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4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受体和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超  黄世文  王菡  赵露 《特产研究》2011,33(2):71-75
细胞分裂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促进细胞分裂、芽分生组织的生长、形成次生代谢组织、延缓叶片衰老、抑制根的生长和分枝、在种子萌发和逆境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10年,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在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受体、信号转导等以及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AMP、ATP/ADP途径;细胞分裂素的受体主要有CRE1/WOL/AHK4、AHK2和AHK3。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通过组氨酸到天冬氨酸的磷酸传递,包括磷酸传递、应答调节蛋白和二元组分体系。  相似文献   
42.
利用“傻瓜”式防控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省工、省本、省力(三省)的目的。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能否达到“三省”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农药能否合理混配、精准施用。本文介绍了农药混配使用的优点、原则、目的,以及生产实际中农药配制、稀释等方法,以便农民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43.
水稻穗腐病病菌致病性、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穗腐病是近年发生危害严重的水稻穗部病害.本研究对穗腐病的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分离了病原菌并测定了致病性,筛选了防治该病的杀菌剂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紧穗型的粳稻及籼/粳杂交稻组合较穗型松散的籼稻及其杂交组合更易感病.水稻孕穗后期-抽穗扬花期遇阴雨高湿、温暖天气该病发生危害重.用分离到的4个菌(层出镰刀菌、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新月弯孢菌和细交链孢菌)进行人工接种,均能使稻粒感病,初步确定层出镰刀菌为主要初侵染菌.室内抑菌测试结果显示,5 mg/L以上浓度的多菌灵、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对层出镰刀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达到81.31%~100%.抑制中浓度为0.000 7~0.947 6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用三唑酮、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喷雾防治一次,防效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44.
以对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有良好抗性的水稻品种ZH5为母本,与对纹枯病抗性较差的泸恢17、多系1号和GR83个恢复系进行杂交,获得杂交F1、F2代,于2005—2006年在杭州田间对亲本和杂交后代进行了纹枯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及植株生物学性状考查。结果表明,杂交F1代植株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介于双亲之间,大多数农艺性状表现出超亲优势或介于双亲之间;同一杂交组合F2代群体内纹枯病抗性分离较大;不同杂交组合间群体内抗、感纹枯病植株分布差异较大。植株对纹枯病的抗性与株型性状相关不显著,主要决定于品种自身的抗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45.
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研究了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子对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42 h的菌丝,以0.7 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 ℃, pH 4.4~5.8条件下,经2%溶壁酶和2%纤维素酶混合酶液酶解4 h,静止条件下原生质体最大释放量达1×106/mL,再生率为0.15%。  相似文献   
46.
国内稻曲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全面概述了国内稻曲病在病原菌特性、侵染源、侵染时期、发病规律、品种抗性、病菌毒性和毒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该病的防治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7.
早晚稻轻简栽培搭配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宁波对早晚稻各种轻简栽培方式搭配的研究表明:早晚稻均采用机械插秧,早稻直播配晚稻机插的搭配方式,在季节的衔接,年总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较为理想;如果机育秧或栽插技术不过关或机具不具备,则可采用早稻直播配晚稻手插的搭配方式,季节衔接可行,总产量和经济效益也较好,但不能达到双夏季节省工,省本,省力的目的,不能解决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48.
李路  王玲  刘连盟  孙磊  黄世文 《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392-1393,1469
对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提纯方法、组分分析、毒害和致病机理等进行综述,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旨在确立稳定高效的水稻穗腐病人工接种技术,鉴定不同菌株致病力。利用已有的伏马菌素检测方法分析测定两种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伏马菌素合成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筛选强致病力高产伏马菌素菌株。方法 分别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采用注射法和喷雾法接种,观察不同时期、不同接种方法下层出镰刀菌的致病性和稳定性;利用适合的接种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比较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产毒能力。结果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成熟期采用注射法接种水稻穗腐病,发病率较高且稳定;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始穗期接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基于该方法成功筛选出了强致病力菌株FP4、FP6、FP8、FP9、FP10;经HPLC-MS/MS分析测定了层出镰刀菌产生伏马菌素能力,获得了强致病力高产毒菌株FP4和FP9。稻谷培养基比玉米培养基更适合层出镰刀菌合成伏马菌素。结论 水稻穗腐病初侵染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佳侵染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齐穗期;穗腐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与感病时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采集水稻标本106份,从中分离并保存单孢菌株85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85个水稻恶苗病菌株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在0.012~0.620 mg·kg-1,敏感性相差51倍。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并不稳定,随着转接代数的增加逐渐降低,但下降比较缓慢。对于水稻恶苗病菌,咪鲜胺与嘧菌酯和多菌灵无交互抗性,与戊唑醇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