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51篇
  免费   1272篇
  国内免费   2316篇
林业   2047篇
农学   2683篇
基础科学   1819篇
  3166篇
综合类   7703篇
农作物   1384篇
水产渔业   1075篇
畜牧兽医   3198篇
园艺   996篇
植物保护   1368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849篇
  2021年   1060篇
  2020年   904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726篇
  2017年   991篇
  2016年   772篇
  2015年   1078篇
  2014年   1077篇
  2013年   1291篇
  2012年   1787篇
  2011年   1668篇
  2010年   1616篇
  2009年   1521篇
  2008年   1378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138篇
  2005年   994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旱、盐胁迫下黄芪种子萌发及其对水杨酸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和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苗长、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的水杨酸(SA)对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的影响,旨在研究两种黄芪种子对PEG和NaCl胁迫响应方式的异同及SA对两种黄芪种子在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保护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PEG和NaCl只能促进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在-0.5 MPa PEG和-0.7 MPa NaCl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的活力指数显著优于膜荚黄芪种子(P0.05)。SA浸种能促进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的最终发芽率。蒙古黄芪种子的耐胁迫性高于膜荚黄芪种子。两种黄芪种子对SA的响应方式有区别。SA浸种处理优于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92.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阐述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和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从放牧管理模式、放牧强度、放牧动物等放牧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综述,就今后放牧对草地生态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适合不同放牧条件下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广河羊羔肉品质的影响,在广河县羔羊肉生产区,选择不同精粗比饲喂的6月龄健康陶寒杂交(陶赛特羊♂×小尾寒羊♀)断奶去势公羔各3只进行屠宰,取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肱二头肌3个部位肌肉和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3个部位脂肪,用气象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有组织中均检测出3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21种。脂肪组织中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亚油酸(C18∶2n6c)、α-亚麻酸(C18∶3n3)、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其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P<0.05);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所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C20∶4)的含量显著高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P<0.05);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的羊羔肉相比,饲喂低精粗比日粮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羊羔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4.
徐舶  高霞  石凤翎  崔楠  乌日娜 《草业科学》2018,35(5):1090-1097
花药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构建是单倍体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e‘Hulunbeier’)进行了花药组织培养研究并建立了花药组培再生体系。结果显示,液体悬浮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适合呼伦贝尔黄花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的培养,其愈伤形成的培养条件为B5培养基+0.5 mg·L~(-1) 2,4-D+0.25 mg·L~(-1) 6-BA+0.4mg·L~(-1) NAA+3.0mg·L~(-1) KT;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1) 2,4-D+0.5mg·L~(-1) 6-BA+2%蔗糖+0.7%琼脂;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1) NAA+2%蔗糖+0.7%琼脂;获得的再生植株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单倍体比例高达27%。  相似文献   
95.
砷胁迫对黑麦草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麦草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植物修复材料。为探究砷(As)胁迫下黑麦草的根系形态以及根系养分吸收特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00mg·kg~(-1) As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一年生黑麦草(L.multiflorum)的根系形态和营养元素吸收情况,并分别对As吸收与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分别降低47.6%和46.8%;多年生黑麦草根系As吸收能力是一年生黑麦草的1.2倍。As胁迫促进两种黑麦草根系对N、P、K、Mn元素的吸收,二者相比,多年生黑麦草根系吸收N、P、K三种大量元素受影响更大,而一年生黑麦草根系吸收微量元素Mn受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多年生黑麦草的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能力对As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6.
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超  王英哲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草业科学》2018,35(5):1067-1071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相似文献   
97.
为建立快速有效、经济适用的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方法,利用Primer Plex软件设计畜禽中常见沙门氏菌的菌体(O)抗原和鞭毛抗原(H)的引物,优化引物比例和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建立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的PCR法,并对46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同时与传统玻片凝集法和美国CDC的液相芯片(Luminex-x MAP)法进行比较。优化后获得了O抗原中B、C1、D和E1群的多重PCR引物,以及鞭毛抗原H1相抗原基因(fli C)和H2相抗原基因(flj B)的2对引物;建立了一套基于沙门氏菌O和H抗原的多重PCR血清型鉴定法;PCR法和Luminex-x MAP法鉴定出7种沙门氏菌血清型,传统玻片凝集法鉴定出6种血清型;PCR法与传统玻片凝集法和Luminex-x MAP鉴定结果的符合率均为95.65%。本研究建立的PCR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法简便、快速,预期可在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8.
犊牛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月,山东省某规模化奶牛场10~20日龄犊牛出现腹泻、拉血便、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犊牛突然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尸体剖检,初步怀疑为魏氏梭菌感染。采集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16S及毒素基因检测等,证明疫情由A型魏氏梭菌所致。对死亡犊牛的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研究,发现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表现极敏感。根据病原确诊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及时控制了牛场疫情。  相似文献   
99.
非洲猪瘟(ASF)1957年首次扩散到欧洲,2014年再次从高加索地区传入,并迅速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蔓延,至2018年4月已扩散至欧盟8个成员国,且逐渐呈现地方性流行态势。本文重点介绍了欧洲国家的ASF扩散史,综述了病毒在欧盟国家扩散的主要途径,梳理了欧盟的ASF防控法规和措施,并对我国ASF防控提出了建议,以期为ASF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北京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2017年从北京市7个区157个养猪场(户),采集5 46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7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平均样品阳性率为53.36%。其中:经产母猪阳性率最高(58.28%),其次是育成猪(57.55%)、育肥猪(54.49%),后备母猪阳性率最低(37.46%);散养户的样品阳性率较高,为66.42%,规模猪场的阳性率较低,为47.71%。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PRV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对猪场采取伪狂犬病净化和综合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