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垦玉7号玉米新品种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科学研究所以自交系合344为母本,以自选系南无名-5为父本,1996年杂交育成的玉米杂交种.1997-1998年所内进行鉴定试验,1999年异地鉴定试验.2000-2001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2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同时在省内多点进行试验、示范.在此6年的试验过程中,该品种表现出高产、早熟、质佳、抗病、抗倒伏、活秆成熟等优点.2003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2.
玉米茎尖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黑龙江省8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茎尖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能力差异大,单一培养基效果不如复合培养基。2,4-D和6-BA的浓度及比例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重要因素。8种基因型中只有3种成功获得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植株,另有3种基因型获得水性愈伤但不能继代,2种基因型未产生愈伤。  相似文献   
43.
玉米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自交系18红和18白为材料,取其幼胚、茎尖、成熟胚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4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但仅从幼胚和茎尖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获得了再生植株,而成熟胚和下胚轴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玉米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光谱和BP神经网络建立玉米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模型。首先通过人工老化将样本按老化程度分为3种级别,分别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矢量归一化预处理以消除光谱噪声。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提取光谱特征,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依据预处理及特征提取构建出BP神经网络种子活力检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的准确率为90.3%,平均识别时间为27.36 ms。研究结果为玉米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相似文献   
46.
黑龙江省第二生态区松嫩平原温暖风沙干旱区气候土壤特征明显,该区气候干燥多风沙,张宝坤干燥指数1.1~1.3、积温2850~2900℃,是黑龙江省干燥度最大、积温最高区,土壤多为风沙土和盐碱土。针对上述气候和土壤特点,从1997年开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玉米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47.
研究导入野生碱蓬DNA的玉米自交系后代的耐盐性及分子水平的变异,从中筛选出较强的耐盐新材料,为玉米耐盐育种提供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在250 mmol/L的Na Cl胁迫后,导入系K-3与其他导入系及受体相比存活绿叶多,鲜重和干重变化率较低,耐盐性明显。SSR分析得出,引物phi065标记座位检测到导入系K-3与供体有相同的带型,phi077标记座位检测到导入系K-3还产生与受体和供体均不相同的带型,分析导入系K-3的耐盐性可能是由于整合了部分野生碱蓬DNA片段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48.
试验采用NCⅡ设计,以11份外引美国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5个常用骨干系为测验系,组配55个杂交组合,对其进行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BL42、BL45和BL4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分别为12.741 8、2.793 1、4.832 6,利用潜力较大。55份杂交组合中,单株产量SCA效应较高的组合有BL42×B73、BL40×丹340、BL55×郑58、BL48×Mo17Ht和BL7×黄早四,分别为19.070 7、29.691 6、16.257 9、15.857 5和17.312 5,增产潜力较大。根据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配合力总效应值分析,BL55、BL40与B73亲缘关系较近,BL35与丹340亲缘关系较近,BL48与郑58亲缘关系较近,BL7与Mo17Ht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9.
玉米重组自交系苗期耐盐相关性状QTL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玉米重组自交系苗期耐盐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方法]以玉米黄早四与Mo17杂交的RIL-F7代171份材料为作图群体,构建其玉米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玉米耐盐相差性状的QTL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张包含81个SSR位点,覆盖了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共1 428.3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7.63 cM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共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1、5、6号染色体上。[结论]该研究对深入认识玉米耐盐遗传机理,了解控制玉米耐盐性的基因数目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对耐盐性的遗传效应,进行玉米耐盐性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克隆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齐319和Mo17)与2个感病系(E28和黄早四),组配4个抗感杂交组合。2004年,对4个组合的亲本、F1、F2、BCR(F1与抗病亲本回交1代)和BCS(F1与感病亲本回交1代)6个世代群体分别在北京和黑龙江进行丝黑穗病的人工接种鉴定,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特点。研究表明,各杂交组合的抗病性均含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其中3个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不同杂交组合的抗病遗传模式表现不同,用感病亲本E28组配的2个组合(齐319×E28)和(Mo17×E28)的抗病性基本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而用另一个感病亲本黄早四组配的组合(齐319×黄早四)和(Mo17×黄早四)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上位性效应。这说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现较复杂的遗传模式。因此,在抗玉米丝黑穗病育种中既要重视对自交系抗病水平的鉴定,也要加强杂种F1的合理组配及抗病性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