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9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水稻需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灌溉模式和施氮量对水稻需水规律、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水稻阶段腾发量、需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及其构成有显著影响。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腾发量、需水强度和有效穗数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的腾发量、需水强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在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11 495 kg·hm-2,节本增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72.
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水温效应、养分特征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秸秆还田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升有机碳含量,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并增强其稳定性;秸秆覆盖还田更能改善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还田后土壤温度受季节变化和地域特点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规律,而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总体来说,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吐丝期干旱胁迫造成夏玉米减产的叶绿素荧光生理机制,为夏玉米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利用具有遮雨棚的抗旱池,设充分灌水[CK,0~20 cm土层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5)%]和吐丝期干旱胁迫[0~20 cm土层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5±5)%]2个处理。测定吐丝期(0 d)及吐丝后10、20和40 d穗位叶叶片SPAD值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调查成熟后穗部性状及产量。【结果】吐丝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吐丝期及吐丝后的叶片SPAD值,以吐丝后20 d降幅最大,分别为15.38%(郑单958)和17.65%(先玉335)。干旱胁迫下,2个夏玉米品种穗位叶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显著下降(P<0.05,下同),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而加剧,以吐丝后20 d降幅最大,分别达0.036和0.574(郑单958)、0.039和0.593(先玉335)。同时,干旱胁迫还降低了穗位叶光合性能综合指数(PIABS),影响程度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剧,以吐丝后20 d胁迫强度最大,分别降低12.30%(郑单958)和16.87%(先玉335)。此外,在干旱胁迫结束恢复供水后,干旱胁迫处理吐丝后40 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仍低于CK,但与CK间差距缩小。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夏玉米品种秃尖长,显著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导致郑单958和先玉335分别显著减产10.29%和11.83%。【结论】吐丝期干旱胁迫对夏玉米穗位叶叶绿素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叶片SPAD值、Fv/Fm、Fv/Fo和PIABS显著下降,限制叶片光合作用,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74.
利用2010年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提取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图,依据同时期的MODIS13数据合成增强植被指数(EVI)年最大值图与年平均值图,结合东洞庭湖高程,讨论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及其生物量空间分布,并从水文因素及植被生长特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推论出芦苇与湖草等植被的最适宜生长区域.结果说明,东洞庭湖植被及其生物量分布与高程及水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高程30 m以上且远离水域区域,主要生长着对水分要求不高的防护林;芦苇适合生长在27 m高程以上且靠近水域的区域,湖草适合生长在高程为23~27 m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75.
基于AHP-TOPSIS法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种植密度优化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周径为16~18 cm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32株/m2、44株/m2、52株/m2 3个种植密度处理,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建立了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种植密度优化筛选模型,基于该模型分别对试验中的3个种植密度方案的16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在这3个种植密度方案中,52株/m2是东方百合"西伯利亚"设施切花生产的最优种植密度方案;种植密度优化筛选模型的评价结果可靠性和客观性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76.
不同基质处理对亚洲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冰  曹宁  任爽英  黄璐  刘春  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46-11748,11765
[目的]研究在亚洲百合无土栽培中能够替代泥炭的新型基质材料。[方法]在混配基质中用麦秆、玉米杆、椰糠、菇渣、豆荚5种有机废弃物作为亚洲百合品种‘普瑞头’无土栽培基质,设置7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亚洲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7种混配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内,其中2份珍珠岩:2份蛭石:3份椰糠:3份沙子栽培的百合生长发育综合表现最好。[结论]2份珍珠岩:2份蛭石:3份椰糠:3份沙子可替代泥炭作为亚洲百合的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77.
单粒播种玉米品种收获期和后期脱水速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研究了5个单粒播种夏玉米品种的收获期和后期籽粒脱水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色层形成、果穗苞叶彻底松散时,可作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的标准。5个品种的平均日增产量为98.58~244.49 kg/hm2。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以先玉335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最低,为19.85%;以登海662的后期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最大,达0.738%/d。  相似文献   
78.
用H2L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羊口疮临床疑似病料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出阳性样品羊口疮病毒结构蛋白B2L基因,回收纯化PCR产物,克隆至pMD18-T,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片段为目的基因,全长1137 bp。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pET-32a构建了B2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32a-B2L,经PCR鉴定、酶切及进一步测序证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下一步的表达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9.
三峡水库周期性库水位涨落是引起长江沿岸滑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鹤峰场镇滑坡为例,重点分析该滑坡变形对库水位变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鹤峰场镇滑坡发生明显变形对应水位下降阶段;结合滑体地质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水位条件下滑坡的演化特征,与变形监测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应用滑坡演化分析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该研究为滑坡的有效预测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0.
采用不同自然脱水速率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其花后子粒含水量、粒重、体积和子粒灌浆的动态变化以及灌浆参数,研究玉米子粒含水量变化与灌浆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自然脱水类型玉米品种子粒含水量变化,以花后29 d和46 d为时间点,可划分为3个阶段。两种类型玉米品种46 d后自然脱水速率与蜡熟期(29~46 d)子粒含水量的变化趋势都正好相反。子粒体积和粒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花后46 d品种间差异逐渐加大。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灌浆动态变化差异较大,自然脱水快的品种(先玉335和桥玉8号)和自然脱水慢的品种(蠡玉16和中科4号)最大灌浆速率分别出现在花后29 d和36 d,二者最大灌浆速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自然脱水快的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低于脱水慢的品种,且活跃灌浆期较脱水慢品种短。两种类型玉米品种子粒含水量变化和灌浆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脱水快的类型品种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05(R0.05=0.7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