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辣椒枣观果和鲜食、制干均优的观赏品种。果实10月初成熟,锥形或长椭圆形,果尖翘起,形状似红辣椒,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1g左右,最大22g。果肉绿白色,肉质酥脆,汁液多,酸甜可口,总糖27.69%,酸0.57%。鲜食品质优良,可食率94.08%。该品种树冠中大,枝条中密,适应性强,抗风、耐旱、耐涝、耐盐碱,丰产稳产。可用于庭院、观光果园栽植,也可用于制作盆景。2茶壶枣观果和鲜食兼用,果实9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6g,果面平整光滑,果皮紫红色,鲜艳具光泽。果肉绿白色,质地粗松略绵,汁液中多,味甜略酸,可溶性固形物25%。果形奇特:椭圆形,肩部或近肩部有2…  相似文献   
2.
AMMI模型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现象普遍存在,AMMI模型作为一种分析G×E互作关系的方法,可非常有效的补充现有区域试验分析方法的不足。AMMI模型中双标图和特殊互作效应值Dge的引人,为直观地、定量地估计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及品种对试点的特殊适应性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时2001~2002年度黄淮旱地小麦区试结果进行分析,三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共解释了82.56%的互作平方和,品种洛旱2号和晋麦47属高产穗产型品种,天95-3产量校高但穗产性差,济旱6001、Q92-3074穗产性好但产量轻低,临旱619、小山211产量低而不穗;从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可看出高产类型品种中,洛旱2号除天水、黄骅、绛县试点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天95-3则仅对天水、长武、成县试点有特殊适应性,长6154对铜川、鹤壁、绛县、洛阳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旱作条件下,选用4个高肥小麦品种与4个抗旱小麦品种,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同时将4个旱地亲本进行M2.5辐射处理,同样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通过对辐射前后主要性状遗传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和辐射前相比,辐射后,中优9507、洛优9906、洛优9909的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增加,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增加。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有所增加,但总小穗数的广义遗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穗长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有所降低,但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穗长的狭义遗传力降低的幅度较大。穗粒数和单穗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下降,狭义遗传力提高,但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下降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简要介绍了离子束生物工程的特点,系统阐述了药用植物资源领域的现状以及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在药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洛麦1号(原名洛阳8716)是洛阳农科所1987年采用太谷核不育杂交技术选育的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1997~2000年参加河南省高肥组区试,2000~2002年参加河南省晚播早熟组生产试验,2002年7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2007”。  相似文献   
6.
对12个小麦品种(系)的形态、经济性状、抗逆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各品种(系)在云南省文山市的生产力水平,为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是造成产量形成的原因,且穗粒数与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2)参试的12个品种(系),仅有一个品种(系)蜀麦1619相对于对照品种(系)云麦56减产,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3)文D6-8植株整齐,长势良好,千粒重较高,籽粒大,饱满度较好,抗病性强,且产量最高,属于理想品系;(4)玉15-1株型紧凑,长势好,有效穗多,穗粒数较多,籽粒饱满,千粒重高,产量仅次于文D6-8;(5)易2011-1植株长势好,整齐度较好,穗大粒多,饱满度较好,千粒重较高,抗倒伏,产量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7.
依据1990-2006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17年来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对照种和区试中居前三位的品种(系)在产量、成产三因素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主要依据所有参试品种(系)的平均值,分1990-1998、1999-2006两个阶段来分析育种目标的演变。结果表明,在1990-2006年17年中.成产三因素的变化趋势是:在争取提高产量的基础上,穗数比较稳定,穗粒数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千粒重略微增加;两个阶段育成的品种(系)表现为:产量变化从每公顷4482kg增加到5192kg.每公顷穗数稳定在520万左右,穗粒数由28.4粒增加到31.1粒,千粒重稳定在39g左右。依此提出今后旱地小麦的育种目标为:产量达到每公顷6000kg,穗数稳定在520万-540万/hm^2,穗粒数达35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同时应注重旱地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灌溉次数对小麦子粒产量、子粒营养品质和子粒加工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灌水次数(3个水平),副区为品种(2个水平).共6个处理,重复3次。灌水次数为:W0全生育期不浇水;W1全生育期浇1水(拔节水);W2全生育期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小麦品种分别为郑麦7698和新麦26。[结果]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水平逐渐增加,并达显著差异水平。郑麦7698产量W1和W2极显著高于W0,且W1高于W2,但差异不显著。新麦26产量W2极显著高于W1和W0,W1和W0之间无显著差异。灌水次数对不同品种蛋白质舍量的影响不同;新麦26的蛋白质含量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郑麦7698蛋白质含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W2高于W1、W0,并达极显著差异水平,W1又高于W0,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湿面筋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郑麦7698湿面筋含量W0和W1极显著高于W2,W0和W1间无显著差异;新麦26湿面筋含量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稳定时间表现,郑麦7698的W2显著高于W0和W1,W0和W1间无显著差异;新麦26的W0显著高于W1和W2,W1和W2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和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各灌浆参数的变异大小,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各灌浆参数变异系数均大于水地,水旱地品种均为T3、R3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R1和R;水地品种间Tmax和T差异小,相对稳定;旱地品种R2和T相对稳定。水地品种中,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其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旱地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3、R、T2。针对河南省豫西丘陵地区小麦灌浆后期常有干热风的气候特征,通过栽培措施协调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针对不同灌浆特点选育不同用途小麦品种,从而达到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选择人工繁育已实现规模化的澜沧江中上游土著鱼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野化及放流技术研究,探索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鱼苗野化及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停食野化组放流前10 d减少喂食且放流前5 d停食效果最佳;流水野化组放流前10 d加大流水野化效果最佳;放流规格组以全长3~8 cm时效果最佳;放流方式组以平衡水温放流方式效果最佳。试验结果可为提高澜沧江野生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的鱼苗成活率和增殖放流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