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农学   42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1,33(6):32-35
清末民初,社会上在兴洋务、闹维新、搞新政、求变革的同时也兴起了一股振兴茶业的热潮,主要标志是振兴茶业组织,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选派官员出国考察,设立茶业学校,建立改良场、试验站,成立茶业公司,推广机器制茶,改良栽培技术,组织参加国内外博览会等。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中国传统茶业,以求改变中国茶业科技落后的状况。这项振兴运动标志着中国茶业开始从低谷中走出来,日益进入近代科技时代。  相似文献   
62.
感悟重庆永川的茶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3.
南京钟山茶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植茶文化、名泉文化、名人文化三个方面。准确把握钟山茶文化遗产,应重视江南植茶公所建立、梅花山等地植茶、雨花茶创制三大标志性事件;应重视八功德水、应潮井、一勺泉、白云泉、黑龙潭五大名泉在钟山泉水中的主体地位;应重视孙权、朱元璋、孙中山、宋美龄等名人与钟山茶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中山陵园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钟山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不少问题。发展钟山旅游事业,必须保护好钟山茶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搞好钟山茶文化遗产开发,做好完善硬件保护设施、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搞好文化产业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64.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1,(2):185-186
提起茶区 ,自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南方的皖浙闽粤黔赣苏鄂湘川滇台甚至河南 ,殊不知北方的山茶也产茶 ,而且还可称谡得上历史悠久。据光绪二十三年的《文登县志·土产》条载 :“昆嵛山产茶 ,土人不谙制法 ,西商购去装至江南制造。元初设茶场提举 ,盖未得江南故取此”及万历三十二年的《莱州府志·山川等资料看 ,山东产茶史可追溯至元代甚至更早。 194 0年日本人来山亮一氏还在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沿线北纬 36度以南的旷野中 ,发现一株粗三抱 ,高五丈余的大茶树。然而历史上山东消费的茶仍主要由南方茶区供应 ,故该省产茶影响甚微 ,几…  相似文献   
65.
中国茶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20多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在台湾兴起后,很快传入大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茶文化学者的多年努力,中国茶文化学研究成绩很大,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是当前实现中国茶文化研究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分析1、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成就。中国茶文化研究成果显著,主要表现为: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茶文化研究队伍,成立了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创办了一批茶文化报刊,出版发表了一系列茶文化论著,茶文化交流日趋活跃,茶馆数量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66.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4,(4):193-195
宋代茶商的人数、资本总量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但攫取了大量茶利.而且其组织性也有一定发展,通过预买制向生产领域施加影响,操纵茶价,干涉茶叶立法,结交封建政府官吏等手段显示了茶商力量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67.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1,3(2):256-259
一、唐代饮茶虽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 ,实际上饮茶真正成为全国性的“比屋之饮”和庶民百姓日常必需品还是唐代中期的事。在这之前 ,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战争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他们从汉人那里接触到饮茶习惯 ,为饮茶西传、北传打下了基础。江表遗族的饮茶之风不绝如缕 ,如北魏洛阳鲜卑贵族虽不饮茶 ,但每次宴会时还是坚持“设茗饮”以满足“江表贱民远来降者好之”的需要。( 1) 隋代国家的再次统一和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大大便利了南北货物的交流 ,自然对饮茶习俗的普及起到积极作用。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  相似文献   
68.
唐五代时期,官府一改历代对茶业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建立了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对茶叶产销进行管理。与不同的经营方式相对应,官府对茶事的行政管理分为税茶制管理机构、榷茶制管理机构、贡茶制管理机构,以期达到不同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69.
"我们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湖州的!"不知到过多少次湖州的陈文华先生依然如是说.这句话是陈文华先生内心的真情吐露,同样精辟概括了前往湖州参加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茶界朋友的共同心声.在我看来,陈文华先生不是一位一般的朝圣者,而是一位特殊的朝圣者,因为他的朝圣之旅与其他朝圣者有太多的不同,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和个人烙印.  相似文献   
70.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0,32(10):29-31
茶叶走私贩私,自古有之,宋代尤甚。无论是通商法、禁榷法还是卖引法等茶法下,茶叶走私贩私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泛滥成灾。遍布各地的"茶寇"是茶叶走私贩私活动公开化的突出表现,成为宋朝突出的社会现象。为了维护官府对茶利的榨取,宋朝对茶叶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行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严厉打击,收到了一定成效。所谓私茶,通常是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