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21.
以致病力存在分化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菌株群为靶标,从发病香蕉园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芽胞杆菌R21g9,平板抑菌能力测定结果显示,R21g9不仅对香蕉枯萎病菌的不同菌株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还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F.oxysporum f.sp.niveum)、芒果蒂腐病病原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等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利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开展鉴定研究,API系统将该菌鉴定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利用16S rDNA序列开展的系统发育分析仅能确定该菌为枯草芽胞杆菌组成员,不能鉴定到种;利用gyrB基因序列开展的系统发育分析将R21g9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机制研究结果显示,R21g9对真菌的作用方式为抑菌,抑菌物质存在于发酵上清中,可以被10%~90%的硫酸铵沉淀.对硫酸铵沉淀的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发现40%、50%、60%、70%和8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具有强的抗菌活性,主要拮抗物质可以被50%饱和度硫酸铵盐沉淀,此沉淀物的抑菌率最高,可以达到95.65%.  相似文献   
22.
从得病的香蕉茎组织中分离出病原真菌,经鉴定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的4号小种。病菌在供试的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产生对香蕉有毒性作用的毒素。不同培养液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6种培养液中以Richard培养液产毒能力最强。香蕉枯萎病菌产毒能力以温度为20℃,pH 7~9,振荡培养(140次/min)条件下培养10~15 d生物活性最强。高温高压灭菌30 min的培养滤液,其毒素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3.
利用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植物内生细菌凝结芽胞杆菌R14和地衣芽胞杆菌R21对引起石斛兰叶斑病的串珠镰孢菌B10b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平板对峙法显示R14和R21在PDA平板上对B10b的抑菌带宽分别为4.94mm和6.33mm,镜检发现两株细菌处理后的B10b菌丝均表现为畸形,膨胀破裂,内含物外流,并且产生畸形分生孢子;两株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对B10b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538.270μA/ml、498.884μl/ml.温室防治试验显示,R14和R21喷施石斛兰叶片,对由B10b引起的石斛兰叶斑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70.13%和67.53%.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R31菌株和TR21菌株单独及混合使用防治农科1号香蕉(Musa AAA Cavendishsubgroup cv.Nongke No.1)枯萎病的田间效果。收获期结束后统计的结果表明,R31处理区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为4.05%,TR21处理区发病率为8.70%,TR21+R31(V:V=1:1)处理区发病率4.59%,对照区发病率21.88%,防效分别为81.86%、61.09%和79.45%;折算每667m2经济损失率比对照分别减少34.46%、25.90%、32.50%。研究结果表明两株枯草芽胞杆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本文API生化鉴定系统对生防芽胞杆菌R31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抗菌谱。结果表明: R31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生物学特性数据显示该菌株适宜偏酸或偏碱条件生长,偏酸环境的最佳生长pH为5.13,偏碱环境的最佳pH为8.99,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提物,NA培养基测定的生长曲线显示24 h内该菌株生长达到稳定期;抗菌谱研究显示该菌株在平板上对包括多株香蕉枯萎病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镰刀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主要引起病原菌菌丝肿胀畸形,原生质浓缩,以及菌丝破裂原生质外流。  相似文献   
26.
广西梧州是六堡茶的主产区,但茶园建设水平落后,茶园修剪、茶叶采摘、耕作、植保等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本文对梧州市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茶园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要通过加强农艺农机融合、研发和引进适用机械,改良茶树品种、提高种植技术,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茶园的机械化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7.
枯草芽孢杆菌TR21田间防治巴西蕉枯萎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TR21菌株灌根对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 Brazil)枯萎病的大田防治效果。试验持续开展了两轮。第一轮以新植苗为防治对象,防效达到63.23%,折算的每667m2经济损失率比对照减少8.23%。第二轮以吸芽为处理对象,设3个处理区,处理区1为第一轮灌根的延续,处理区2和3则选择第一轮生产周期未作处理的吸芽,分别用TR21和50%多菌灵600倍液(设为对照)灌根,结果表明处理区1的防效为73.90%,处理区2的防效为63.23%,折算的每667m2经济损失率分别比对照减少31.23%和29.29%。初步田间试验显示菌株TR21对巴西蕉枯萎病具有较好防效,用其发酵稀释液持续灌根或在巴西蕉生长早期灌根有利于提高其对巴西蕉枯萎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28.
利用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植物内生细菌凝结芽胞杆菌R14和地衣芽胞杆菌R21对引起石斛兰叶斑病的串珠镰孢菌B10b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平板对峙法显示R14和R21在PDA平板上对B10b的抑菌带宽分别为4.94mm和6.33mm,镜检发现两株细菌处理后的B10b菌丝均表现为畸形,膨胀破裂,内含物外流,并且产生畸形分生孢子;两株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对B10b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538.270μl/ml、498.884μl/ml。温室防治试验显示,R14和R21喷施石斛兰叶片,对由B10b引起的石斛兰叶斑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70.13%和67.53%。  相似文献   
29.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金属离子,研究了不同浓度铜离子(Cu2+)、镁离子(Mg2+)、锌离子(Zn2+)、铁离子(Fe3+)和锰离子(Mn2+)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 onas palustris)2-8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10-7mol.L-1Cu2+刺激菌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1×10-4mol.L-1Cu2+抑制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1×10-6mol.L-1和1×10-5mol.L-1的Cu2+抑制生长,但刺激亚硝酸盐消除;1×10-4mol.L-1Mg2+刺激菌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不同浓度Zn2+对菌体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浓度为1×10-6mol.L-1和1×10-7mol.L-1时刺激亚硝酸盐消除,浓度大于1×10-6mol.L-1时抑制亚硝酸盐消除;Fe3+促进生长,浓度越高生长越好,对菌株亚硝酸盐消除的影响则刚好相反;不同浓度Mn2+均抑制菌株生长,1×10-6~1×10-3mol.L-1Mn2+抑制亚硝酸盐消除。受测定的5个金属离子中除1×10-4mol.L-1Cu2+对菌株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抑制较强外,其他离子的抑制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0.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以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EU151490)]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GQ376116)]为外群,将13株菌的序列与BLAST检索获得的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bense)相应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3株菌与NCBI登录的4个尖镰孢古巴专化型菌株一起被分成3个亚群,亚群聚类结果与回接鉴定结果及文献报道的生理小种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