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我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春马铃薯,由于栽培技术不完善,亩产量一直在1200kg左右,且绝大部分田块的商品率仅70%,有的甚至60%左右,种植效益较低。通过近5年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导致产量、商品率双低的主要原因是品种选择不对路、肥料投入不足、播种期偏迟、病虫害较重等。要获  相似文献   
4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化学钝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化学钝化修复是指向污染土壤中添加钝化剂,使重金属由活性向稳定化形态转化,以降低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各类钝化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效果和机理、实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原位修复土壤重金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学钝化剂筛选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以湖北省武穴市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磷脂脂肪酸(PLFA)提取方法加以改进,分别通过设置不同甲醇萃取时间、不同土壤样品量梯度以及不同正己烷溶解量梯度以确定磷脂脂肪酸提取过程中的甲醇萃取效率、最适土样量和最适溶解量。试验发现,甲醇开始萃取得到的待测样品即为目标样品,用于PLFA提取的武穴典型农田土壤最适提取量为2g,用250μL正己烷溶解的待测样品经检测能够得到有效完整的磷脂脂肪酸数据。为验证改进后的磷脂脂肪酸提取方法的效果,进一步分析了武穴地区种植不同农作物(一季稻、双季稻和油菜)的农田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能够反映武穴地区典型农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44.
以枯草芽胞杆菌高效生防野生菌株BS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低温生防菌BS303,并验证了它的拮抗效果。20℃时BS303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玉米小斑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番茄叶霉病原菌4种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防治指数达到0.767,野生型菌株BS5只有0.557,两者差异显著;常温条件下菌株BS5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的防治指数为0.667,BS303为0.701,差异不显著。通过稀释涂平板和荧光定量PCR监测生防菌和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诱变菌株BS303比野生型BS5能更好地在土壤中生存,常温和低温下对西瓜枯萎病都有很强的拮抗能力,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相似文献   
45.
铁氧化物-胡敏酸复合物对磷的吸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磷酸根浓度、 pH和不同电解质及电解质强度梯度,研究磷酸根在针铁矿-胡敏酸(HA)复合物和赤铁矿-胡敏酸(HA)复合物表面的吸附特性。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图谱显示: 铁氧化物包覆胡敏酸后其内部结构特性保持不变; 氧化铁与胡敏酸通过氢键形成粒径大、 表面光滑的铁氧化物-HA复合微粒,且复合物比表面减小; 形成的氧化铁-胡敏酸复合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强,且针铁矿复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赤铁矿复合物,均为多层吸附过程; pH增高抑制铁氧化物复合物对磷的吸附,同时电解质浓度增加促进复合体对磷的吸附,且反应后体系pH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6.
为应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小麦生产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弱筋小麦宁麦13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通过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对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通南高沙土地区,最佳播期10月30日左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大,16万~24万/亩皆可,但在迟播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47.
磷矿粉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培养试验研究了贵州昆阳磷矿粉(GPR)、湖南黄荆坪磷矿粉(HPR)和湖北荆襄磷矿粉(JPR)与酸性土壤混合培养后,对小麦幼苗根生长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⑴三种磷矿粉与供试土壤混合培养后,均可使土壤上生长4天的麦苗根长度增加,与对照土壤上麦苗根长相比,统计结果相差极显著。⑵土壤经磷矿粉处理后,Ph值增高,易溶性钙(用0.015mol/LKCl提取)和交换性钙含量增加。易溶性铝含量降低,表明施用磷矿粉有供钙、缓解铝毒和促进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⑶测定了不同处理土壤的溶液离子组成,初步探讨了磷矿粉缓解铝毒的原因。这些结果为我国中、低品位磷矿粉的直接施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青菜、马铃薯、玉米(鲜食玉米)、后季稻间作套种,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粮、经、饲、菜结合,产粮多、效益高的立体种植形式。近年来,进行了青菜—马铃薯—玉米—后季稻四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的探讨,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近3年来,我市共建立了近100公顷软荚豌豆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基地,667平方米产量达850千克。与种植小麦相比,667平方米增效近千元,效果较好。1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品质优的软荚类型高产品种奇珍76。2选地整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高爽、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沙  相似文献   
50.
以感虫的籼稻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竭稻虱的药用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中1个组合不经幼胚培养获得杂种,F1-F4均有褐稻虱抗性表达,在F4的21个株系中,中抗至高抗的有18个,占85.71%。另外2个组合的幼胚经离体培养获绿苗。并具褐稻虱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