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1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初步研究了分离水稻小孢子原生质体的条件,首次从具小萌发孔的水稻小孢子中分离出原生质体.小孢子原生质体的分离途径是:小孢子在混合酶液作用下,质膜先脱离小孢子壁,然后原生质体缓慢地从萌发孔中挤出.混合酶液中的渗透压高低和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对小孢子原生质体的分离有很大影响,在24℃温度和0.6mol/L甘露醇的渗透压下分离效果最佳,此时原生质体的分离率达到9.8%~11.2%.  相似文献   
32.
试验利用广亲和野败型不育系02428A和明恢63/02428F6、F8广亲恢选系研究了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关系。结果表明,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之间是非等位的,而且它们之间可能是相互独立的。现有的滇-1型不育系的一些粳稻恢复系同时具有对野败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野败型不育系的籼稻恢复系也可能包含有滇-1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这两组基因可能通过基因重组结合在同一个体  相似文献   
33.
意大利谷物试验研究所主要从事小麦、大麦、水稻、玉米、高粱、黑麦、燕麦等谷类作物的遗传、育种、生理、栽培与耕作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定期编辑出版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所年报”、“农业遗传学报”、“玉米”等高、中级刊物。该所是意大利谷物科学研究中心,其总部设在罗马北郊,全所下设4个中心分所和7个边远研究站。中心分所均设在罗马,研究站则分布  相似文献   
34.
早籼品种浙 92 48干种子经 3 0 0Gy60 Co γ射线辐照后 ,M1代植株的育性大幅下降 ,并出现了完全不育株。选用浙 92 48M1高不育株再经人工去雄后与G93 89杂交 ,所得杂种M2 F1仍分离出雄性不育株。继续用浙 92 48回交 ,M3BC1 M6BC4群体中仍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 ,分离比为 1∶1。用早籼新品系浙辐 5 0 4、H41 6,中籼新品系长丝软占、玉占 ,三系杂交籼稻保持系辐南B、3 5 1B及恢复系IR3 6、2 0 964与BC2群体中的不育株杂交 ,所有杂交一代群体都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 ,比例接近 1∶1。此外 ,回交、杂交群体中分离出的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姐妹杂交 ,后代也按 1∶1分离出不育株与可育株。然而 ,所有可育株的后代 ,不管来自杂交、回交或是姐妹交 ,均未出现育性分离 ,表现正常可育。本实验所得的不育突变株及其衍生不育株的花药瘦小 ,花粉呈典败或圆败 ,自然结实率与套袋结实率很低。上述结果表明 ,诱发产生的不育系属显性雄性不育 ,由细胞核内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5.
36.
用~(60)Coγ射线不同照射量辐照旺盛生长的小麦愈伤组织,并于辐照后3、6、12天取材固定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未经辐照的愈伤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经500Rγ射线辐照后,细胞结构有轻度损伤,随之出现旺盛的修复活动,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内嵴结构完善,内质网发达;辐照后12天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经5000R辐照后细胞严重受损,结构逐趋模糊,细胞器逐步消解,最后细胞死亡。结合辐照后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以及再生株染色体变异频率等,认为对小麦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时照射量以500~1000R为宜。  相似文献   
37.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处(FAO/IAEA)于1990年7月上旬在美国普尔曼市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召开了有关谷类作物的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问题的第3次研究协作会议。出席与列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日本、波兰、匈牙利、中国等国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的代表共30余人。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38.
早籼水稻(广陆矮4号)干种子在—196℃下用γ—射线照射,并用浓度为5.6×10~(-3)M的咖啡因水溶液浸种后处理。观察了M_1代生理损伤情况,观察了M_2代叶色、抽穗早,迟和高、矮秆突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辐射与常温辐射相比,前者的M_1代结实率较高,而M_2代的叶色、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都下降。在本试验所用的照射剂量下,咖啡因不会显著加剧M_1代辐射损伤,而M_2代的突变频率均因咖啡因浸种处理而提高,表明咖啡因有增加辐射诱变频率的作用。常温下辐射加咖啡因后处理的叶色突变,抽穗期突变和株高突变频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39.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年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尚未发现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在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翻译产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线粒体基因组及其翻译产物则差异显著。线粒体中质粒样DNA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特异分布;线粒体QNA、Cob、atpA基因在两者间也存在拷贝数和结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在不育系细胞质中还发现一类双链RNA的存在。  相似文献   
40.
沈毓渭  高明尉 《作物学报》1996,22(2):241-246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或理化诱变方法可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获得两类育性回复突变,一类为B型回复,即突变体本身可育,但无恢复力;另一类为R型回复,即突变体不但本身可育,而且还能恢复不育系的育性。最近,沈毓渭等利用γ射线诱变籼稻不育系Ⅱ-32A获得了对不育系具有恢复力的水稻R型育性回复突变体,其中一份突变体T24的恢复力表现为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分析了T24与其亲本之间几种同工酶谱的异同以及花药中结合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了解它们与R型育性回复突变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