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68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126篇
  61篇
综合类   1014篇
农作物   219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629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将高温稀酸水解同乙醇萃取相耦连,对麦草中的3种主要木质纤维素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进行分级分离.结果表明,细粉后的麦草在140℃、H2SO4体积分数0.5%、固液比1:20(W/V)的条件下处理10 min.麦草中的半纤维素含量由原来的34.6%降到4.34%.半纤维素水解木糖得率高达74.1%,固体残渣回收率为65.3%.此条件下处理后的固体残渣进行乙醇萃取分离木质素,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180℃、乙醇体积分数40%(含0.3%NaOH)、固液比1:50(W/V)、保温时间30 min,粗木质素得率高达89.5%.经以上两步分段处理后的粗纤维素疏松质软,回收率达到83.2%.  相似文献   
972.
建立了连续再生模型,并通过台架实验进行了验证,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柴油机不同工况下的连续再生速率和压降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排气流量增大时,连续再生速率降低,压降迅速增大;当排气温度升高时,连续再生速率迅速升高,压降略有增大,但随着再生时间的增加,压降下降明显;随着排气气流中m(NO2)/m(soot)比率的下降,再生速率迅速降低,当超过临界比率时,会由微粒净消耗状态转变为净增加状态,m(NO2)/m(soot)比率对于压降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于优化连续再生微粒捕集器的再生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3.
<正>《植物检疫》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反映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农业植物检疫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除害处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调查与监管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国际植物检疫和病虫害疫情动态等信息;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74.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木本植物吸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湘西李梅铅锌矿区废弃地植物,分析了矿区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和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为铅锌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李梅铅锌矿区的高等植物共有20种,隶属12科,19属,且优势种全为木本植物,含灌木(或小乔木)、乔木、木质藤本植物;土壤重金属主要是Zn、Pb、Cd污染,且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超标倍数分别达2.74~16.65、1.08~7.08、31.17~118.43倍,污染严重;6种优势植物除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植物体内Zn、Pb、Cd含量较低,为Zn、Pb、Cd的规避型植物外,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aeus)L'Heritier ex Ventenat]、地果(Ficus tikoua Bur.)、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均表现对Zn、Pb、Cd具有一定的吸收,其中,两面针对Cd的吸收富集能力较强,为Cd富集型植物。  相似文献   
975.
[目的]研究雷竹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提出最佳施肥方案,指导雷竹林平衡施肥。[方法]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江西万年丰盛公司雷竹林土壤养分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诊断。[结果]土壤对P和Cu具有较强的吸附固定能力,而对K、Zn和S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盆栽试验中雷竹林土壤养分亏缺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a、P、Zn、N、S、Cu;雷竹林土壤中有效Fe、S和B含量普遍丰富,生物盆栽试验中3种供试土壤缺Ca、P、Zn,分别使高粱减产65.4个百分点、34.6个百分点、18.8个百分点。[结论]万年县雷竹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Ca、P、Zn,亏缺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a、P、Zn,而N、B、Cu、S可能为潜在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76.
连续3a对乔化‘红富士’苹果进行园艺地布、粉碎秸秆、黑色地膜3种覆盖处理,以树盘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总量、百叶质量、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及酶活性,尤以秸秆覆盖最显著;同时,3种覆盖方式对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及百叶质量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且地布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对照。覆盖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cm表层土壤。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都降低,有机质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极显著相关。说明:果园覆盖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和酶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环境;并且覆盖提高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总量及百叶质量,从而促进树体生长。可见果园覆盖是生产上有效的农艺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77.
为了解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 P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采集2015-2016年四川地区12个县市34个猪场共计428份腹泻病料,采用QRT-PCR方法对PS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428份病料中,共有114份为PSV阳性,阳性率为26.6%;所检测的34个猪场中,共有20个猪场显示PSV阳性,猪场阳性率为58.8%,表明PSV在四川地区普遍存在。此外,对来自不同县市共14份PSV阳性病料1B全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分子克隆,测序,再利用序列分析软件对四川部分地区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条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6%~100%和97.1%~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研究获得的四川株与已知中国株分属于一个大的分支,说明我国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序列较为保守,没有发生大的基因变异。所有中国分离株与韩国株、德国株、英国株处在不同分支,又说明我国PSV的流行毒株可能存在独立进化。  相似文献   
978.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进行实时观测,同时用叶绿素荧光仪PAM 2500测定通量框架下毛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日变化和月平均变化及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NEE值在6:00-7:00开始转为负值,至17:00-18:00转为正值;白天表现为碳汇,并且在数值上,NEE值的负值最高点表现为秋季(9月,10月,11月)>春季(3月,4月,5月)>冬季(12月,1月,2月),说明毛竹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逐月NEE值变化范围为-25.563 3~85.531 2 gC·m-2·月-1,12和1月份NEE值较低,1月份达到最低点。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的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v/Fm)先降后升,12月,1月和3月份Fv/Fm低于正常水平,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 < 0.05),说明毛竹在这3个月份受到了胁迫,光化学效率降低;Fv/Fo与Fv/Fm趋势相同,12月,1月和3月份潜在活性最低,并且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PSⅡ的实际光合量子产量(ФPSⅡ)变化趋势与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大致相同;在10月至翌年3月份,qP逐渐下降之后开始升高,同时伴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的上升和下降。研究表明,毛竹在受到低温胁迫时,会导致其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部分减少,光合碳同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979.
以大豆新品种山宁15号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设5个播期、5个密度,研究了播期与密度对山宁15号产量及产量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宁15号随着播期的推迟其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都逐渐增加,茎粗、结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逐渐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其株高、结荚高度逐渐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逐渐减少,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变化各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80.
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进行净作大豆(T1),净作大豆十钼肥拌种(T2,播种大豆前取5 g钼酸铵用温水完全溶解,然后加水至0.5 kg,即为1%钼酸铵溶液,然后拌种),间作大豆(T3),间作大豆十钼肥拌种(T4)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净间作条件下,钼肥拌种大豆能明显改善地上部的农艺性状,T2处理大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T1处理增加28.9%、T4处理比T3处理增加15.1%;单株根瘤数T4处理为47.2个/株,比T3处理增加24.5%,且比T2处理增加12.9%;净间作大豆的根系活力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55.8%和33.6%,产量分别增加550.25 kg/hm2和340.4 kg/hm2,增产幅度为23.4%和38.03%.钼肥拌种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净间作大豆株高,促进根瘤数增多、根瘤体积增大、固氮能力提高,进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