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越冬种群的天敌和虫源基数密切相关,对越冬种群影响比较大的天敌有玉米螟厉寄蝇、玉米螟长距茧峰、细菌和白僵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白僵菌,在5月末至6月下旬发病,寄生率在不同年度间变化很大,变化范围在4.5%~90%以上,对虫源基数有重大影响。玉米螟大发生必须有足够的有效虫源,在吉林省一代为主的发生区,6月份的越冬虫量为有效虫源,在不考虑降雨的情况下,6月中旬的百秆活虫量与7月份性诱蛾量及秋季百株虫量均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3和0.869,构成大发生的有效上源数至少为每百秆有30头以上;7月份的累计单盆诱蛾量在300头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化型的主要特性及其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林省发生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在不同生态区存在一化型和二化型种群结构,两个群体的滞育后发育历期存在较大差异[1-2].作者对亚洲玉米螟化型的主要特性及其遗传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田种植诱集作物对降低二代玉米螟危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两侧晚播相同玉米品种或甜玉米品种,通过对正常播种区与晚播区二代玉米螟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分析得出,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内局部晚播相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能够明显降低二代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二代玉米螟卵降低幅度在58%~76%。晚播的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对二代玉米螟成虫产卵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因而减轻了二代玉米螟在正常播种玉米田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放线菌对人参锈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拮抗试验,研究了从人参根际分离出来的2株放线菌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拮抗作用;通过田间生防试验,测定了2株放线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效及对人参产量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2株放线菌对人参锈腐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施用放线菌后人参锈腐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P<0.01),防治效果分别达41.94%和44.28%。施用放线菌后人参的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放线菌对参根成活率、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结论]为人参锈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宏伟  鲁新  李丽娟 《玉米科学》2005,13(Z1):142-143
综述了我国玉米螟的主要防治方法,着重介绍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我国玉米螟防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亚洲玉米螟化性与抗寒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新  周大荣  李建平 《玉米科学》1997,5(4):072-073
过冷却点分析表明:一、二化性越冬代玉米螟抗寒能力有明显差异,一化性玉米螟的抗寒能力强于二化性玉米螟。公主岭一化性玉米螟的过冷却点为-24.27℃,敦化一化性玉米螟为-23.09℃;公主岭二化性玉米螟为-20.89℃,白城二化性玉米螟为-18.40℃。一化性越冬代玉米螟的过冷却点比二化性越冬代玉米螟的过冷却点低4℃左右,相同化性的地理种群之间略有差异。在越冬不同阶段抽样调查得出,一化性玉米螟的越冬死亡率低于二化性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2018-2020年,对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二化螟发生世代及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西部稻区白城市(洮北区)、扶余市和公主岭市二化螟一年可发生2代,性诱监测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在中东部稻区的榆树市和吉林市(昌邑区),二化螟一年发生1~2代,榆树市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吉林市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各有1个诱蛾高峰。在东南部稻区的柳河县和和龙市,二化螟1年发生1代,柳河县诱蛾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和龙市未发现明显诱蛾高峰。通过为害情况调查发现,水稻收获前2代区二化螟为害情况普遍重于1代区,应加强对2代区第2代二化螟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田内玉米螟、赤眼蜂调查,初步认为,在低种植密度下一、二代玉米螟百株落卵块数、落卵粒数较高,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玉米田的一代玉米螟危害较重。相关分析表明,一、二代百株玉米的落卵块数、落卵粒数、蛀孔数、隧道长度、活虫数及一代卵块寄生率等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健株数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穗上折率、穗柄折率、雄穗折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折率略有增加。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赤眼蜂的自然寄生率影响较小,3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一代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略高,为44.24%和39.00%;二代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较高,平均为84.59%和80.8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种群的两种赤眼蜂3个品系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比较了不同湿度下各品系的羽化率、羽化出蜂率及平均单卵羽化孔数,发现不同种型及生态型的赤眼蜂羽化时对湿度的反应不同。螟黄赤眼蜂M-TC品系对湿度要求较高,喜高湿极不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S-TL品系在高湿和低湿下抗逆性较好,松毛虫赤眼蜂S-AC品系在适宜湿度下羽化特性最好,可根据以上特性针对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