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中稻品种Y两优1号、黄花占和晚稻品种湘晚籼17号、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品种垄作梯式栽培条件下的白根数较普通平作显著增加,灌浆期与成熟期表现一致;(2)与垄下水稻根系相比,垄上和垄中水稻根系白根数、总根数、根干重和根体积均增加;(3)垄作梯式栽培条件下杂交稻单位面积的根体积和根干重高于普通平作,而常规稻变化规律不明显.垄作梯式栽培模式改善了土壤条件,尤其是垄上和垄中土壤条件,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为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扈婷  郑华斌  陈杨  黄璜 《作物研究》2012,26(6):702-706
为了从生理角度分析垄作栽培对作物的影响,综述了垄作栽培技术对作物生长的田间小气候环境影响,比较了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条件下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和作物生理酶活性的高低,分析了垄作栽培下作物增产效应和成因。  相似文献   
93.
于2004年3~10月在湖南省桃江县长竹冲的水稻田中进行了稻田养金鱼的试验。在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金鱼,使之形成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结果表明:共栖系统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16∶00,夜晚0∶00~4∶00达到最低值;甲烷排放通量在禾苗返青期、分蘖期出现峰值,分别为15.79mg/(m2·h)、10.074mg/(m2·h)。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稻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稻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6、0.9547、0.8205,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改善是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田相比,实行稻-金鱼生态复合种养,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分别增加9.6mg/kg、0.8mg/kg、4.0mg/kg、1.67g/kg,增加幅度分别为5.7%、6.4%、6.2%、7.5%;土壤物理性状也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土壤容重降低了0.11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8.6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0.01%。  相似文献   
95.
讨论了农业网络信息的特点及现有信息检索的局限性,结合用户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基于Agent的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个智能Agent信息检索模型,并给出其检索策略。  相似文献   
96.
直播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2009年度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品种C6823最适密度为36万株/公顷,产量为2256.0kg/hm2。随着直播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始枝高度增加,茎粗明显减少,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千粒重减少,从而降低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97.
稻田生态种养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灿  黄璜  李桂香 《作物研究》2019,(5):346-351
就近年来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如稻田养禽类(鸡、鸭、鹅)、稻田养鱼类(鱼、鳅、鳝)、稻田养两栖类(鳖、蛙)和稻田养甲壳类(虾、蟹)对水稻群体结构和植株生长、水体环境、稻田土层、稻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等方面的农田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稻鱼生态种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稻田综合种养稻米质量特性形成及调优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田生态环境变化入手,对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下提高稻米品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稻田种养耦合能够优化田间温、光小气候,改善田间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环境,有利于稻米品质的形成和稻米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从源头减少氮、磷的输入,提高稻田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在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物种参与下的稻鸭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与常规稻作对比,养萍处理与不养萍处理的对比,从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途径出发,分析了氮、磷在系统中的迁移与循环特征,以及萍类对氮、磷的迁移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从稻田环境改造、水稻栽培管理、鱼螺的投放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稻+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技术,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以便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