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海南3个主栽杧果品种,5种类型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的热水处理方式对主要采后病害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果皮伤害和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1℃、15min热水处理对供试果实炭疽病和蒂腐病2种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供试果实对热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热水处理加速果实的后熟速度,但适宜的热水处理可大大提高好果率,且病害发生严重时,因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从而延长贮藏时间。综合分析后推荐小贵妃、大贵妃、大台农、小金煌使用51℃、15min热水处理为最适宜的热处理方式。小台农使用47℃、20min热水处理作为最适宜热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2.
测定了荜茇4种萃取物和5种化学组分对芒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对荜茇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能够获得较多的抑菌活性物质;荜茇的化学组分荜茇碱对芒果采后病原菌离体杀菌活性最好;荜茇碱对采后病害的平均防效达到91.13%,其次是四氢胡椒酸、谷甾醇的防效也超过70%;荜茇碱处理对芒果采后后熟品质无影响,并且可以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43.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来自海南18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的893株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进行多菌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1.87%的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高抗菌株达9.63%,具有抗多菌灵的C. gloeosporioides菌株主要来自芒果、荔枝和龙眼等14种水果。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EC5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4.17×105倍,EC9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7.49×106倍。建议在热带亚热带水果病害防治中,慎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杀菌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44.
以红杧六号和桂热82号两个杧果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品质特征及其构成,结果表明:红杧六号果实单果重、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桂热82号,而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低于桂热82号。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芒果果实共含3种糖、11种有机酸和4种类胡萝卜素,即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草酸、酒石酸、奎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和没食子酸;堇菜黄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其中,蔗糖、苹果酸和堇菜黄素分别为芒果的主要糖、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种类。两个品种果实不同糖、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多数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而言,桂热82号的果实品质和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45.
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原菌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8种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害的影响及对芒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 供试的食品添加剂对5种芒果采后病害病菌的毒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邻苯基苯酚钠对5种病原菌的平均EC50值和平均EC90值均最小,分别为14.05 、49.06 μg/mL,其次是阿魏酸和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钠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52%和59.32%,其次是阿魏酸和肉桂醛;阿魏酸处理的果实贮藏时间最长,平均贮藏时间达15.51 d,其次是脱氢乙酸钠和甘草抗氧化剂,而毒力最大的邻苯基苯酚钠易伤果。综合分析,脱氢乙酸钠、阿魏酸和肉桂醛等食品添加剂适用于芒果的采后保鲜处理。  相似文献   
46.
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树回枯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最适pH值5~9;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木糖不适于该菌生长;最佳氮源是蛋白胨;全光照有利于该菌生长。  相似文献   
47.
以"台农"芒果为材料,测定了1-甲基环丙烯(1-MCP)0-18h处理对芒果贮藏期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可溶性固形物、成熟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1-MCP处理均能降低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延缓乙烯释放量增加,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有效延缓后熟进程。其中12、18h处理对延缓成熟的效果优于6h处理,二者之间对成熟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建议使用1-MCP处理12h为宜。  相似文献   
48.
以‘南岛无核’荔枝果实为材料,研究促进和抑制能量水平条件下,荔枝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呼吸、失水、果皮细胞膜损伤、能量产生及其关键酶活性与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DNP)解偶联剂抑制了能量供应,可促进荔枝果皮失水,加速果皮细胞膜损伤,能荷下降快,明显促进了荔枝果实衰老。而外源ATP处理降低了果皮失水和细胞膜损伤,果实贮藏期间保持了相对较高的能荷,延缓了荔枝果实采后衰老。DNP的解偶联作用使线粒体制造ATP受阻,直接诱导了贮藏前期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增强,贮藏后期这些ATP关键酶活性下降,对延缓果实衰老不利。而外源ATP处理,果实贮藏前期COX活性较低,贮藏后期COX、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增强,均对延缓荔枝果实衰老具有积极作用。总之,荔枝采后贮藏后期energy charge(EC)下降、ATP供应不足是导致荔枝果实衰老的重要因素,适当提高贮藏后期果实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中COX、H+-ATPase和Ca2+-ATPase等ATP相关酶的活性,对抑制荔枝果皮衰老、延长贮藏期更有利。  相似文献   
49.
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属芸香科,黄皮属亚热带常绿果树.原产华南,有1 500多年栽培史.果实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且具有保健及药用价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特产果品[1].近年来,我国黄皮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但黄皮果实采后极不耐贮藏,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变软腐烂.  相似文献   
50.
以恶性杂草大芒为主要原料设计配方,采用熟料袋栽方式栽培平菇711,以木屑常规配方为对照,通过菌丝的生长速度、污染率、菌丝粗壮度、子实体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分析,探索在海南气候条件下大芒栽培平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大芒栽培平菇是可行的,在以大芒为主要原料的基础上添加10%~30%的木屑,适合平菇栽培,可以获得比常规木屑配方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