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Cnapha locrocis medi-nalis)分布于南亚、东南亚,近年来,其重要性有明显的提高。通常,在高氮的田块及靠近树林旁边的稻田虫口最高。幼虫吐丝卷叶并在卷叶中取食,破坏叶绿层。在严重危害的稻田,稻苗枯褐和呈虱烧状塌圈。在稻苗孕穗期发生常造成损失。国际水稻研究所已经提出试虫饲养、抗虫材料筛选和抗性机制测定的方法。在国际水稻所的筛选中和国家的育种计划中,已经选育出一批抗虫品种。卷叶螟的饲养在温室和养虫棚饲养卷叶螟,大部分过  相似文献   
13.
粮食的丰歉,在相当程度土制约着我省经济发展。我省耕地资源有限,人均只有0.7亩,不及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对粮食的需求,历来我省都未能做到自给。但为了保证我省经济建设能够协调,健康发展,在粮食生产和供应上仍应坚持“立足省内、适当调入”的方针。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在发展创汇农业过程中同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可能性。通过建国以来我省粮食生产发展及其作用的关键因素和结合国内外农业生产率提高与科技进步关系的分析,认为促进我省粮食生产上“两个新台阶”的关键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并认为,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福建粮食生产主要的途径与内容至少应包括科学的宏观决策与调控、运用现代科学优化粮食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开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率。要达到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粮食生产,必须确立和稳住一支研究水平较高的粮作科研伍队、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普及科技知识以提高粮食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4.
1880年Saccardo提出两个属名Pyricularia和Dactylaria;引起稻瘟病的真菌曾用过这两个属名。他首先也拼为Pyricularia,后来又改为Piricularia。1881年,Cavara第一个描述稻瘟病菌并定名为P.oryzae。1882年Briosi和Cavara再次发表相同的描述。一种寄生真菌No.188,如P.oryzaeSP.nov,同年在Cavara的著作中再次称为P.oryzae sp.nov。曾经在许多禾本科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寄主上记述这个属名的许多种类。一些研究工作者认为应把他们拼为一种或少数几个种。另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学研究报告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专题写作和综合论述两类。但不管属于那一类,都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自己多年的研究成绩作为依据。因此,可以这样说,研究成果或成绩是农业科学研究报告写作的基础,脱离这一基础,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报告。农业科学研究报告,既是科学研究的记录和总结,又是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的主要手段;既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一环,又是考核科技人员学术水平和工作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1975年以来福建省水稻品种抗瘟性研究的进展。(1)从近万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出59份叶瘟、穗颈瘟反应在0~3级的抗源,其中16份材料分别用福建省7群3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其抗小种率超过或相当于“赤块矮选”、“特特普”和“城堡1号”。(2)1975年以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由6群20个小种至7群49个小种,年际间有所变动。15年间优势小种群出现过四次较大的变化,即1978年以前,闽东南沿海平原以ZG群为优势群,闽西北山区以ZB群为优势群,龙岩地区ZB、ZG并列为优势群;1979~1982年,全省以ZB群为优势群;1983~1987年,ZB、ZC、ZG和ZA等多群小种趋于均衡状态;1988~1990年,ZB群小种回升为优势群。(3)1983~1990年,育成和引进4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其中本省育成35个,多数新育成品种(组合)的抗瘟性有显著提高;在抗瘟育种研究过程中,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抗病育种程序;探索了用稻瘟病菌毒素粗提液为外源胁迫因素,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瘟突变体(或品种)的可能性。(4)对15个抗源品种的抗病性作了初步的遗传分析。(5)初步明确了水稻品种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并设想通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指标。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进一步提高抗稻瘟育种水平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前后经历了八年。1981—1982年由省稻麦所牵头自发地组织省、地(市)两级农业科研单位的水稻育种科技人员开展协作研究;1983—1985年和1986—1988年,两轮列入省重点攻关项目进行协作攻关。八年来,通过项目的综合管理,确保水稻育种攻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自1988—1988年,获得国家、农牧渔业部、省、地(市)科技成果(进步)奖共18项。培育20个水稻新品种(组合),推广面积(含省外)累计1亿6千多万亩,增产稻谷62亿2千多万公斤。在水稻品种资源、抗性鉴定和基础研究等也都取得可喜进展。在项目的综合管理中作了下述四方面的改进:(一)根据分解原理把攻关项目分解为系统课题,解决了课题设置重复,有利于行使以计划管理为主的管理职能;(二)按能级原理落实课题研究任务,有利于组织一支专业结构、职称层次和年龄分布基本合理的科技攻关队伍,比较好地发挥科技人员的整体优势;(三)根据封闭原理把全省协作单位组成三级协作网,从内、外两个层次上形成闭环控制,较好地克服了“松散联邦”的种种弊端;(四)把反馈原理贯穿于攻关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将科研管理与科技情报紧密结合,避免课题设置、研究方向选择,计划进度调整等的盲目性,保证研究活动始终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促进研究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经过八年来改进项目的管理研究结果表明:1)促进了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2)丰富了科管基本原理的内容,促进了科研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3)提供了开展科研管理研究,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实际例证。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遍布于南亚、东南亚、中国、日本和南朝鲜的温带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苏联的南部。多种杂草为其交替寄主植物。幼虫钻蛀稻杆引起枯心和白穗;一株稻杆中可能并存几头幼虫。与飞虱相比,还没有找到大量饲养二化螟的技术。迄今,虽然螟虫可以在水稻上饲养,但提出的这一技术不仅效率不高,且需要大量空间,才能产生同时供应筛选大量品种(600)的足够试虫。  相似文献   
19.
建立芽胞杆菌菌种资源库的收集保藏系统和以脂肪酸、rRNA和传统生理生化特性的细菌鉴定系统,以气质联用、液质联用鉴定结果构建细菌次生代谢物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针对作物病害、虫害、线虫为害以及杂草的微生物农药候选菌株的筛选评价系统。通过建立这套系统,能够大大加快菌株的筛选,尽快将有用的菌株从保存转入前期研究阶段,对存在重大潜在应用价值的菌株的生理生化、发酵培养等特性进行基础性研究,使其能够尽快地进入开发阶段,为相关菌株的产业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以"巴塞罗娜"郁金香为试材,在定植前对其施入2种有机复合肥(F60、F35),对施入有机复合肥的不同处理的郁金香株高、茎粗、花苞大小及发芽率和开花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选用的2种有机复合肥对设施栽培中的郁金香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2种有机复合肥对郁金香株高、茎粗、花冠大小较对照有显著增大;其中F60有机复合肥作用效果较F35作用效果好;不同浓度有机复合肥施入量对郁金香生长特性影响不同,其中以200kg/667m2的F60有机复合肥和300kg/667m2的F35有机复合肥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