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秋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加工过程中,用微波初干工艺替代传统热风初干工艺,按不同微波强度、微波时间、摊叶厚度设置17组微波初干工艺处理,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个方面,探究了微波初干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热风初干工艺相比,采用微波强度600 W、微波时间3 min...  相似文献   
22.
茶树不同抗寒性品种间保护酶类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为探讨正常栽培条件下茶树抗寒性与保护酶类活性的关系,以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槠叶齐、高桥早、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为材料,对其成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其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抗寒性强的品种其S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茶树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S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作鉴定茶树抗性强弱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3.
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优质绿茶为原料,进行为期12个月的贮藏试验,研究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5,0,4℃及室温下贮藏10个月后,优质绿茶的物理性状、品质成分含量、感官品质都有下降或劣变.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茶汤透光率T640值逐渐下降,茶汤红绿色度表征度a,茶汤黄蓝色度表征度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含水量上升,感官品质下降,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贮藏温度越低,优质绿茶的品质成分保留量越多,感官品质保持得越好.  相似文献   
24.
25.
安化云台山茶树品种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安化云台山种茶树原产地的27个有性单株以及槠叶齐、湘波绿、湘安28等3个无性系品种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采用1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共筛选出能产生多态性标记的RAPD引物21个,扩增出1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占79.33%,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3-10个之间,平均为7.14个。基于遗传距离分析,30个样本的遗传距离从0.1252(YTS9和YTS12)到0.4616(湘波绿与YTS14),根据UPGMA聚类分析,安化云台山种27个单株包括2个核心群体和3个特异单株(YTS30,YTS31,YTS37),另一方面从聚类树状图可以看出:湘安28与单株YTS31先聚类,再与槠叶齐聚类,然后与湘波绿聚类,最后与YTS30聚类,这一方面从DNA分子水平上验证槠叶齐、湘波绿、湘安28均系从安化云台山种的后代中选育而来,同时也揭示一个规律,即作为有性群体的个体,当其基因组与核心群体的基因组差异大时,将有望成为一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26.
随着天然色素保健功能的深入研究,茶叶花青素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花青素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茶树紫芽花色苷代谢机制及富集特性、茶叶花色苷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茶叶花青素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生物活性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茶叶花青素及其苷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植物多环芳烃环境毒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拟建立一套快速、准确且能应用于常规实验室检测植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采用常规C18色谱柱代替PAHs专用色谱柱,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进量样20 μL、流速0.7 mL/min、乙腈作流动B相以0~3 min (50%A+50%B)、3~30 min (100%B)梯度洗脱程序,各多环芳径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0,相对标准偏差均≤2%。本研究建立的以C18色谱柱代替PAHs专用色谱柱检测方法,不仅能快速、准确的检测植物中PAH,而且降低了检测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28.
以SPF级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对其适应性饲养3 d后连续30 d灌喂不同剂量L-茶氨酸,然后腹腔注射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44813诱导免疫应激,5 h后取样,分析研究了各组小鼠肝脏与脾脏系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ferease,ALT)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血清中γ-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量,以探明L-茶氨酸对产肠毒性大肠杆菌免疫应激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茶氨酸干预处理均能明显降低由大肠杆菌E44813感染引起的肝脏、脾脏系数的升高,降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匀浆MDA水平,提高肝组织匀浆SOD、CAT、GSH-PX活性,减少IFN-γ、IL-4表达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中以300 mg·kg-1剂量组效果最好,说明茶氨酸干预对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诱导的免疫应激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可能是通过减少IFN-γ与IL-4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等途径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适应我国茶产业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湖南茶学专业办学特色,制定了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设想,旨在全面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0.
将5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谷氨酰胺组及L-茶氨酸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喂28 d,探究L-茶氨酸对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小鼠肠道绒毛高度随L-茶氨酸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各剂量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中、高剂量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及其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达显著水平(P<0.05),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中、高剂量组的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L-茶氨酸对不同肠道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其中,十二指肠中的各茶氨酸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和大部分非必需氨基酸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空肠中的低剂量组的必需氨基酸Thr、Lys、Ile及中、高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且中、高剂量组中除Cit外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回肠中的低、中、高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及大部分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且中、高剂量组中除GABA外的其他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果表明,L-茶氨酸可通过增加肠道绒毛高度、提高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来改善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同时可促进十二指肠、空肠对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