阶段性的水分高消耗和含水率快速降低现象,无法及时获得补给;对水分的利用主要发生在0~70cm 土层。此外,M 最大的效应之一就是在生育期内、0~40cm 土层内拥有的水分含量总体远高于CK。对各层相关分析表明,取样层次、取样阶段、覆膜与含水率存在显著关系;M 条件下,水分呈连续体,在补给、平衡能力方面显著高于CK,从而保证了小麦的生长。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中、深层土壤水分,有效保蓄土壤水分,从而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其对旱地冬小麦生产或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较之以往雨养旱区小麦覆膜技术有突破,即全生育期全地面平作覆膜、膜上覆土1~2cm、一膜多年连用、免耕,解决了苗穴错位、前期低温有碍生长、后期高温逼熟问题,达到变无效降水为一部分或绝大部分有效、高效保墒、增温提墒、调动中深层水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坪用草地早熟禾28个品种扩展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室内盆栽和田间穴播条件下对引自欧、美等国的28个坪用草地早熟禾品种的扩展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扩展性的评价参数采用最大扩展距离(MED),实际覆盖面积(ACA),潜在覆盖面积(PCA)和分薛能力(TC),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扩展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盆栽3月龄的分薛率和分薛数品种间的变化分别为19.1%-83.5%和1.1-2.9蘖/株,田间播种当年生长季末品种间测定参数的变化值MED为27.3-63.5cm/株,ACA为240.4-930.2cm^2/株,PCA为306.6-1670.2cm^2/株,TC为245.5-567.8蘖/株,依据上述4个参数进行平均数加权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的扩展性可分为最大,中等和最小3个级别,扩展性最大的品种为Baronie,Fylking,Geronimo,Julia,Mardona,Monoply等6个,中等的品种18个,如Barlin,Baron,Merit,Ram 1和Sydsport等;最小的包括Andante,Compact,Conni和Elysee4 个品种。 相似文献
47.
车厢内存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本文就车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来源、车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内空气污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8.
绿洲生态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设165 kg·hm-2(N1),225 kg·hm-2(N2)两个氮素(纯氮)水平和105 kg·hm-2(P1)、165 kg·hm-2(P2)两个磷素(P2O5)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了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N2P2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 644.73、7 686.25 kg·hm-2,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较高,分别为11.67、11.49 kg·hm-2·mm-1;千粒重和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磷对籽粒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显著;氮、氮和磷互作对籽粒平均灌浆速率(V)、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效灌浆持续期粒重增加值(W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Vs)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籽粒重量的主要因素是Vmax;氮、磷及氮和磷互作对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影响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