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9篇
  1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为探明有机肥对沙地樟子松生长的影响,在沙地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连续4年进行带状沟施有机肥(生物炭、猪粪和牛粪),测量单株树高、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有机肥可以促进沙地樟子松幼龄林和中龄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幼龄林最佳施肥量为生物炭66.67 kg·hm-2、猪粪66.67 kg·hm-2、牛粪17.80 kg·hm-2,中龄林最佳施肥量为生物炭53.33 kg·hm-2、猪粪200.00 kg·hm-2、牛粪200.00 kg·hm-2。因此合理施肥能促进沙地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72.
旅大红骨是我国重要地方种质资源,通过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法和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法对辽旅群体进行两轮改良。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显著改善群体的穗行数和出籽率,提高了群体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的一般配合力及穗粗、百粒重的杂种优势。经过两轮S1家系密植鉴定法改良,原始群体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提高了8.96,超亲优势提高了12.22%;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法产量一般配合力提高了4.75,超亲优势提高了11.49%。S1家系密植鉴定法改良后的群体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更高,杂种优势更强,与玉米各类群间特殊配合力没有明显差异,更适合对辽旅群体进行后续改良。  相似文献   
373.
374.
为探究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3(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3,BMP3)基因多态性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本实验以双乾肉羊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寻找BMP3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位点,并与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MP3基因外显子1在276 bp处存在A/G突变,为同义突变,且存在AA、AG和GG 3种基因型,AG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双乾肉羊群体中属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375.
梯级水库建设对澜沧江流域生源物质迁移过程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于枯水期(2017年2月)、丰水期(2017年6月)分别测定了小湾、漫湾、糯扎渡、景洪四个水库不同来源水体(上一级水库下泄水量、支流汇入、坡面径流、人工水循环)总磷(TP)浓度及水库水体氢氧同位素值(18O、D),基于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不同来源水体水量的贡献率,并计算了澜沧江流域梯级水库TP滞留量。结果表明:上一级水库下泄水量对水库TP来源及滞留效应的贡献率在丰水期及枯水期均占主要部分,贡献率分别为54.8%~79.3%、39.1%~82.8%,从上游到下游呈沿程增加趋势;人工水循环水量在枯水期呈沿程增加趋势;坡面径流水量在丰水期呈沿程增加趋势。TP滞留率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49.34%~66.72%、-88.79%~88.40%,丰水期滞留率受水量增加影响较大,枯水期则受人类活动及沿程输入影响较大。研究为对有针对性地控制流域TP滞留量及为下游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76.
为延长青皮核桃贮藏时间,提升市场价值,以"辽核一号"为试材,对其使用PE50(PE材料,厚度50μm)保鲜袋进行包装,包装前分别采用ClO2、1-MCP和混合(ClO2+1-MCP)处理,于0℃环境进行贮藏.结果表明:与单一处理相比,混合处理能够有效保持核桃仁水分,减缓核桃青皮褐变与腐烂的程度,有效抑制核桃仁中乙烯和丙二醛的产生;混合处理组核桃仁可溶性蛋白含量与VC含量较贮藏初期下降缓慢,保持了青皮核桃较好的贮藏品质,贮藏时间为120 d时仍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其他单一处理组在90 d时由于表皮腐烂率较高直接影响到核桃仁口感与品质,失去贮藏意义.  相似文献   
377.
食品智能包装的研究热点、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Science Direct(SD)搜索平台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检索分析专利授权情况,采用微软Bing搜索国际版搜索引擎搜集智能包装技术与产品,并进行归纳及整理,以追踪相关科学研究热点,分析相关产品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发现近二十年来,关于包装专用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文献量最大;而知识产权方面,信息型智能包装授权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生产中应用也较多,是未来包装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8.
  目的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空间网络的破坏,因此合理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可以促进生态源地之间能量的流动,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  方法  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生态源地,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MCR模型,筛选生态源地及潜在生态廊道;其次,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计算生态源地“度”,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松花江流域潜在生态廊道“边权”,依据复杂网络中“边权”和“度”得到研究区生态源地“权重”;最后,通过权?度相关性对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分析生态空间网络鲁棒性。  结果  (1)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由450个生态源地和1 019条潜在生态廊道组成。(2)在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中,齐齐哈尔市、大庆市、松原市生态源地斑块聚集度低,生态廊道结构简单,呼伦贝尔市、牡丹江市斑块聚集度高,生态空间网络错综复杂。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出现两极分化,生态环境亟需优化。(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共识别增边节点20个,模拟增边24条,模拟增边优化后,网络连接鲁棒性有了明显的增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连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有很大提升。  结论  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空间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增边优化,提升生态空间网络的鲁棒性,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9.
牛丙型肝炎病毒是丙型肝炎病毒属的最新成员,于2015年首次在德国牛血清中发现。目前已在7个国家发现了这种病毒,分为2个基因型和8个亚型,仅中国就存在至少4种牛丙型肝炎病毒亚型。牛丙型肝炎病毒宿主为牛科动物,具有嗜肝性,可引起牛的急性或持续性感染,给畜牧业的发展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牛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8 kb,包含5'-端和3'-端非编码区及1个编码2 779个氨基酸的长开放阅读框(ORF),其中5'-端非编码区中存在核糖体进入位点。牛丙型肝炎病毒在牛群中呈高度流行趋势,已知检测方法主要为分子生物学诊断中的巢式PCR及免疫学诊断方法中的荧光素酶免疫沉淀反应系统(LIPS);随着新发病毒的不断发现,巢式PCR方法无法满足高度变异的牛丙型肝炎病毒,而已有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也存在交叉反应现象。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及其他治疗药物,养殖场缺乏对牛丙型肝炎病毒的重视及防控措施。因此,笔者从牛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防控等方面对国内外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国内对牛丙型肝炎病毒及其致病性的认知,为该病毒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0.
针对某型导弹选弹电子箱的测试需求,设计一种基于PC104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高可靠、高精度的多路电阻检测系统,介绍该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采用Labview与Visual C++混合编程方法以实现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功能。测试表明系统实现了多路电阻的快速精确测量,并可将故障定位到具体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