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旨在选择较为适合的鉴定栗疫病发病的时期枝条,并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栗疫病筛选。采用从三个板栗产区分离得到并经形态和分子确认后的三个栗疫病菌株JS-6,TC-4,LT-1培养的菌丝对中国板栗品种和在美国育成中国板栗优系接种培养10d,对病斑的面积进行测定,按分级标准确定品种或优系的对栗疫病的感抗。通过对不同时期接种枝条对菌斑产生反应,认为夏季枝条进行菌株的菌丝接种则可作为较严格对板栗疫病抗感性鉴定。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夏季枝条的三个菌株菌丝接种,经鉴定抗栗疫病品种Nanking、宜昌深刺、大乌壳、宋家早、重阳栗、七月早及较抗栗疫病品种八月红、广德大红袍、九家种、东丰,为板栗生产和育种应用抗栗疫病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油茶炭疽病菌潜伏越冬场所、菌态及菌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越冬叶片和枝条上病斑表面分生孢子数量检测,越冬叶片、幼果、花托、枝条及病僵果的分离培养检测,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菌主要是以菌丝的形态在花托和幼果内潜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但病斑表面分生孢子数量稀少,成为初侵染源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24.
生防菌盾壳霉ZS-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防治油菜菌核病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过量施药给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极大压力。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核盘菌上的一种重要寄生菌,因其对多种作物菌核病具有防治作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被开发成商品制剂。但在田间利用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研究鲜见报道。Cheng等和姜道宏等研究表明,分离自湖北省竹山县蔬菜种植园土壤的盾壳霉ZS-1菌株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对核盘菌菌核有极强寄生作用,且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作者等于2008—201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和武穴市的免耕直播田测定了盾壳霉ZS-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25.
26.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是武汉地区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查明该病害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对叶枯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引起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的病原物为新月弯孢Curutt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C.lunata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值为5~8,最适pH值为6;在所测试的碳源中,C.lunata对葡萄糖和蔗糖的利用最好,对半乳糖的利用效果最差;在所测试的氮源中,对KNO3利用最好,对NH4Cl和氨基乙酸的利用最差;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室内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7.
为探索湖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揭示不同流行因子与番茄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于2013-2016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吴谷英村番茄种植基地选取代表性番茄大棚进行调查和取样检测,结果表明:湖北省设施番茄叶片和花朵带菌率变化起伏较大,带菌率分别为0~90.0%和0~100.0%;叶片带菌率在3月下旬到4月中下旬和5月中下旬是高峰期;花朵带菌率在4月中旬和5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总体上花朵带菌率较高。番茄不同组织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不同,叶片首先开始发病,花、果实、茎秆再逐渐发病,花朵和果实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叶片和茎秆发病率较低;花朵和果实发病率均在5月中旬至6月初达到最大值,茎秆发病率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达到最高值,叶片无明显发病高峰期。果实、叶片、花朵和茎秆的发病率分别为0~42.0%、0~24.7%、0~100.0%和0~32.0%。番茄叶片发病率、花朵发病率、茎秆发病率和相对湿度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相关;通过预测模型检验表明相对湿度和叶片发病率所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符合程度较好。在湖北省设施番茄大棚中,叶片发病率、花朵发病率、茎秆发病率和相对湿度对番茄果实发病影响最为显著,在防治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发病组织,调控棚内环境条件,预防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28.
秸秆还田对水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稻麦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了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的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qPCR)对这2种稻田土壤中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中水稻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根际细菌群落Chao1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4.42%和4.39%,其中前者增幅显著;根际真菌群落Chao1丰富度指数降低29.60%,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增加5.96%;在门水平上,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处理的水稻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在属水平上,秸秆还田处理的硝化螺旋菌属和芽胞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比不还田处理的显著增加96.11%和106.19%;在水稻孕穗期秸秆还田土壤中水稻纹枯病菌含量比不还田处理的显著增加120.20%;秸秆还田后水稻纹枯病发生加重,病情指数比不还田处理的增加18.10%~45.41%。 相似文献
29.
[目的]鉴定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筛选获得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为水稻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及稻瘟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共169份,于2012~2015年在湖北省远安县设立自然鉴定病圃,按照叶瘟、穗颈瘟分级标准调查病情指数,依据抗性分级标准对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供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未筛选到高抗品种;对叶瘟表现抗病的品种有18个,中抗品种49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0.6%和28.8%;对穗颈瘟抗病的品种有10个,中抗品种28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9%和16.5%;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水平以上的品种有深两优5814、天优华占等34个,占总品种数的20.0%.[结论]天优华占、温229、金科优651、曾抗l号、成恢178和川抗993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田间鉴定,叶瘟和穗颈瘟综合评价表现为抗病,适宜在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30.
以希金斯刺盘孢菌株Ch-1为供试野生型菌株,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获得含2 000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菌落生长异常或致病缺陷突变体,分析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DNA插入拷贝数和位点。结果显示,筛选到14株菌落异常突变体,包括2株生长缓慢突变体Ch-1-E393和Ch-1-C135、12株菌落形态异常突变体(包括色素异常、菌落扇变或菌丝坍塌现象),另外筛选到1株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接种拟南芥后,叶片发病明显减弱,且未产生水渍状病斑。显微观察发现该突变体分生孢子在叶片上仅能产生少量初生菌丝,不能正常形成次生菌丝。Southern杂交显示,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为T-DNA双拷贝插入;通过Inverse-PCR法获得插入T-DNA的侧翼序列,明确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分别为假定蛋白(Ch063_10682)和RNA加工蛋白FCF1(CH063_10671)编码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