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处于某种温度条件下表现雄性不育,与父本可配制杂交种;处于另一温度条件下则可育,能自交繁殖种子。使不育过渡到可育的育性转换温度决定着两系法杂交稻制种风险的大小。因此,确定水稻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温度,筛选导致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温敏不育系已成为水稻两系法育种的技术关键。本研究的处理系统利用空调机制冷、加热,温控仪自动控温,水温在17~30℃之间可调。水温控制池与植株处理池中的水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植株处理池中的水温长期稳定,保持在研究所需要的范围内,完全能满足温敏不育系育性鉴定与繁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药剂对增强籼型杂交水稻耐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威优254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用V20A与恢复系254配制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254系人工制恢选育而成,其亲本配组方式是:测64—7///密阳23/圭 630,//26窄早。 at优 254已通过岳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岳阳市杂交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07.1kg,比对照汕优64亩产468·1kg亩增39.0kg,增产8.3%,增产达显著水平,产量居中热组第1位.7个试点,个个试点产量超汕优64,比同时参试的威优 77亩增 20. 3kg,增产 4. 2%。 1992年岳阳市区试续试,亩产49.0kg,比对照I汕优64增产9.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Ⅱ威优46产量略高,生育期短吊…  相似文献   
14.
集约化养猪,常遇到猪咬尾现象,往往一头先咬,然后全群互咬。轻者把尾咬去半截,重者把尾咬光,甚至把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由于咬伤易引起感染和瘫痪症,甚至造成死亡,经济损失严重。笔者对该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不同杂交稻开花期影响的生理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高温对不同杂交稻开花期影响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的耐热性与高温下叶片电导率、游离脯氨酸(pro)、脱落酸(ABA)的增加及叶绿素含量、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系数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耐热性差的组合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花粉活力和花药开裂对高温的响应比耐热性强的迅速,而耐热性强的组合在高温条件下游离脯氨酸和脱落酸含量增加的幅度比耐热性差的大。水稻耐热性与高温条件下叶绿素、游离脯氨酸、脱落酸含量及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系数呈正相关,与电导率呈负相关。上述6种生理指标可鉴定水稻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
以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施氮水平设置为120,150,180,225 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考察各处理的产量及其形成和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剑叶光合速率以及干物质积累等变化指标。结果表明: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各处理产量均呈N1、N4、N2、N3依次增加的变化趋势;4个供试组合在分蘖盛期的总生物量呈N1、N2、N3、N4依次增大的变化趋势,在齐穗后13 d、成熟期4个组合的总生物量均呈N1、N4、N2、N3依次增大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发现,齐穗后13 d、成熟期的叶干质量、茎鞘干质量、穗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生物总量和剑叶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说明,在120~180 kg/hm2,增加施氮量有利于双季稻取得高产;增加施氮量可促进分蘖盛期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氮会影响生长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齐穗后较大的生物总量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有利于双季稻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以汕优63为对照,对4个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生育后期剑叶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净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分析。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比汕优63高16.7%~20.2%。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在生育后期剑叶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较低;SOD和POD活性齐穗7d后显著高于对照且下降速率缓慢;剑叶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值和qP值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但高于对照,而qN值则随生育进程呈增加趋势,且低于对照;生育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高。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生育后期剑叶衰老缓慢,光合生产能力较强,可能是其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杂交稻C两优396和C两优87的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组合C两优396和C两优87的源、库、流特性。结果表明,C两优396和C两优87库容较大,填库能力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均高于汕优63;抽穗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高,光合能力强;孕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速度快,增量大,抽穗后茎鞘叶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量多,对籽粒的贡献率高;产量与总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叶比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库大、源强、流畅且三者之间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C两优396和C两优87超高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高产稳产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之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参试组合的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高稳系数与有效穗高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C815S在长日照条件下最佳繁殖条件是采用冷水串灌温度20.5~22.0℃的低温冷水连续串灌15d,冷水串灌深度为18~22cm。C815S在海南陵水繁殖,育性敏感期若安排在2月5日前,安全系数在90%以上;若安排在2月6~13日间,则安全系数将近80%。提出了C815S海南冬繁与冷水串灌繁殖相结合,是降低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繁殖风险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