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篇 |
农学 | 25篇 |
基础科学 | 46篇 |
28篇 | |
综合类 | 220篇 |
农作物 | 86篇 |
水产渔业 | 32篇 |
畜牧兽医 | 135篇 |
园艺 | 50篇 |
植物保护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解生物肥对西藏青稞生长的影响,开展了谷特菌不同施用时期(播前、青稞拔节期),不同施用量对青稞产量影响的试验,供试生物肥为谷特菌,供试青稞品种为春青稞藏青320。在青稞收获期采样分析了青稞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同时采集土样分析了土壤蔗糖酶、微生物量N等指标。结果表明:(1)施用谷特菌促进青稞分蘖,增加成穗数,在拔节期施用还能提高青稞灌浆能力,增加青稞穗粒数,提高青稞产量;(2)施用谷特菌对土壤0~1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影响大,表现为土壤蔗糖酶活性随谷特菌施用量增加而增强,当施用量相同时,拔节期施用谷特菌导致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强,但对土壤微生物量N影响无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82.
湖南茶叶在全国外贸、内销、边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省农产品中已成为大宗的外贸出口商品,为国家创汇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湖南茶叶在出口创汇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茶叶外销最早是红茶,约始于1858 相似文献
83.
84.
在总结传统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试验,探索了林檎叶浸出物对饮料抑菌防腐的效应.以饼干、鲜葡萄汁、米饭、蔗糖、琼脂作培养基,并以茶作对照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林檎叶的浸出液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效果,以林檎叶为主要原料研制的饮料产品,在自然条件下存放60d,经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检验,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5.
我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历史悠久,茶树分布范围很广,茶区自然条件复杂,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建国以来在党和毛主席制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茶树育种科技人员和广大茶区群众共同努力,进行资源调查,分离选种,杂交育种、引种,在茶树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发展我国茶叶生产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今年3月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指出:“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 相似文献
86.
(七)无性系实生后代发酵性及适制性的变化茶树芽叶发酵变色反应的快慢,以及变色程度上的差异,是红茶早期鉴定的内容之一;小量制茶是直接鉴定茶类的适制品质,而发酵性同适制性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研究中,我们对无性系母本及其三年生实生后代进行了测定(表9),发酵结果,从变色的快慢 相似文献
87.
通过不同的灌水和施肥处理,研究水肥交互作用对南瓜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与施肥因子对南瓜叶片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肥水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水分较低的情况下,二者表现互为限制条件的协同作用;在水分较高的情况下,肥水交互作用转变成顺序加和作用。其中单因素效应大小表现为:氮〉水〉磷,耦合效应大小表现为:氮与水耦合〉氮与磷耦合〉磷与水耦合。在水分适宜时,适宜的施肥量(施氮量50kg/hm^2、施磷量35 kg/hm^2)可以提高南瓜光合速率和产量,不施肥或施肥量过高都会影响南瓜光合速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88.
为了克隆条锈菌诱导上调表达的小麦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并研究其在小麦感病、抗病单株苗期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以大麦(Hordeum vulgareL.)SAMDC全长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采用电子克隆、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方法,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CYR32侵染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抗条锈病新种质NR1121中分离出1个新的小麦SAMDC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TaSAMDC2(GU016570)。TaSAMDC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003 bp,5′非翻译区区域和一个带有Poly(A)的3′非翻译区区域长分别为553和283 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167 bp,编码388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酶原剪切位点和PEST结构域。基因组序列全长2 539bp,位于5′UTR存在一个526 bp长的内含子序列,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同源序列分析表明,TaSAMDC2与来自大麦、水稻(Oryza sativaL.)、玉米(Zea maysL.)、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cumL.)4种植物SAMDC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0%、85.0%、80.0%和80.0%。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SAMDC2的表达受条锈菌诱导,小麦苗期经条锈菌侵染后,在抗病材料中,该基因于48 hpi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而在感病材料中先下调、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明显滞后。结果提示,分离到的是一个条锈菌CYR32诱导后上调表达的小麦SAMDC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的抗条锈病反应。 相似文献
89.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不同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山东省主推的2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0、120、180、240和300kg·hm~(-2)共5个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氮肥、品种及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氮肥水平不同则品种间的氮效率差异程度不同。大部分供试品种的氮效率类型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聚类结果不一致,仅临麦4号、鲁原502、泰山28和山农25在各氮肥水平下的产量、氮素利用率均较高,可划为氮高效品种。氮高效品种达到高氮效率的途径不同,临麦4号通过高氮素吸收效率、泰山28通过高氮素利用效率、鲁原502和山农25通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共同作用实现氮高效。由此可知,应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冬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力环境的品种和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施肥技术;在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中,应针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特性进行鉴别和调控,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和利用其高产、高效潜力,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