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41.
摘要:鲁莱黑猪是利用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横交固定培育而成。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后,遗传性能趋于稳定,体质结实、体型匀称,具有产仔数高、母性好、耐粗饲、瘦肉率适中、肌内脂肪含量高、特别适合作为杂交母本的特点。通过对鲁莱黑猪品种特性、生产性能、品系培育特点、肉质特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鲁莱黑猪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2.
针对营口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和日趋严重的干旱缺水形势,介绍了杂交粳稻辽优9906在营口盐碱地稻区的抗盐栽培措施和生育表现,重点提出了杂交粳稻在营口稻区防治盐碱危害的主要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3.
44.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一核三带多园区"为总体发展定位,通过集聚苏南地区资源优势,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农业创新技术进行引进、转化与示范。近年来,园区主核心区积极与科研院校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国内外现代设施园艺领域创新技术的消化与集成,形成了包括设施草莓移动架式栽培、瓜果菜高效无土栽培、自然光型叶菜植物工厂、潮汐式苗床花卉培育等一系列高效栽培模式,成为苏南地区现代设施园艺创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的辐射源和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45.
关于天水市旱作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天水市旱作农业区域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旱作农业不同生态区域类型,提出了以旱作农业生态区为基础,合理调整优势作物区域布局;推广以地面覆盖蓄水保墒、地膜、秸秆(残茬)覆盖、配方施肥、生物抗旱、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间套复种、旱作农业工程等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46.
红叶石楠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红叶石楠喜排水良好的土壤,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喜肥沃疏松土壤,且耐瘠薄能力强,黏土也能生长。喜光,有一定的耐阴能力,较耐干旱。因品种不同,在-9.4℃条件下可以安全露地越冬。我国北京以南、西安以东广大地区都适宜种植,是集观叶、观花、观果于一身的优良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47.
典型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赵哈林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界定范围,选取内蒙古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以及辽宁西部的康平县和法库县四县为代表,利用1987年、1995年、2003和2007年4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和ArcView,分析1987-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农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未利用地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和建设用地保持较小增长,水域面积减少幅度不大.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农田转化为草地(转化面积为1060.88 km2,占2007年草地面积的27.19%)和未利用地(转化面积为280.10 km2)、林地转化为草地(转化面积77.95 km2)、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地(转化面积为1265.07 km2).人口压力和生态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8.
蘑菇圈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一种常见生态学现象,也是草地群落植被更新重要场所。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蘑菇圈区域群落植被特征和经济类群、生活型及演替顶极成分功能群生物量构成、Raunkiaer频度系数、演替度及Spearman秩相关特征进行分析,明晰蘑菇圈不同区域草地植被分异特征,解析蘑菇圈形成对草地植被变化和群落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1)蘑菇圈形成明显改变物种构成,圈上群落优势种为垂穗披碱草和赖草,而圈上和圈外群落皆无绝对优势种;2)蘑菇圈环的形成显著提高了圈上禾草、地下芽植物和降低种的生物量比例,降低其物种多样性;3)蘑菇圈圈上群落处于更高演替阶段,其植物种重要值与经济类群和演替顶极成分的生物量构成变化一致;4)圈上群落主要植物种对正负关联比为0.89,多数种对的种间联结松散,群落稳定性较低;圈内和圈外群落主要植物种对的正负关联比皆>1,多数种对间关联性较强,群落稳定性较强;且蘑菇圈群落中显著关联种对发生在亚优势种与伴生种或伴生种与伴生种之间。研究认为,蘑菇圈形成促进高寒草甸由莎草/杂类草群落向禾草/杂类草群落演替,但降低高寒草甸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
陆良县是云南省专业饲养奶山羊的主要地区之一,奶山羊生产是陆良县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性强、投资小、见效快、生产效益好,在我县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并有上百年的养殖历史.近几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拉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养殖技术普及的推动下,我县奶山羊生产不断发展,养殖数量与日俱增,饲养管理技术日益完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0.
鄂东南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弃耕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呈现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在75 a的弃耕地中,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含量达到天然植被的115%和82.9%,而且有机碳与微生物碳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微生物代谢熵与微生物碳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次生演替初期,土壤有效基质逐渐降低,而在演替后期有效基质不断增加,有益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