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直播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2009年度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品种C6823最适密度为36万株/公顷,产量为2256.0kg/hm2。随着直播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始枝高度增加,茎粗明显减少,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千粒重减少,从而降低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92.
稻田生态种养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灿  黄璜  李桂香 《作物研究》2019,(5):346-351
就近年来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如稻田养禽类(鸡、鸭、鹅)、稻田养鱼类(鱼、鳅、鳝)、稻田养两栖类(鳖、蛙)和稻田养甲壳类(虾、蟹)对水稻群体结构和植株生长、水体环境、稻田土层、稻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等方面的农田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稻鱼生态种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稻田综合种养稻米质量特性形成及调优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田生态环境变化入手,对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下提高稻米品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稻田种养耦合能够优化田间温、光小气候,改善田间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环境,有利于稻米品质的形成和稻米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4.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从源头减少氮、磷的输入,提高稻田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在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物种参与下的稻鸭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与常规稻作对比,养萍处理与不养萍处理的对比,从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途径出发,分析了氮、磷在系统中的迁移与循环特征,以及萍类对氮、磷的迁移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从稻田环境改造、水稻栽培管理、鱼螺的投放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稻+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技术,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以便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6.
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稳产提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复合种养生产模式,但目前在田间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从田块设计、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的设施建设与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97.
2015年在浏阳北盛设计水稻免耕半固态直播与传统翻耕直播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半固态播种基质不同复合肥添加量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免耕半固态直播最佳种肥用量。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直播相比,免耕半固态直播在适当减少复合肥和氮肥的用量时,产量显著增加,且不同种肥用量处理间的产量随着种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基质复合肥和稀泥配比为0.8∶100、种肥用量为62.53 kg/hm^2时增产效果最佳。免耕半固态直播虽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精米率;在基质复合肥和稀泥配比为0.7∶100、种肥用量57.72 kg/hm^2时会降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免耕半固态直播稻不同种肥用量处理间的稻米品质各指标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
晚稻移栽期不同蓄水深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志强  秦淑萍  郭良发  黄璜 《作物研究》2010,24(3):149-151,154
为湘南地区晚稻节水栽培提供实践依据,2009年在湖南永州设置了不同蓄水深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方式相比,前期深蓄水、中后期湿润灌溉延迟水稻生育期4~5 d;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增大,剑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有效分蘖数减少,有效穗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下降,从而降低了水稻产量;节省了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因此,在湘南地区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扩大晚稻种植面积,确保晚稻稳产。  相似文献   
99.
高文娟  黄璜 《作物研究》2010,24(3):205-208,214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温度控制着生态系统中许多生化反应过程的速率,且影响几乎所有生物学的过程。研究模拟增温对植物的影响对促进生态平衡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模拟增温对植物的影响,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模拟增温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赵玉珍  黄璜 《作物研究》2010,24(4):324-326
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农业院校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具有环境意识水平不高,环保行为滞后,对环境教育持支持态度,初具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特点。对大学生环保认知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培养与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