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0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篇 |
农学 | 116篇 |
基础科学 | 62篇 |
86篇 | |
综合类 | 911篇 |
农作物 | 110篇 |
水产渔业 | 39篇 |
畜牧兽医 | 331篇 |
园艺 | 179篇 |
植物保护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引起番木瓜病毒病的最主要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的成员之一,为单分体正链RNA病毒,由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属PRSV株系,寄主范围可划分为P型和W型两种。P型株系(PRSV-P)是制约生产的主要病原,给番木瓜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关于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国内外研究颇多,肖火根、蔡建和等在抗病性、转基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筛选优良的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抗病育种的关键技术。本文对18个番木瓜品种在苗期对PRSV的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以期为抗病材料的早期鉴定提供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4.
用抑制胚根生长法测定6种因素对稻瘟病菌产生毒素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间的产毒量有明显差异;最适宜的产毒条件是:选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H值在5~6,温度为30℃,每天光暗各12h,摇动培养。 相似文献
65.
农药自从应用于农业生产,就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农药品种和用量的不断增加,农药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他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各级部门的关注。因此,为了保护作物、环境及人类的安全,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监控手段,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6.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67.
百色地区是老少边山穷,位于桂西西部云贵高原余脉,属亚热带气候。稻瘿蚊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常间歇性或连续发生。特别近年来有扩散为害和严重的趋势。 稻瘿蚊发生主要因素有:(一)虫源条件。越冬虫源的多少,对当年发生具备一定的条 相似文献
68.
韦刚 黎起秦 黎起秦 陈育新 韦绍兴 黎起秦 陈育新 韦绍兴 黎起秦 林纬 韦绍兴 赖星华 M.A.马奇梯 杨峰云 赖星华 高汉亮 陈彩校 赖星华 高汉亮 陈炽亮 郭堂勋 张君成 韦绍兴 董兆瑞 孙恢鸿 周嘉运 农秀美 黄福新 陈永惠 李清标 潘连富 何启华 农秀美 农秀美 蔡中仁 黎美坤 农秀美 廖恒登 刘志明 李为杏 农秀美 廖恒登 刘志明 李为杏 黄旭正 陈家庆 韦相贤 李清标 黄永珍 陈善振 叶媛 黄锡昌 黄玉庭 李庆清 韦刚 唐启望 唐启望 TCCA试验组稻细条病组 张超冲 李锦茂 黄永善 周淑媛 杨桂珍 《广西植保》1990,(2)
稻秆瘟是由稻瘟病菌(Pyricularia cryzae cav)侵染稻秆而产生的一种稻秆受害状.稻秆受侵初期出现褐色斑,以后扩展为校形状斑,严重时几个病斑愈合在一起,使稻秆死亡.湿度大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状物.剖开病秆,内有白色菌丝.稻秆瘟主要是在喷洒赤霉素的杂交水稻制种田中发生.喷洒赤霉素的次数愈多,稻秆瘟的发生就愈重.不同亲本的感病程度不一样,珍汕97A感病,恢复系30选次之,桂33、桂34抗病性则较强.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