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高产稳产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402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两优4024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与株叶形态优良、配合力好、抗逆性强的优质早稻父本4024选配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等特点,在长江流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9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9005),2009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9010)。  相似文献   
16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结合多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经验和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原种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阐述了单株选择、田块选择和季节安排、大田栽培管理、育性鉴定、冷水串灌、再生繁殖、收种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3.
解除常规水稻品种“4628”种子休眠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628"种子为材料,从剥壳、物理、化学等处理方面对解除"4628"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剥壳处理、高温干燥、赤霉素、H2O2强氟精及含氮化合物处理都能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以强氧精处理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以200倍液浓度处理对解除"4628"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4.
在已有的水稻温敏不育系水温处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对水池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两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温度控制器.计算机仿真建模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温度控制系统动态响应性能良好,控制精度高,能满足系统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5.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选用了10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作父本,共配制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53个.从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杂种F1的谷粒充实率与其本身的程氏指数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818;与双亲的亲缘距离(程氏指数差值)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39**.(2)两系  相似文献   
166.
高产广适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C两优39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C两优396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为母本,R39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湖南省高产组区试,全生育期132.9d,比对照两优培九短4d,平均单产9.75t/h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9.6%,排名第1;该组合还具有株叶形态优良、米质较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7.
从恢复系T893群体中得到一全包穗突变体,通过鉴定与分析,探讨水稻全包穗性状的遗传基础与生理机制,发掘水稻新的功能基因;对全包穗突变体的农艺特性、遗传基础、幼穗分化Ⅳ-Ⅷ期茎秆激素含量及对赤霉素敏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突变体具有全包穗特性,并表现茎秆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每穗颖花数减少,花粉育性部分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包穗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与T893茎秆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突变体幼穗分化Ⅵ期、Ⅷ期时的GA4含量较野生型低,ABA含量高,IAA和Z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幼穗分化末期突变体对赤霉素反应钝感;初步研究表明,突变体的产生与水稻茎秆内源激素合成及代谢途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8.
稻米垩白性状对高温耐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与稻米外观品质高温耐性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稻米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耐热水稻品系996和热敏感水稻品系4628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垩白粒率耐热指数、垩白大小耐热指数和垩白度耐热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水稻垩白性状的高温耐性QTL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两年共检测到垩白性状高温耐性QTL 24个,包括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 8个,垩白大小高温耐性QTL 12个,垩白度高温耐性QTL 4个。其中,第6染色体上的2个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和第7染色体上的2个垩白度高温耐性QTL在两年中重复检测到,且这2个稳定表达的垩白度位点与2015年检测到的第7染色体上的垩白粒率位点重合。另外,发现有4个QTL一因多效,同时影响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结论】控制垩白粒率耐热指数的q HTCGR6.1和控制垩白度耐热指数的q HTCD7.1是新的QTL。  相似文献   
169.
为了探明水稻节间性状对再生率的影响,通过对多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研究发现,倒5节间长度、倒5节间长度与茎总长度之比与再生率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节间粗度与再生率的关系,仅倒1、2节间与再生率呈显著相关;倒4节间的维管束数目与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倒3与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之比与再生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即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少者,其再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0.
基于DUS测试的标准品种形态性状稳定性和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的准确性,以水稻DUS测试指南中列出的49份水稻标准品种为材料,应用AMMI模型对水稻品种50个DUS测试性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测试性状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稳定性差异较大,以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为主的目测性状稳定性高,而以数量性状为主的量测性状稳定性较低。不同性状的重要性参数差异甚大,总体上,以数量形式表示的量测性状的重要性参数较大,而以分级代码表示的目测性状重要性参数相对较小。对于茎节包露、穗类型、穗立形状、外颖茸毛和叶茸毛等稳定性较低、重要性参数不高的性状,可从水稻DUS测试指南中去除;对成熟期、抽穗期等稳定性较低但在生产实践中很重要的农艺性状,宜安排在申请者所在地参试点测试,使其表达状态真实表现;或者采用标准品种进行校正,从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