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六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特征与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方法首次对半滑舌鳎、大菱鲆等6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获得与摄食行为等生态习性相关的新发现。结果显示,半滑舌鳎和塞内加尔鳎的无眼侧头部皮肤存在大量游离神经丘,但其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半滑舌鳎皮肤表面的游离神经丘类似于乳头状突起,突起上有表皮细胞形成的微脊,多个为一簇,很少单独存在,呈无规则排列;而塞内加尔鳎的游离神经丘直接裸露在皮肤表面,呈线性排列在肉芽状皮肤突起的下方。星突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零散分布着多个为一簇的游离神经丘,形状类似于半滑舌鳎的乳头状游离神经丘。大菱鲆、黄盖鲽和条斑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未发现游离神经丘等特殊结构,但其表面均凹凸不平。研究推测鲽形目鱼类头部无眼侧皮肤形态特征与其摄食习性密切相关;其头部无眼侧游离神经丘的分布特征与种群分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物种的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2.
环境胁迫对大菱鲆C-型凝集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菱鲆C-型凝集素(SmLec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本实验通过分析其活性特点以及环境胁迫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探讨其在大菱鲆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潜在功能以及养殖环境中的应用。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纯化获得19 ku重组目的蛋白;活性分析结果显示,SmLec1对所选6种细菌的凝集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对鳗弧菌和爱德华氏菌具有明显的凝集作用;在选取的8种糖类中,木糖、果糖、蔗糖、乳糖和甘露糖能够抑制SmLec1的凝集活性;在理化因子(pH、温度)中,pH7和温度37°C时对SmLec1的凝集活性产生抑制;鳗弧菌感染实验显示,感染6 h时肝组织的SmLec1表达量明显上升,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有所下降;温度胁迫时肝组织的SmLec1 m RNA表达量受到温度的影响显著,在19°C开始升高,22~27°C呈降低趋势,其他组织变化不显著。盐度胁迫对SmLec1在各盐度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SmLec1能够抑制鳗弧菌的感染,其表达受到温度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SmLec1蛋白的抗菌机理和探索对大菱鲆疾病的免疫学防治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大菱鲆高温胁迫下相关应激基因的表达影响,采用Real-time PCR对本课题组已定位到的大菱鲆高温胁迫应答主效QTL中的4个候选基因(p53、UBE2H、ZNF469和MAGI2基因)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肝脏、鳃、脾脏、皮肤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大菱鲆正常生活水温14°C为对照组,20°C、23°C、25°C和28°C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个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具有组织和温度特异性。其中UBE2H的表达量在4个组织中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肝脏、脾脏、皮肤组织中20°C时急剧上升并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在鳃组织中23°C时达峰值,差异显著。p53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鳃和皮肤组织中28°C时表达量急剧升高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ZNF469和MAGI2在4个组织中均在20°C时大量表达,并远高于其他温度。研究表明,在大菱鲆高温胁迫应答过程中p53基因与DNA修复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而UBE2H基因参与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p53基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是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基因;ZNF469和MAGI2在作为鱼类应答高温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4.
利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采捕于辽宁葫芦岛、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微卫星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4个野生群体的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92.86%、92.87%、100.00%和85.71%.4个群体共扩增出61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3.786-4.00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73-2.899,观测杂合度为0.359-0.389,期望杂合度为0.503-0.561,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0.513,说明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多态水平.运用SPSS软件对杂合度期望值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其结果(H=0.187,df=3,P=0.980)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群体大部分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另外,研究发现,葫芦岛和舟山均出现两个位点呈现杂合子过剩,其他两群体均出现3个位点呈现杂合子过剩(Fis<0),表明近期可能出现过瓶颈效应.所有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48,基因流值为1.444,群体间出现中度遗传分化,群体间出现一定程度基因流.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3-0.818,遗传距离为0.202-0.473,青岛和葫芦岛的遗传距离最近(0.202),而连云港和舟山的最远(0.473),这可能与梭鱼幼体的扩散能力及近海沿岸生态环境及群落结构有关.采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按其地理位置由北向南依次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5.
维生素与矿物质对大菱鲆幼鱼色素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交叉组合设计了16组大菱鲆(Turbot)幼鱼饲料,在各组饲料中,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分别为0~3%,共进行了60d的喂养实验。结果表明,白化大菱鲆幼鱼可以通过调整配合饲料配方,使体色恢复为正常体色。经过60d的试验,添加1%的复合维生素和3%的复合矿物质的效果最好。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比例及组合对大菱鲆白化苗种色素的恢复有着直接的关系。试验组中平均色素覆盖率最高为90%,完全恢复正常体色的比例可达23%。本研究所配制的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质对大菱鲆体色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半滑舌鳎口咽腔味蕾在捕食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功能形态学关系,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行为学实验方法对半滑舌鳎口咽腔味蕾的形态、分布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半滑舌鳎口咽腔味蕾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位于上颌前部吻勾内表面及舌上表面前、中区,吻勾内表面味蕾为Ⅰ型味蕾,舌上表面味蕾主要由Ⅱ型味蕾组成;行为学实验发现:半滑舌鳎吻勾内表面和舌表面的味蕾对食物味道和软硬度均非常敏感,仅吞食具有一定味道和软硬度的适口性食物.扫描电镜和行为学实验的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口腔内的Ⅰ型和Ⅱ型味蕾都具有机械感觉和化学感觉的功能.同时探讨了半滑舌鳎口腔味蕾形态及分布对捕食习性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87.
大菱鲆幼鱼几种饲料的分析与对比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菱鲆 (ScophthalmusmaximusL )属鲆科(Bothidae) ,菱鲆属 (Scophthalmus) ,原产于欧洲 ,是当前欧洲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之一。我国自1992年从英国引进大菱鲆鱼苗 ,至今引种已获得成功 ,培育出了本土大菱鲆鱼苗数百万尾 ,为我国大面积开展大菱鲆养殖提供了苗种基础。大菱鲆属冷水性鱼类 ,性格温顺 ,肉质鲜美 ,其体扁近圆形 ,内脏团小身体肉厚 ,可食部分多。由于大菱鲆适应低温 ,越冬费用低 ,是适于我国北方大面积开展养殖的优良品种 ,大菱鲆价格昂贵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山东、辽宁已…  相似文献   
88.
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降,2 d时酶活性最高,10 d酶活性最低。GOT和GP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增加态势,10 d时与同期对照组之间活性差异显著。LDH活性在胁迫前及实验时期差异均不显著。TP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GLU胁迫前期变化未达显著性差异,但10 d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G含量先降后升,胁迫前与实验结束时所测得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CRE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P相似,也随胁迫时间而降低,10 d时只有胁迫前(48.57 34.96)mmol/L含量的22%。低温胁迫对血清离子浓度变化未产生大的影响,实验前、至低温胁迫10 d的测试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研究认为,实验幼鱼能适应跳跃式降温胁迫;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的胁迫有累积效应。在实际生产越冬期间8.0℃低温时间不宜超过10 d。  相似文献   
89.
暗纹东方鲀卵子磷酸酶等生化指标分析与卵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暗纹东方鲀卵子可发育能力与其生化指标的关系,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暗纹东方鲀未受精卵子基本成分、磷酸酶活力、苹果酸脱氢酶(MDH)活力、唾液酸(SA)、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用GC-MS方法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物质变化规律与其孵化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酸性磷酸酶活力(ACP)、SA含量与孵化率显著相关,碱性磷酸酶(AKP)与孵化率显著负相关;C14:0与孵化率显著相关,并呈现递减趋势;ARA、DHA与孵化率均显著相关,并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n-3脂肪酸、DHA与EPA之比、EPA与ARA之比均与孵化率存在显著相关。结果表明,磷酸酶、SA、脂肪酸等物质变化规律与卵子孵化率存在相关性,且ACP活力值在68.045~141.038,AKP活力值在2.298~7.241,SA含量在9.081~19.973,C14:0含量在0.485~0.658,ARA含量在1.371~2.498,DHA含量在13.838~18.469时,均可作为卵子孵化率不低于50%的参考指标,据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暗纹东方鲀苗种繁育生产中所用卵子的可孵化价值,亦可作为参考指标对其卵子质量进行初步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0.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取自韩国沿海和俄罗斯沿海的星突江鲽养殖子一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效果稳定的引物,对每个群体40个个体进行扩增,各获得57个位点。韩国群体多态位点数为33个,其多态位点比例P为57.89%;俄罗斯群体多态位点数为32个,其多态位点比例P为56.14%。韩国群体和俄罗斯群体的Shannon遗传多样度分别为0.3384和0.2963,Nei的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305和0.1947。星突江鲽两群体遗传多态度总量Hsp为0.4252。其中,群体内遗传多态度Hpop为0.3174,源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的比例为0.7465,而源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的比例为0.2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