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8篇
  14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我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我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提出进一步做好我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2.
<正>本文结合潜山市农机应用现状,现有农机企业以及农机化发展现状,对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结合潜山实际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潜山市农业机械应用现状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45万kW,比2016年底增长12.7%。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00台,联合收割机710台,水稻插秧(直播)机361台,比2016年底分别增长61.7%、28.3%、21.1%。无人驾驶插秧机1台,植保无人机280台,无人机操作手70余人,水稻直播机25台,复试播种机60台,  相似文献   
113.
匙吻鲟的消化酶分布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匙吻鲟消化器官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分析该4种酶活性在试验期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在食道中活性最高,其次为肝脏、胃、幽门盲囊,肠道最低;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都表现为十二指肠高于肝脏、幽门盲囊,食道居中,胃最低,且在匙吻鲟胃中脂肪酶活性极低;淀粉酶活性也是在十二指肠中最高,其次为食道、胃和肝脏,幽门盲囊最低。在6-10月的试验期间,消化器官胃蛋白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过程,8月份最低;胰蛋白酶活性随试验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过程,9月份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4.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5.
2010-201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的产生并成为优势小种是造成品种抗锈性丧失及历次条锈病大流行的先决因素。为了系统监测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对2010-2012年采自甘肃省28个县(市)的1 00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10、2011和2012年分别监测到30、23和25个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优势小种仍为CYR33和CYR32,其中CYR33出现频率分别为19.06%、29.88%和16.29%;CYR32出现频率分别为24.49%、16.69%和30.57%;其次为2010年首次监测到的感染‘贵农22’的新致病类型G22-9,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81%、7.99 %和10.86%,在2012年已上升为继CYR33和CYR32之后的第三位小种类型;同时在2011年监测到新致病类型G22-14,其出现频率也较高,分别为7.40%和2.57%。感染‘贵农22’新菌系的出现及扩展,标志着我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异,应引起育种和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6.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三聚氰胺[C3N3(NH2)3]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俗称"蛋白精",常温下为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结晶粉末。三聚氰胺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冒充蛋白质,少量添加即可大大提高蛋白含量。因为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都含有6个氮原子,而在原料的粗蛋白检测过程中,用浓硫酸消化这一过程可以将三聚氰胺分解掉,这样在最后的计算中,三聚氰胺中的氮原子即可拉高粗蛋白的比率,造成蛋白含量虚假增高。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是属于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17.
柳枝稷和白羊草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比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室内生长箱内柳枝稷和白羊草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比的试验结果表明,低水下柳枝稷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增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减小,根长增加,整体水分利用率降低,但生产力的根冠分配与高水相差较小。低水也造成白羊草光合降低,但蒸腾速率减小幅度更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提高,主要原因是白羊草叶片气孔具有较强的随水分条件变化的调节作用。白羊草的根系在低水下伸长速率减慢,根长/株高降低,水分条件好时根系也能够迅速生长,特别是加强根系的生产力分配。不同水分下白羊草消耗单位水分形成的生产力均大于柳枝稷,说明白羊草在苗期对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比柳枝稷要强。  相似文献   
118.
119.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的9个陆基鱼池中,对主养草鱼的3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模式Ⅰ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放养草鱼、鲢、匙吻鲟和高背鲫.通过122 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发现,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120.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本文通过常规监测、致病性测定、毒谱分析等方法对2004-2009年采自甘肃省不同麦区196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系统研究,共监测到37个小种和致病类型,基本反映了这期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优势致病类群及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情况。除2005年‘条中32号’、‘条中33号’并列第一位外,出现频率为24.1%,2004、2006-2009年‘条中33号’均占居首位,出现频率分别为29.3%、26.2%、33.5%、37.6%、21.5%,‘条中32号’2004、2006-2008年为第二位,这2个小种总出现频率一直波动在37.5%~57.1%之间,第三、四位小种2004-2006年为‘水源11-4’、‘水源11-7’、‘水源11-5’及‘条中31号’,2007年为‘水源11-7’(尤Ⅱ感)、‘水源11-7’,2008年为‘条中33’(F.抗)、‘水源11-4’,出现频率在4.1%~11.6%之间。而2009年‘条中33’(F.抗)已上升为第二位,出现频率达18.9%,‘水源11-4’(F.抗)占据第四位,其它小种类型出现频率均比较低。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出现总频率已由2004年的93.1%上升到2008年的99.4%。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3号’、‘条中32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阶段,‘条中32号’、‘条中33号’、VYr9、VYr3b+4b、VYrSu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流行小种及致病基因,这将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为小麦抗锈育种及锈病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