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海南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稻米营养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普通野生稻蛋白含量都在10%以上,极显著高于栽培稻;不同居群野生稻总淀粉含量变化无规律,但直链淀粉含量都显著低于栽培稻;海南普通野生稻中钙、镁、锌和铁含量普遍显著高于栽培稻,这说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含有高蛋白、低直链淀粉和高营养元素的遗传资源。研究结果可为优异野生稻资源挖掘和利用及优质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综述了植物根系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化学信号及其特点。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有着密切关系。根系产生的化学信号受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的基因型的双重影响。因此,研究根系化学信号的规律可以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3.
水稻茎秆弯折易引起倒伏,而茎秆弯折处多发生在穗下第1、2节之间。以穗下第1、2节节间角度差异明显的JX103和明恢63为亲本,构建了包括217个单株的F2群体,测量各单株穗下第1~2节节间角度,结果呈连续性多峰非正态分布,表明该性状是受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420对SSR引物和WinQTLcart 2.5软件对水稻穗下第1、2节节间角度QTL进行分析,在第3、4、6、7、12条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3.37%~19.15%。其中第4染色体上位于RM307和RM3471区间的qIA-4为主效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9.15%,与RM307相距6 cM,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4.
不同施氮量对热作区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海秀占9号施氮量和氮素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秀占9号的分蘖力、有效穗、叶茎干物重、氮肥吸收利用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结实率以及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5.
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省近年来甘薯产业发展现状,特对海南省甘薯品种、品质、种苗、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海南省甘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海南省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海南稻菜用地的现状、存在问题与改革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研海南稻菜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海南发展超级稻再生稻的优势,提出进行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超级稻-再生稻-冬种瓜菜种植模式是解决当前海南稻菜用地矛盾,促进冬季瓜菜增效、粮食增产的有效对策,并介绍了海南种植超级稻及其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7.
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根系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化学信号及其特点。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有着密切关系。根系产生的化学信号受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的基因型的双重影响。因此,研究根系化学信号的规律可以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8.
博Ⅱ优5128是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粒抗倒恢复系琼恢5128与博ⅡA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丰产稳产,抗病性好,抗倒性强,适宜海南作晚稻种植。2014年3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9.
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介绍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耕整地、育秧、种植、施肥、防病虫、收获等作业程序的栽培技术要点,提出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海南地方稻抗旱差异性,采用人工反复干旱和自然干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33份海南地方稻资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海南地方稻资源抗旱性排序不同;海南地方稻资源的抗旱性具有明显差异,且抗旱性总体较强,强抗资源占6.06%,中抗资源占81.82%,弱抗资源占12.12%,其中Z1、Z30两份资源具有强抗旱性,建议在季节性干旱地区推广,而Z4、Z19、Z24、Z25几份资源抗旱性较弱;生育后期干旱对地方稻资源影响较大;抗旱性强的资源能够通过促进分蘖和延长生育期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